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韻於花草樹木,樹木之美,源於枝繁葉茂,而樹葉則是萬樹之精,採集其葉,制之為籤,乃上上之策。
葉脈書籤,就是對樹葉通過一定化學處理後,去掉樹葉的葉肉細胞,留下網狀的脈紋,再通過染色製成各種顏色的書籤,具有其他書籤不能比擬的自然之美。
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寬知識,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峨眉二中的閔昕老師帶領高2018級的興趣小組開展了葉脈書籤的製作活動,一起揭開葉脈的神秘面紗。
製作葉脈書籤要做好前期工作。我們首先要選取具有網狀葉脈的葉片,即中間一條較粗壯的葉脈稱主脈,在主脈上分出許多較小的分支稱側脈;側脈上又分出更細小的分支稱細脈,這樣一分再分,最後把整個葉脈系統聯成網狀結構。
閔老師預先為學生準備了不同樹種和不同幼嫩程度的葉片,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會發現並總結什麼樣的葉片更易獲得葉脈標本,同時還能加深對葉脈結構的認識。
首先,用10%的氫氧化鈉溶液煮葉片。在不鏽鋼鍋將配好的鹼液煮沸後,放入洗淨的葉子適量,煮沸,這時需用玻棒或鑷子輕輕翻動,防止葉片疊壓,使其均勻受熱。葉肉部分容易煮爛,而葉脈非常堅韌。
煮沸5分鐘左右,待葉子變黑後,撈取一片葉子,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盆中。接著小心翼翼地用清水洗淨。
(注意:該操作取放葉子一定不要用手直接取放,防止氫氧化鈉腐蝕手面,因此需用鑷子或夾子取放。)
當葉片上殘留鹼液漂洗乾淨後取出,把葉片平鋪在一塊玻璃上,用小試管刷或毛質柔軟的舊牙刷輕輕順著葉脈的方向刷掉葉片兩面已爛的葉肉,一邊刷一邊可用小流量的自來水衝洗,越到最後越要輕柔,直到只留下葉脈。
Memories
刷淨的葉脈片,漂洗後放在玻璃片上晾乾。當晾到半乾半溼狀時塗上所需的各種染料,然後夾在舊書報紙中,吸乾水分後取出,即可成為葉脈書籤使用。
乾燥後用顏料染成你所喜愛的顏色,塑封后便製得一枚美麗的葉脈書籤。
在每人做完一片葉脈書籤後,老師鼓勵我們進行拓展探究,走出實驗室,在校園裡收集不同的葉子進行嘗試。同學們考察了校園裡的香樟樹、峨眉桃葉珊瑚、白蘭、桂花樹等,又發現了幾種適合做成葉脈書籤的植物,比如含笑花、山茶、秋楓等,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成就感。
成果展示
春日踏青時製作的書籤是綠茵遍野的清新,炎炎夏日時製作的書籤是驕驕烈陽的溫暖,秋日看花時製作的書籤是紅葉清風的瀟灑,初冬觀雪時製作的書籤是闌珊潔白下的驚豔。
科普小頻道
葉脈小知識
葉脈是由不含葉綠素的薄壁組織、厚角細胞等支持組織包圍維管束所形成的沿葉背軸側凸出的肋條。根據它的排列形式不同科分為稱為脈序,葉脈等。比較粗大的葉脈稱為粗脈,比較細小的葉脈稱為細脈,細脈的末端極細,是由1—2根假導管構成,任何植物到一定程度以下的細脈則不形成維管束鞘。如在網狀脈的主脈、側脈和平行脈的縱脈等粗脈,可與葉肉區別。與此相反,網狀脈的細脈和多數叉狀脈等細脈,維管束一般為維管束鞘所包圍,在葉肉內海綿組織的上層分化,不直接與細胞間隙通連。
小貼士
如果沒有上述藥品或者道具,可採用最簡單的水泡法。方法很簡單,就是將樹葉用水泡上一周到兩周時間,使其自然腐爛,然後用廢棄的牙刷順著葉脈的方向刷乾淨腐爛的葉肉,即可製成精美的葉脈書籤。
我們的感受
我看見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即使有的同學沒有帶牙刷,也有同學願意互幫互助。我們能表達跟交流自己的小秘訣,也能夠一起為自己努力的書籤上自己理想的顏色,我們通過這個平臺,擴大了交流的能力,也進一步通過課外活動,了解生物的奧秘,我很喜歡本次活動。
——高一七班 李欣
通過本次實驗,我學會了製作書籤,每次一開書,看見我製作的書籤,書裡的知識會更加吸引我。
——高一七班 朱梓菱
葉脈書籤,是生物裡面的精華實驗,我喜歡那些葉脈的流動,也熱愛大自然。
——高一七班 杜厚霖
我用牙刷刷了大概五分鐘,我覺得製作完整的書籤的秘訣可能就是在刷葉脈的時候要輕一些。
——高一十四班 楊藝莎
讓科技點亮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