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迎來了10000多位「萌新」,學校特別設置「獨立新生獎」,規定凡是學生一個人無家長陪同報到的,可獲得一個獎狀和學校發的文化衫。這在網上引起廣泛討論,話題「高校獎勵新生一個人報到」衝上熱搜。
大學新生獨自報到值得獎勵嗎?有網友認為,學生獨自報到很辛苦,給予獎勵來鼓勵學生並無不妥;也有網友認為,獨自上學與是否獨立沒有關係,學校設立獎項來宣揚這種行為沒有必要。從媒體設置的投票榜來看,絕大多數人認為「沒必要」,但也有不少人讀懂了學校的用意。
大伙兒對該話題如此上心,可見不管家長還是學生都有著不少「代入感」。每年開學季,高校的新生報到日都熱鬧得像「過年」一般,全家老少大型「送新生報到」現場儼然成為一道熟悉的風景線。這固然是因為上大學是一件大事兒喜事兒,對於孩子來說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節點,意味著獨立生活的開始。大部分家長陪同孩子報到,不僅僅是出於關心、擔心和不舍,也是想了解校園生活情況,見證孩子的人生重要時刻。這份陪伴,是一種參與感,也是一種儀式感。
高校獎勵新生獨自報到,初衷無非在於引導、鼓勵大學新生培養獨立成長的意識與能力。這並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首創」,早在多年前就有其他高校推出類似舉措,本質上都是為了提醒新生以後的路要學會靠自己「自強自主自立」地面對,只是一種價值觀的引導。今年的情況略為特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此舉也可減少人群聚集和流動,有利於減輕校園疫情防控壓力,有一定現實意義。換種角度想,這對於沒有家長陪伴的新生來說,也算是一個溫情的關心吧。
一個獎狀、一件文化衫,無論從價格還是榮譽的含金量上都不算什麼「大獎」,僅僅是對獨自報到新生的一個小小肯定和鼓勵,既沒有強制要求的意味,也沒有否定有父母陪送的學生的獨立能力。或許「獨立新生獎」這幾個字容易引發誤讀,但如今輿論場的過度解讀並爭論起了「獨自上學與是否獨立的關係」,多少有些焦點上的跑偏和對學校善意的誤傷,大可不必。獨立報到的新生值得鼓掌,但父母陪送的孩子未必不獨立,這是大家的共識,沒什麼討論的價值。
真正應該思考的是,為什麼大家對於大學生「獨立」二字如此敏感。本來,大多數人上大學的時候,恰好也到了成人年齡,具備獨立生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本不是問題。如今,高校引導新生獨立性都能上熱搜,網友動輒覺得「被冒犯」,倒顯得有些詭異了。這恰恰說明,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部分「巨嬰」,在應試教育導向和家庭溺愛之下,生活瑣事都由父母「包辦」,缺乏自由成長空間、缺失勞動教育,導致學習成績挺好其他卻樣樣不行,獨立性較差。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校獎勵新生獨自報到」這個熱搜所衍生的話題可視為一次警醒,讓大家反思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獨立不會憑空產生,更不會一蹴而就。正如網友調侃的,其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有一種「你不會」,是爹媽覺得「你不會」。家長們不僅要在孩子長大後懂得「放手」,更要在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學會「留白式」教育,尊重孩子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自立自強。而對於高校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把學生真正當作成年人,在管理方式上具備成年視角、公平原則,在適當「放手」與合理教育、監督之間有更好的平衡。當然,真正的獨立不是表象的獨立,而是精神的斷奶。「獨立」這門課,學生自己要修的學分也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