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領取各科知識點匯總▲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知識點歸納匯總,寒假預習必備!
更多小學學習資料
請拉到文章末尾
第一單元:沉和浮
1、由(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輕重和體積大小),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情況不會改變。
橡皮擦在水中是沉的,切成小塊後在水中還是沉的。
木塊在水中是浮的,多個木塊粘在一起在水中還是浮的。
2、四個小球體積一樣,但紅色球最重,它是沉入水中的;褐色球最輕,它是浮在水面的。
說明:(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
四個圓柱體一樣重,但黃色體積最大,它是浮在水面部分最多;紅色球最小,它是沉入水中部分最多。
說明:(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重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以上三圖(空瓶是浮的,但是裝水後會沉),說明什麼?
說明:(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
潛水艇是如何控制沉浮的?
潛水艇是通過改變它的(重量)來達到沉浮自如的。
3、同一塊橡皮泥捏成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和圓柱體,放入水中都是沉的,因為它們放入水中的排開水量是一樣的(都是25毫升)。
但捏成船形卻能浮起來!
因為它們的排開水量變大了!(30毫升)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
5、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
測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測力計拉住繩子通過底部定滑輪讓泡沫沉入水底,測出測力計的讀數。
此時,泡沫處於靜止狀態,所以:浮力=拉力+重力
6、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
空氣中的重力:1.25N 水中的重力:0.8N
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重力-拉力=1.25-0.8=0.45N
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於重力)時就(上浮)(如圖處於靜止狀態);如用手把泡沫放入水中間,手拿開後,浮力大於重力時,泡沫會上浮,從水中上升到水面。
當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小於重力)時就(下沉);
物體全部浸入水中後,浮力不再改變!因為它的排開水量不再改變。
7、(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很多。
8、馬鈴薯比同體積的清水重,而比同體積的濃鹽水輕,這就是造成馬鈴薯沉浮變化的原因。
第二單元 熱
1、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但衣服不能產生熱,衣服的作用是保溫,阻止熱量散發,同時阻擋冷空氣進入。
2、冷水袋在熱水中下沉。 熱水袋在冷水中上浮。
(同體積的冷水比熱水重) (水受熱後體積變大,排開水量變大)
原因是:水受熱以後(體積會增大), 而重量(不變)。
3、液體的熱脹冷縮實驗圖:(不能漏水、用紫色水看起來更清楚)
燒瓶放入熱水中玻璃管內液面升高 放入冷水中玻璃管內液面下降。
其它液體也會熱脹冷縮,所以運輸瓶裝液體時,在瓶口處留一點空隙,就是為了防止運輸液體時受熱膨脹發生炸裂。但水變成冰體積卻會變大。
4、空氣受熱以後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驗證實驗裝置如下圖:
錐形瓶放入熱水中氣球鼓起來 放入常溫下的水中 放入冰水中癟進去
與水相比,空氣的熱脹冷縮變化得更快,體積變化也比水明顯。
5、金屬一般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實驗圖如下:
但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例如(銻)和(鉍)這兩種金屬就是熱縮冷脹的。
6、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
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如圖AC先同時掉,BD後同時掉。
給圓盤加熱,熱會向各個方向同步傳導。
7、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
實驗說明:傳熱性能銅最快,鋁次之,鐵最慢。
熱的良導體吸熱(快)散熱(快),所以水溫降得快,保溫性能差;
熱的不良導體吸熱(慢),散熱(慢),所以水溫降得慢,保溫性能好。
8、做一個保溫杯:外裹毛巾,再放入泡沫塑料裡保溫效果最好。
第三單元 時間的測量
1、古代計時器: 水鍾 沙漏
2、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3、洩水型水鍾 受水型水鍾
4、滴漏的快慢受(滴水孔的大小)和(水位高低)的影響。滴漏實驗時,開始的水滴得快,越到後面滴得越慢。
5、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這叫(單擺的等時性),人們根據它製成了(擺鐘),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6、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與(擺的幅度)和(擺錘輕重)無關。
7、擺繩的長度不等於擺的長度,(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擺長最長,擺得最慢。 擺長最短,擺得最快。
8、一分鐘計時器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1、晝夜交替: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地球自轉產生的。
桌球轉動,手電筒也繞著桌球轉動
晝夜交替的模擬實驗中:手電筒代表太陽,桌球代表地球。
2、託勒密的地心說 哥白尼的日心說
3、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傅科擺」)擺動後,地面的刻度盤會與擺的擺動方向發生偏移,這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4、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自西向東)或(逆時針)。(地球的自轉方向)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早)西邊晚。
同地區所處的(經度差)決定了地區之間的(時差)。
人們以(地球經線)為標準,將地球分為(24個時區)。將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的經線,定為(0度經線)。從0度經線向東180度屬東經,向西180度屬西經。經線每隔(15度)為(一個時區),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就相差(1小時)。
5、天空中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旋轉,北極星相對「不動」,是(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從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測出(地軸是傾斜的)。
6、公轉就是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動;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恆星的周年視差)證明地球確實在圍繞太陽(公轉)。
7、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
四季的成因:地軸的傾斜,導致陽光有規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區,因此氣溫也有規律地變化,形成四季。
8、極晝和極夜現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對比:
▍ 聲明:本文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公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 END ●●●
回復【電子課本】領取《最新小學語、數、英教材大全》下載列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