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眼鏡王智民:很多眼鏡店只顧賣眼鏡 不重視專業性|對話·零售人⑨

2020-12-16 聯商網linkshop

聯商網消息:8月15日,寶島眼鏡董事長王智民做客今日頭條財經頻道和聯商網聯合舉辦的「對話零售人」欄目,聚焦眼鏡行業發展,直接眼鏡行業弊病。

目前我國主要業務為眼鏡零售的企業裡,已上市的比較少,寶島眼鏡至今都沒有上市。王智民表示,跟上市相比,更重視企業內功的打造。考慮基礎再紮實點再上市,這是對公司的負責,也是對市場的負責。

關於現階段眼鏡行業面臨的問題,王智民認為主要有六點,一個是行業標準不統一,不同眼鏡企業驗光配鏡的標準差很多;二是對專業的重視度不夠,很多眼鏡店只想著怎麼把眼鏡賣出去,這是對消費者很不負責的;三是目前還沒有驗光師準入考核制度,導致什麼人都可以上崗給消費者驗光;四是專業人才稀缺;五是存在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消費者對眼健康知識、對驗配工藝的不了解,欺騙消費者,比如欺騙家長購買昂貴的「治療近視」的套餐;六是行業對消費者的教育不足,很多近視患者、或者眼病患者,沒有眼健康保護的意識。

對於公司的新零售轉型,王智民表示,現在商業模式變化特別快,轉型中最難的就是認識到自己處於什麼狀態、適合什麼樣的模式,需要不斷探索和試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終於探索出自己的狀態以及適合的模式,我們現在就是主攻社群和社交。」

以下為微訪談實錄:

《聯商網》:寶島眼鏡至今都沒有上市,目前看來,我國主要業務為眼鏡零售的企業裡,上市的比較少。您是如何看待上市這件事的?寶島眼鏡以後打算上市嗎?

王智民:跟上市相比,我們更重視企業內功的打造,近年來我們向數位化和專業化發展就是將企業打造得更強大的一種實踐。所以考慮基礎再紮實點再上市,這是對公司的負責,也是對市場的負責。

《聯商網》:隨著網際網路發展,很多零售企業開始尋求線上線下融合,甚至更注重線上。寶島眼鏡在這方面有哪些變化或舉措?

王智民:我們做了非常多的嘗試和探索,幾乎所有線上線下融合的玩法都做了。比如:

基於大量的消費者研究,我們有做社群和社交的線上線下運營,不斷提高消費者對我們品牌、產品和服務的認知;

我們也在做賦能KOL、賦能消費者,發展S2b2C模式,不斷擴大企業邊界,吸引更多的人來為企業做銷售;

實現門店和線上電商平臺的智能化,做到消費者ID和商品SKU的精準匹配,從而有針對性地做營銷,切中消費者需求;

在營銷層面,從以前單一的廣告投放變為多維入口、多觸點、多場景的流量立體堆積和成長,當下時興什麼玩法,我們就嘗試做什麼,線上雙微一抖、小紅書、小程序、頭條、知乎、社群、直播,我們都在做嘗試,為的是通過不同內容,觸達不同平臺的消費群體,將各平臺上公域流量轉化成企業最終的私域流量,即我們說的蜂巢流量;

我們還很重視異業OXO,一個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是你和眾多不同的企業一起分享資源,打造流量池,資源就是無限的了,這是流量時代的強強聯合。

在消費者體驗端,我們打造了眼視光大數據云平臺,從線上預約、眼部數據智能化採集、AI判讀、遠程健康諮詢、推送至個人眼健康檔案全數位化運作,打造了智能化的服務場景,極大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還通過線下健康篩查校園、社區、論壇、路演,給消費者最直觀的體驗式服務。

《聯商網》:在新零售轉型過程中,您覺得遇到的最大的阻礙或難點是什麼?

王智民:最大的難點是商業模式的探索。

寶島眼鏡不僅在轉型新零售,同時也在轉型眼健康服務,兩者在結合過程中,我們發現服務類型的經濟,如果是高認知還好一點,如果是低認知就特別慘。因為服務性的類別加上低認知特別難推動,現在技術上的手段特別難,過去18個月來試了很多新的打法,後來才發現我們是處於服務和低認知的狀態,因為大部分的中國人對自己的視力健康不重視。

現在新零售的玩法很多,商業模式變化特別快,在這個過程中最難的就是認識到自己是處於什麼狀態、以及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模式,這需要不斷的探索和試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終於探索出自己的狀態以及適合的模式,我們現在就是主攻社群和社交。

《聯商網》:我國眼鏡行業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發展潛力比較大。寶島眼鏡有想過成為行業龍頭嗎?想成為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王智民:在這裡我要很不謙虛的說,在眼鏡零售企業中,寶島眼鏡已經是行業龍頭了。你從每年雙十一的銷量上看就知道了,寶島眼鏡每年都是行業top1,而且和第二名之間拉開了很大的距離。無論是從線下1200家門店的體量、還是銷售業績、專業程度、影響力、知名度來看,寶島眼鏡都已經是行業龍頭。

想成為一家不僅僅是配眼鏡、賣眼鏡,而且還能為老百姓提供眼健康服務的公司,也就是把寶島眼鏡轉型升級為眼健康篩查中心,這幾年我們確實也是這樣做的。國外的眼鏡、眼視光行業起步比我們早,其實你只要觀察過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眼鏡行業,你會發現,他們的眼鏡行業就是眼視光醫療行業,除了驗光配鏡還承擔了篩查眼病、開處方、甚至治療的功能,這是行業的發展趨勢,只不過中國的企業還沒有進到這個階段,只是賣眼鏡,這是無法滿足消費者對眼健康的需求的,寶島眼鏡就是要做中國企業中率先進入這個階段的企業。

《聯商網》:您認為目前我國眼鏡行業有哪些弊病/問題?如何解決?

王智民:問題太多了。

第一個是行業標準不統一,不同的眼鏡企業驗光配鏡的標準差很多;

第二個就是對專業的重視度不夠,很多眼鏡店只想著怎麼把眼鏡賣出去,這是對消費者很不負責的;

第三個就是制度層面的缺失,中國還沒有驗光師準入考核制度,導致什麼人都可以上崗給消費者驗光,驗配水平自然參差不齊;

第四個是專業人才的稀缺,一方面是視光學這個專業起步較晚,設置了這個專業的學校不多,每年的畢業生數量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準入制度,行業驗配水平參差不齊,導致行業眼鏡店視光師這個群體沒有得到應得的職業尊重和自豪感,那優秀的畢業生就不會選擇到眼鏡店裡工作;

第五個是存在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消費者對眼健康知識、對驗配工藝的不了解,欺騙消費者,比如欺騙家長購買昂貴的「治療近視」的套餐,說多少天內可以讓孩子不近視。但近視是不可逆的,根本不可能治好!這是一個常識,但是很多人不懂,所以被欺騙。這些不良商家把整個行業的名聲都搞臭了。

第六個就是行業對消費者的教育不足,很多近視患者、或者眼病患者,沒有眼健康保護的意識,配眼鏡很隨意,也很容易被騙,比如有些消費者就會去地攤、小店、甚至在微商那裡買很便宜的眼鏡甚至隱形眼鏡,這些粗製濫造的產品對眼睛健康很不好,尤其是隱形眼鏡,它屬於醫療器械類的,商家如果沒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是不能銷售的,那些微商如果被抓到是要被判刑的。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國家要有相關的行業準入制度,也就是視光師制度,要大力培育專業的視光人才;

行業要發揮自覺性,要意識到不變革就只有死路一條,頭部有能力的企業可以共同開展轉型升級、消費者教育,確立行業標準,寶島眼鏡在上個月,就通過請毛不易代言的方式,發布了「新鮮視力法則」,也就是「全面了解你的眼、選擇真正適合的、愛眼呵護很重要」,這三條法則是經過長期觀察行業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總結出來的,提倡給消費者做眼健康篩查、根據消費者眼健康和外形特點推薦合適的產品、為消費者提供護眼產品,我覺得同行們都可以往這方面去布局業務、滿足消費者需求;

當然這裡也需要大眾媒體的協助,把正確的視光理念傳遞出去。

《聯商網》:媒體曾報導過眼鏡行業的驗光亂象,在多家眼鏡店驗光,驗出來的度數不一樣。您怎麼看這一現象?

王智民:這就是我上面回答說到的,眾多因素導致了行業水平參差不齊。要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國家層面的制度的建設,如果有了驗光師準入制度,驗光師都是經過了高等教育和嚴格考核持證上崗的,水平都足夠高,這種亂象自然少了。

不過,驗光其實和醫生看病類似,就算同樣是高水平的醫生,最後診斷出來的結果總會有細微差異。在驗光的過程中,除了依靠機器的客觀驗光,還有通過驗光師與顧客交流所下的主觀判斷,這個主觀判斷的目的就是結合顧客的日常用眼習慣,給出最適合的度數。兩者結合起來,才是驗光師給的最終的度數,既然有主觀,就肯定有差異,只要這個差異不會太離譜,都是正常的。

《聯商網》:新技術的發展,會對未來消費者配鏡體驗產生哪些影響?

王智民:消費者的配鏡體驗會有很大的顛覆,就像我們現在引進了各種高科技篩查設備後,顧客體驗後的都是非常驚嘆的:沒想到眼鏡店不只是配眼鏡,還可以做這個高科技的檢查。

以前消費者進眼鏡店,就是對著個視力表指指點點,就算是驗光配鏡了,後來有了自動化的電腦驗光儀,沒有那麼原始了。現在,電腦驗光儀已經是很基礎的裝備了,針對驗光配鏡這一塊,寶島眼鏡根據國外先進的視光理論和臨床經驗,獨創了「視覺動力1+7」驗光法,它不僅能檢查雙眼度數,更能檢查你雙眼的調節能力、集合能力這些視功能,目的就是綜合評估你的視功能,給出最優的配鏡處方,而不是只有度數就夠了,這是對消費者體驗的一次顛覆;

後來我們又引進了「眼鏡店新三件」,完整覆蓋了整個眼球的篩查,不僅可以查眼病風險,還能評估全身心血管慢性病的風險,以及做隱形眼鏡的驗配評估,這都是以前眼鏡店沒有的,消費者不知道原來眼鏡店還有這樣的功能,這又是對消費者認知的一次顛覆;

在眼健康的篩查過程中,我們應用了當下最新的AI技術,通過AI大數據來評估視網膜照片的異常;此外我們還會運用AR技術,讓消費者通過AR試戴,來選擇最適合自己臉型的眼鏡。


【對話·零售人】聯商網和今日頭條財經頻道聯合推出的微訪談欄目,邀請零售業企業家、專家,聚焦行業發展,解讀零售動態。

往期推薦:

第一期:從退市到新零售 銀泰陳曉東談百貨數位化

第二期:蘇寧卞農:蘇寧小店進入「精耕細作階段」

第三期:周勇:零售人心中最沒底的是「效率自信」

第四期:厲玲:零售需要多樣化 選邊站不好

第五期:侯毅:盒馬10年後達萬億規模應該沒問題

第六期:每日優鮮王珺:前置倉坪效已達傳統商超5-6倍

第七期:陳立平:大賣場處在長期衰退過程中

第八期:超市發李燕川:目前實體店做生鮮會更強勢

相關焦點

  • 寶島眼鏡王智民:一個眼鏡「瘋子」的第二次創業丨T-EDGE 倒計時 15...
    7月份參加一次科技商業峰會時,很多朋友很不客氣的質疑道:你一個賣眼鏡的跑來科技論壇幹嗎?王智民這一年用行動在回應質疑,他和團隊帶著設備去參會,讓參會者直接接受篩查體驗,用AI在視光學的實際應用向外界釋疑寶島未來要走的路。
  • 寶島眼鏡王智民:將在流量、粉絲會員運營上下功夫
    ▲星創視界(寶島眼鏡)董事長王智民《聯商網》:如果用一個或幾個關鍵詞來總結貴公司在2019年的發展,是什麼?為什麼?眾所周知,近些年我們在眼鏡店引進了自動多功能綜合檢眼儀、AI眼底照相機和數碼裂隙燈,這三臺機器把眼鏡店的功能從驗光配鏡延展到了眼健康篩查。在2019年,我們加快了「眼鏡店新三件」的採購,並在更大範圍的門店落實布局,革新了消費者的服務體驗。
  • 寶島眼鏡私域狂飆記
    【億邦動力訊】如果星創視界董事長王智民當年沒有認識「肯德基爺爺」,也許寶島眼鏡就不會有今天的模樣。王智民1997年從父親手中接過寶島眼鏡的時候,對眼鏡行業的認知也是傳統零售賣貨的邏輯,即「眼鏡店=賣眼鏡」。
  • 王智民:不能只擁有寶島眼鏡一個品牌
    和訊網消息 近日,中國寶島眼鏡董事長王智民做客和訊網《成長中國》欄目時表示,寶島眼鏡現在基本上是集團裡面主要的品牌。實際上,中國的市場已經從大眾的市場開始走向分眾與小眾的市場,大概在30年前就開始規劃,寶島這個平臺不能只是擁有寶島一個品牌。
  • 寶島眼鏡的多品牌戰略
    2012年下半年,寶島眼鏡新品牌——「KDX看東西Kan Dong Xi」上海旗艦店於上海古北正式亮相,寶島眼鏡董事長王智民、KDX品牌設計顧問蔣友柏、視覺創作大師林炳存等共同為KDX旗艦店揭幕。  企業發展有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就是先做大還是先做強,王智民說寶島選擇的是先做大——廣鋪渠道,做大平臺,而後才思考做強的問題,這意味著做品牌。事實上,從2005年開始王智民就在醞釀多品牌的戰略,他一直在尋找一個合適的切入點。
  • 寶島眼鏡世界前三之夢:調節與市場成像的距離
    外界認為,隨著行業規範化的不斷提升,當很多不正規的眼鏡店相繼因為人才缺乏而退出市場的時候,寶島眼鏡的後勁就顯現出來了。「那種感覺就像撫養小孩,自己養大了,就把他交給別人,自己再去撫養下一個。」王智民心中升起了一種成就感。  供應鏈的博弈  寶島眼鏡一直在醞釀自己的供應鏈整合計劃,並試圖著力改進眼鏡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的協作,提升整體競爭實力。
  • 寶島眼鏡推出KDX系列 尋找時尚方程式
    2012年下半年,寶島眼鏡新品牌——「KDX看東西(Kan Dong Xi)」上海旗艦店於上海古北正式亮相,寶島眼鏡董事長王智民、KDX品牌設計顧問蔣友柏、視覺創作大師林炳存等共同為KDX旗艦店揭幕。
  • 國內最大的眼鏡大賣場——寶島眼鏡百貨在京開業
    全國最大的眼鏡類商品專賣店——寶島眼鏡百貨開業 中國寶島眼鏡總裁王國勝(右)董事長王智民(左)為雄獅點睛 傳統的眼鏡店在經營高級品牌時考慮到商品的採購成本和周轉率,往往都是採購最好賣的幾款眼鏡,而在寶島眼鏡百貨裡,可以找到所有售賣的高級品牌當年發行的90%以上的款式。據悉,寶島此次開展眼鏡的百貨公司經營模式,是為了提升整個眼鏡行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本著寶島「用專業的心、做專業的事」的理念,針對顧客各種不同的需求,提供更加豐富優惠的時尚商品、專業而有保障的服務,以及舒適的購物環境。
  • 寶島眼鏡、星巴克為何異軍突起?
    傳統零售行業深陷關店泥沼,眾多實體零售企業由前幾年的跑馬圈地轉變到近兩年的大規模敗退市場,關店倒閉潮在中國市場大幅蔓延。新戰略初現成效 寶島眼鏡、星巴克崛起傳統零售行業哀鴻遍野,關店退市風潮大行其道,寶島眼鏡、星巴克卻在蕭條之中逆流而上。
  • 寶島眼鏡二十年三個拐點:「逆生長」背後邏輯
    王智民逐漸意識到,既然渠道不可能單一,那就儘量做大,把有可能的渠道都做了,至少不怕別人搶了自己沒佔著。於是,王智民制定並實施了命名為五「多」的經營戰略:  多渠道戰略。開闢不同的渠道,比如單店零售、網絡銷售。  多聚焦。目前寶島的戰略重心之一就是挖掘每家單店的潛力,推動不同品類的非主流商品的銷售和發展。  多種商業模式。
  • 寶島眼鏡在大陸 八方諸侯何以駕馭?
    1999年,臺灣寶島眼鏡的大陸連鎖店擴張至10家,很多臺灣商人掛在口頭上的這句話,此刻也從「寶島」掌舵人王智民心中湧起。  「在大陸,連鎖店分散在各個城市,乘飛機來往也要幾個小時,我很難了解它們的運營情況。儘管我們在臺灣有300多家店,但開車趕到現場解決問題,最遠也只需要5個小時的車程,而這在大陸顯然是不可想像的。」
  • 寶島眼鏡公司簡介
    1979年兄弟分工,王景鍾負責光學鏡片及進出口貿易,王國勝負責五家門市零售,正式開創寶島眼鏡專業連鎖經營模式,在臺灣具有一定知名度。  1981年,創始人王國勝及陳國富夫婦共同合作成立寶島眼鏡公司(註: 1976年寶島鐘錶創始人陳國富夫婦在三重市成立第一家「寶島眼鏡行」。)至止,寶島眼鏡公司在臺灣共 有13家分店。
  • 大眾點評與寶島眼鏡聯手,化零為整的O2O實踐
    作為一家傳統企業,星創視界旗下的寶島眼鏡並沒有「網際網路基因」。但隨著市場環境和消費習慣的變化,王智民意識到必須經過網際網路的「進化」。2013年1月,寶島眼鏡成立電商部門。不過王智民認為,實體眼鏡店的體驗功能是網上消費不可替代的,鏡框與鏡片的組合必須在線下完成,這便形成O2O的發展基礎。只有線上和線下同時做到最好,才能在未來的商業環境中存活。
  • 大眾點評與寶島眼鏡聯手,化零為整的O2O實踐-虎嗅網
    作為一家傳統企業,星創視界旗下的寶島眼鏡並沒有「網際網路基因」。但隨著市場環境和消費習慣的變化,王智民意識到必須經過網際網路的「進化」。2013年1月,寶島眼鏡成立電商部門。不過王智民認為,實體眼鏡店的體驗功能是網上消費不可替代的,鏡框與鏡片的組合必須在線下完成,這便形成O2O的發展基礎。只有線上和線下同時做到最好,才能在未來的商業環境中存活。
  • 傳統零售哀鴻遍野 寶島眼鏡、星巴克為何異軍突起?
    傳統零售行業深陷關店泥沼,眾多實體零售企業由前幾年的跑馬圈地轉變到近兩年的大規模敗退市場,關店倒閉潮在中國市場大幅蔓延。 新戰略初現成效寶島眼鏡、星巴克崛起 傳統零售行業哀鴻遍野,關店退市風潮大行其道,寶島眼鏡、星巴克卻在蕭條之中逆流而上。
  • 寶島眼鏡CEO:私域的終局是所有導購都成為真正的行業KOL
    見實:寶島眼鏡的目標用戶畫像是什麼樣的?你有沒有了解過現在的年輕人對寶島眼鏡的印象?王智民:這一問題還蠻好玩。最近幾年眼鏡出現了快時尚品牌,比如LOHO和木九十。我當時也面臨著兩個抉擇:第一,是否要all in線上?第二,是否要all in 年輕用戶?如果我們的定位要圍繞年輕人就需要大量資本,但這樣的商業模式本身並沒有護城河。
  • 1200家門店武裝起來,「眼鏡之王」革了自己的命
    不過,這種認知不是一成不變的,眼鏡行業也在改變。近些年,寶島眼鏡逐步打破了這種傳統認知。在配鏡的專業度和服務體驗上,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寶島眼鏡CEO王智民提到了過去配鏡的誤區,「很多消費者會在鏡框上花費比例較大,但對眼睛來說,鏡片更重要。我們要逐漸改變人們的這種認知。」
  • 寶島眼鏡微商城全球上市!
    2017年1月9日,星創視界旗下寶島眼鏡「微商城」上市發布會在上海隆重開幕。星創視界董事長王智民、電商部總經理馬丕才、品牌行銷部總經理陳雪玲等領導出席本次發布會,陸遜梯卡(上海)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解榮榮也應邀出席發布會。首發Tiffany & Co.維多利亞系列新品計劃將於2月13日在寶島微商城上進行全球直播。
  • 寶島眼鏡:加速精細化運營管理
    為了進一步提升管理和運營水平,實現精細化運作,重塑零售IT體系,寶島眼鏡近期再次高舉行業領先旗幟,向著ERP2.0進軍。  寶島十年ERP創新之路  2012年8月3日,在寶島眼鏡上海總部會議中心,公司所有中高層主管都聚集一堂,進行著ERP2.0啟動的宣誓大會,會上王智民董事長親自掛帥,正式宣布寶島眼鏡ERP2.0項目的啟動。
  • 寶島眼鏡「少帥」,8年在大陸開158家連鎖店
    三十多年前,在臺灣,一位叫王國洲的人,與四名員工開了一家眼睛店,三十年後,這家眼鏡店發展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華人眼鏡連鎖集團,這個集團就是寶島眼鏡。而王國洲的兒子王智民,他卻將眼光放到了大陸,他要來大陸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