11月22日,冬雨綿綿,卻絲毫擋不住河南省杞縣官莊鄉西崗村村民黨軍輝夫婦,追尋「詩與遠方」的熱情。
「軍輝,在村委會廣場上給我拍個抖音吧!也把咱村的新變化『抖給』他們(同村務工的夥伴)看看。」花折傘下黨軍輝的愛人李遠擺著POSE,黨軍輝在嘀嘀答答的雨中蹲下身子錄著視頻。
「明天和愛人就要回廣東了,現在看到村裡的變化,與幾年前相比,俺們這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越變越好看了!我要多拍些照片和視頻帶回去,想家了就和同村的夥伴分享一下。」李遠一邊翻看著手機視頻,一邊面帶羞澀地說。
46歲的黨軍輝是西崗村的貧困戶,兩年前他和愛人李遠到廣東東莞九大塑膠有限公司務工,勤奮好學的黨軍輝現在成了公司的業務骨幹,漲了薪水。這不,今天又回村幫助公司來招幾個同鄉一起去務工,月薪不低於4000元。
「西崗村在精準扶貧政策和開封市委組織部的幫扶指導下,依託獨特的資源稟賦優勢,對症下藥拔窮根,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力深度貧困村實現「鯉魚躍龍門」,蹚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曾經的貧困戶現在變成了「網紅」村,迎來了美麗蝶變。」官莊鄉黨委書記焦俊峰深有感觸地說。
「這幾年,西崗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駐村第一書記蘇寬介紹,路通了,群眾出行更方便了;水甜了,群眾生活幸福了;電足了,村民致富道路越走路越寬了。村莊的美,每天都吸引路過、慕名而來的參觀者不時拿起手機拍照留念。拍坑塘、拍街道、拍產業、拍果實,西崗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了。
雨停了,夕陽的餘暉落在修葺一新的民居上,綠樹靜謐佇立在坑塘邊,鄉村的主幹道被雨水衝洗得一塵不染,入目便是一幅歲月靜好的絕美畫面。
「以前雨天一身泥晴天滿頭灰,垃圾亂堆放,再加上還是深度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60戶569人,我們村成了難啃的『硬骨頭』。」村黨支部書記黨月強說。
「硬骨頭」也要啃。2018年以來,開封市委組織部結對幫扶,西崗村變化天翻地覆:2019年退出貧困村序列,群眾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脫貧路上「鯉魚躍龍門」。
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開封市委組織部首先改變村民「守著一畝三分地自給自足」的傳統思維,再通過規章制度和具體措施,拔掉心裡的「窮根兒」,讓群眾脫貧致富有幹部幫、有隊伍跟、有路子走、有力氣幹,激發內生動力。
摸排梳理、溝通對接、爭取項目、籌集資金,市委組織部從群眾急需解決的事入手,從細微處發力,件件辦到了大夥心坎裡,「硬骨頭」逐漸變軟了。
西崗的地下水苦澀鹹,氟含量高,長期飲用導致大多數村民牙齒發黃,不少老年人患上骨質疏鬆病。現在不一樣了,臨近中午,回到家中脫貧戶黨廷新,進門就擰水龍頭,如柱清水譁譁湧出。「沒水垢也沒異味兒了,熬出的粥特別香。」他邊洗臉邊說。
2018年,官莊鄉供水廠對全鄉集中供水,西崗村514戶全部安裝了自來水,並一季度檢驗一次水質,將檢驗報告貼在廣場宣傳欄中進行公示,讓村民吃上放心水。
黨俊嶺是承包80餘畝土地的種植大戶,過去因經常斷電,加上電壓不穩,地裡收成受到很大影響。自從村裡新安裝了4臺變壓器、1800米高壓線後,這種現象一去不復返。
幾年前,村內道路又窄又不平,幹農活、運農貨極不方便。「現在水泥路鋪好了,不但行走方便了,拉蜜梨、運水果玉米也方便多了。」村民黨玉民很開心。
基礎設施的明顯改善,服務保障能力的顯著提升,讓西崗村駛上了脫貧攻堅的快車道。
發展種植特色經濟林,為西崗村開闢了一條脫貧致富路。目前,全村種植蜜梨1100餘畝,平均每畝淨收入1萬元,帶貧49戶。
此外,村裡又新建了粉條加工廠和服裝加工廠。總投資35萬元的粉條加工廠吸收10人務工,帶貧6戶,產品走進鄭州、南陽等地的大型商超;總投資34萬元、佔地520平方米的服裝加工廠,吸收60餘人務工,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2.56萬元。
談到這幾年的變化,正跳廣場舞的村民徐超南提起了興致:「過去說我們村是脫貧攻堅最後的『老大難』、不好啃的『硬骨頭』,如今怎麼樣?我們還不是給啃下來了,西崗有黨的關懷領導,以後還會變得更好!」
「是呀!開封市委組織部用『前所未有』的創新工作方式,給西崗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踏踏實實的用責任和擔當解決了村裡一個又一個難題。」杞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朱家波激動地說,如今的西崗村黨員群眾熱情高漲、兩委班子幹勁滿滿、產業發展後勁十足,「鯉魚躍龍門」式的巨大飛躍使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大大增強。
夜色沉靜,與喧囂相去甚遠,遙望可見的霓紅,奇光煥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