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全世界範圍內,大概都很難再找到一處如木蘭圍場般獨特的地方:最本真的草原生態、最純正的皇家氣度奇蹟般在此完美交匯。靜謐低調的小灤河,皇家獵隊曾打馬而過,就連河中隨處可見的細鱗魚,都曾讓一代帝王念念不忘。修建於小灤河口的康熙御道,也成為木蘭圍場核心地帶——「御道口」這一極富人文風情的地名來源。
圖片來自企業
今天的御道口,坐落著整個木蘭圍場唯一的五星級酒店,御道口阿爾卡迪亞草原度假酒店,仍能窺見當年繁華:九座蒙古包造型的民族特色建築、近四百間舒適的豪華客房,成為全球遊客零距離探索木蘭圍場的大本營。在這裡,遊客甚至不需要刻意規劃遊覽行程:推開酒店房門,就是最古老、最純正的傳奇草原。
在中溫帶半溼潤大陸性氣候與蒙古高原地勢的雙重作用下,每年七八月份,從御道口到塞罕壩,從七星湖到紅松窪,從小灤河口到將軍泡子,怒放的野花,如繁星般綿延天際,綠草隨風起伏,河流平靜蜿蜒,遠方的牛羊在深草中若隱若現,雲朵和風耳鬢廝磨,森林與牧場心心相印……
沒有人能拒絕這樣的草原,因為那正是想像中蒙古高原本該有的樣子,讓每位旅人都念念不忘的獨屬於夏季的良辰美景。讓人忍不住扼腕的是,這樣的草原,一年只有不到三個月——轉瞬即逝,稀缺如真愛。九月之初,盛夏甫過,無數人在夏天的尾巴,懷念曾經在這片絕妙草原留下的種種美好。
圖片來自企業
木蘭圍場
「炎歊不至,清風滿林,山雨既濡,萬卉齊發。」300多年前,27歲的康熙皇帝面對這片商周時曾被稱作「鬼方」的古老土地,只用了短短16個字,便將木蘭圍場得天獨厚的精髓勾畫得淋漓盡致。
獨特的氣候、縱橫的河流、豐茂的草原、無邊的森林孕育了無數珍禽異獸,加之「萬裡山河通遠繳,九邊形勝抱神京」的地理位置,木蘭圍場成為三百年皇家獵苑的不二之選。
蒙古高原的海拔和無邊的林海,隔絕了夏季華北平原的高溫,即便是盛暑七月,御道口牧場的平均氣溫也僅有20度。得天獨厚的氣候,讓木蘭圍場成為享譽數百年的避暑勝地,也讓御道口阿爾卡迪亞酒店成為全球罕見的沒有安裝空調設備的五星級酒店之一——手持酒杯,坐在與房間相連的開闊露臺上,面對唯美壯闊的草原星空和每立方釐米含量高達數萬個負氧離子的自然清風。確實,這裡沒有人需要空調。
得益於溼潤的空氣所帶來的充沛降水,每當夏季,遼闊的草原,璀璨的野花源源不斷地冒出地面,更不可思議地每隔數日便變幻一輪花樣,向目瞪口呆的過客們盡情炫耀著大自然的生命之美。租一輛電動自行車,從阿爾卡迪亞酒店出發,沿著延伸到門口、專為自行車和步行者修建的慢行車道蜿蜒緩進,任由自己迷失在草原深處,翩躚蝴蝶,夾道花香,風吹草低見牛羊,美妙的草原,任何人都無法不為之心醉神迷。
事實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無論背包客、自駕玩家還是酒店、旅遊行業的專業人士,都毫不猶豫地將六月底到八月末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視為木蘭圍場絕對的「黃金旺季」,頗有點夏日之後無草原、黃山歸來不看嶽的意思。這種想法一點都不費解——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見過木蘭圍場夏天。
「木蘭」二字,與木蘭花無關,更無關花木蘭。在滿語中,「Muran」的意思是「哨鹿」,指的是一種古老的狩獵方式:獵人用木哨模擬雄鹿的聲音,誘捕滿眼冒心的雌鹿。不叫「獵場」而叫「圍場」,自然也與狩獵方法有關:不斷縮小包圍圈,將野獸驅趕到一處圍而捕之,是從原始部落傳承至今,仍然行之有效的最古老的狩獵方式之一。
對於作為避暑勝地的木蘭圍場而言,夏季自然是最好的季節。然而,對於當時作為皇家獵苑的木蘭圍場來說,卻是四季皆可行圍,並且各有名目,根據史書所載,有「春搜」、「夏苗」、「秋獮」、「冬狩」之說,其中,又以「木蘭秋獮」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為深遠。
據清史專家閻崇年先生考證,僅康熙皇帝一生,就有約五十次抵達木蘭圍場,舉辦木蘭秋獮大典凡四十次,有清一朝,木蘭秋獮之禮持續長達183年,每次狩獵參與人數多達萬人,旌旗蔽日的浩蕩場面,今天仍然可以感受:在阿爾卡迪亞酒店,步行即可參加震撼的實景演出《木蘭秋獮大典》,盡情體會策馬逐鹿的萬丈豪情。
在總面積達10000平方千米的圍場上,到處都是飽經歲月洗禮穿越歷史的珍貴遺蹟,昔日康熙皇帝飲馬練兵之地、距離阿爾卡迪亞不遠的康熙飲馬驛站屹立滄桑,乾隆皇帝的《入崖口有作》、《虎神槍記》、《於木蘭作》等碑記更盛讚木蘭秋獮的盛況,撫今追昔,讓人覺得歷史離我們並沒有想像得那麼遙遠。除此之外,圍場範圍內還有潘家店巖畫、燕秦古長城、元代白塔等珍貴歷史古蹟,穿越時空,讓飽覽美景的遊客不禁感慨唏噓。
至於當年舉辦木蘭秋獮時的圍場風光,有康熙御詩為證:
「茂林葉未黃,賓雁始成行。」
「鹿鳴秋草盛,人喜菊花香。」
「秋成良可賦,為此共徘徊。」
在《賦得帳殿鬱崔嵬》中,康熙以略顯質樸卻飽含深情的筆觸表達了對圍場秋日的無限喜愛。茂密的森林,樹葉將黃未黃之間,鴻雁長空直上,早已對對成行。渾宏的秋色一望無涯,江山如畫圖,無怪乎胸中豪情一觸即發。
顯而易見,在這位「千古一帝」眼中,木蘭圍場最美妙的季節,並不是我們眼中視作「理所當然」的夏季,而是將要悄聲到來的秋天。
圖片來自企業
絕妙秋色
康熙皇帝最疼愛的孫子,後來的乾隆皇帝對圍場秋色的喜愛比爺爺有過之而無不及:「佳景四時宜,最宜乃金昊。」這位中國乃至全球歷史上留存詩歌最多的皇帝, 四萬三千六百三十首詩歌中,能夠被文學界稱道的寥寥無幾,但創作於木蘭秋獵時的幾首,居然還頗有動人之處。
如《哨鹿》詩寫景有「萬燈如列星,秋池浸天宇」這樣壯闊的句子,抒懷亦有「鹿來固欣然,鹿去亦可喜」的情致。最重要的是,無論康熙皇帝還是乾隆皇帝,站在對木蘭秋景推崇和偏愛的角度,我們的立場是一致的。
春風走馬綠楊道,落日臂鷹秋草原。由於位於森林和草原的過渡地帶,縱橫多姿的天然河流、星羅棋布的高原湖泊、起伏多變的山林峽谷,賦予了木蘭圍場立體多變、變幻多姿的四季景致,其中秋景以無比豐富的層次,最具代表性。
御道口牧場平緩的草原丘陵一望無垠,輕盈的雲朵觸手可及,厚重的秋色動人心脾。白雲藍天金草原,宜策馬奔騰,更可以沿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御風自駕,日落熔金,晚霞奪魄,獨屬於北方秋日的粗獷雄渾,一定會讓你終身難忘。
如果愛攝影,建議帶上所有的電池,並且對快門操作保持必要之克制。
從阿爾卡迪亞所在的小灤河口出發,有兩個主要方向,其一是驅車往塞罕壩機械林場出發。這條路線的美妙之處在於,可以感受到景致漸漸由草原向森林轉化。
塞罕壩林場典型植被為草甸草原和落葉闊葉林:油松、華北落葉松、白樺、紫椴、楊樹、蒙古櫟混合成林,浩蕩無邊,被譽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秋深時節,層林盡染,五彩斑斕,不同樹種、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植被覆蓋的塞罕壩林場呈現出讓人眼花繚亂的具有細膩層次感的絕美秋色。
從阿爾卡迪亞出發,另一個方向是紅松窪國家自然保護區。紅松窪建有風力發電廠,規模遠超御道口及周邊區域,秋季的紅松窪,洗盡了夏日的鉛華,遼闊無邊的金秋草原、潔白的巨型風車與碧藍如洗的天空、成群結隊的犛牛群相映成趣。林海、草原、山地、峽谷、湖泊、河流交織的複雜地形,養育著豐富的生物,堪稱草原生物基因庫。
如果說塞罕壩的五彩森林定義了秋色無邊,那麼紅松窪則以其雄渾大氣的硬核美景告訴我們,什麼叫山河壯闊。無論策馬奔騰還是自駕穿越,木蘭圍場的秋天都比你想像中的更加純正和硬核,絕對不虛此行。
「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孤松。」木蘭圍場歷史積澱的深厚、文化內涵的豐富層次、景觀風物的千變萬化,恰是它最銷魂蝕骨之處。春夏的綠草繁花、秋季的星空夜月、冬季的草原雪國,如同歷史演進的依稀脈絡,人生前行的匆匆步履,高低緩急,圓缺陰晴,都是美景良辰,不容錯過。
圖片來自企業
文化盛宴
木蘭圍場最吸引人之處在於,無論從地域、植被還是文化上看,都是融合和過渡地帶:它是華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交界,也是農業和牧業、草原和森林的過渡地帶,同時也是滿、蒙、漢民族的雜居之地,形成了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獨特民俗文化。
此地的民族文化融合深入到什麼程度?僅看「木蘭圍場」這個地名就可見一斑,短短四個字竟融合了兩種語言:「木蘭」是滿語的音譯,「圍場」則是漢語詞彙,阿爾卡迪亞所在的珍品草原「御道口」則顯然浸染了皇家宮廷文化。至於更常用的「壩上」二字,則又來自蒙語。
除此之外,數百年前一度盛大無比的木蘭秋獮,也在圍場留下了極具民族風情的痕跡。以「塞宴四事」(即木蘭秋獮期間,蒙古進呈的四項充滿民族特色的活動)中的「詐馬」為例:由幼童騎乘數百匹馬馳騁追逐,前三十六名先到終點者依次受賞,即便未得名次者也有安慰獎,如今遍布御道口和塞罕壩稍具規模的飯店即有「詐馬宴」,即起源於此。
這裡曾是圍獵的核心,昔日的獵隼似乎仍在注視著秋草中的獵物行蹤;
這裡曾是平定叛亂的古戰場,耳邊仿佛仍呼嘯著戰馬的嘶鳴;
這裡曾是習武騎射的操場,沙石草礫間仿佛仍遺留著帝王的雄心。
如今,這裡又是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交通便利、配套齊全的成熟旅遊度假區,國家一號風景大道足以應對最挑剔的眼睛,阿爾卡迪亞酒店又足以為對生活品質要求嚴苛的遊客接風洗塵。
如果你厭倦了千篇一律的城市,如果你的生活和我一樣,也曾為瑣事打擾,那麼,這個秋天,試一試御道口和木蘭圍場吧。心靈無拘,人生壯闊,沒有什麼比秋季的木蘭,更適合一次觸及靈魂的撒野。
御風穿越草原,如玉石般散落在圍場上的七星湖、將軍泡子、公主湖、桃山湖,倒映著藍天白雲、孤舟飛鳥,一時間將金黃硬朗的秋日草原暈染出一份夢幻般的柔情,曾經的鐵騎硝煙,化作與自我對話的凝眸憑欄。
圖片來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