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1月25日訊(記者王榮海 通訊員楊紅瓊)孩子們或在滑滑梯上玩耍,或蕩著鞦韆,或捉著迷藏,老人坐在花壇邊經過圓角處理的木質椅上,拉著家常。孩子們玩得興奮,老人們聊得開心,老少共享天倫之樂,其樂融融。2018年,武漢創建300個「老年宜居社區」,江岸區花橋街科苑社區克服老舊小區改造難的壓力,迎難而上,按照設施配套齊全、服務功能完善、居住便捷舒適、環境優美整潔、人際友善和諧、社區機構健全的要求積極創建老年宜居社區。
打造特色「文化牆」
位於江岸區花橋街江大路的科苑社區是武漢市老舊小區和新小區並存的社區。其中,2000年以前房改房6棟,2000年後新建小區一個,現有常住人口2600戶。
一進入社區,就可看到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面積達1000平方,設有一門式綜合服務大廳,黨員活動中心,多功能活動室,青少年活動室、開放式圖書閱覽室、書畫室和手製作室、健身活動室,各活動室的開放,較好的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社區內部圍牆上,鮮活有趣、圖文並茂的「文化牆」就成為一道風景線。小遊園、櫥窗、公共綠地、休閒廣場等醒目位置,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隨處可見。科苑社區經常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定期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定期開展敬老主題活動,為社區居民營造更良好的文化氛圍,增強了社區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對社區困難空巢老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
完好的便民設施是老年宜居社區必不可少的條件。如何讓生活設施更適應老人?為創建老年宜居社區,科苑社區對社區困難空巢老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極大地滿足了老人的需求。
科苑社區由4個物管小區和3個老舊小區共7個獨立的小區院落及部分私房構成,老人較多。不少老人子女不在身邊,成為了空巢老人。為了解決老年人的行動不便難題,根據老人的需求,宜居社區建設過程中,對社區困難空巢老人家庭進行居家適老化。針對老年人衷心不穩、容易滑到的現象,工作人員在老人的客廳、臥室和洗手間的牆壁安裝了扶手,確保他們走路時隨時有抓手;洗手間安裝了洗澡椅,並將老式樣的蹲坑改裝成馬桶。洗浴的房間設置防滑墊。客廳和走道安裝了小壁燈,老人晚上起夜時,不用再摸索開關;床頭和馬桶上還安裝了報警器,遇到緊急情況老人按下遙控,就會有人迅速上門。
針對部分老舊小區樓棟由於沒有安裝電梯,老人上下樓出行難問題,科苑社區在創建宜居社區過程中,增加樓道座椅,讓老人在爬樓累了的時候休息片刻,大大方便了老人們出行。
除此之外,為了老人上下樓或臺階安全,社區還對老年人居住的公共區域如樓梯、走道、單元門等進行適老化改造,安裝安全扶手等安全輔助設施。
適老化改造既滿足了老人的生活需求,又降低了老人行動不便可能帶來的風險。一位老人感謝說:「我一個人住,心裡總是有點慌,適老化改造,我們放心多了」一些以前經常不出門的老人,也願意下樓走走,散散心。
空閒場地變成老少塗塗樂逍遙廣場
科苑社區協昌裡小區是老舊小區,為了讓老年人出行更安全,社區對緣石坡道、輪椅坡道、公共出入口、走道、樓梯等設施都採取了無障礙改造。
為了創建宜居社區,科苑社區還見縫插針式盤活空置資源,最大限度擴展著社區養老空間:常年積水的空地,平整後安裝了兒童滑滑梯、休閒桌椅,變成了老少塗塗樂逍遙廣場。老少塗塗樂逍遙廣場的地面還設置了地墊,孩子們蕩鞦韆、玩高低槓、爬滑滑梯,有效降低了小孩子玩樂跌倒摔傷的風險。社區還專門增加適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