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小李是個90後的新手孕媽,性格開朗的她第一次生孩子還是有點緊張,當經歷了8個小時的宮縮之後終於可以進產房了。
小李躺在病床上被護士推進產房,一進入產房就感覺到一股冷意。過了一會準備生產了,醫生還是沒給打開空調,小李冷得發抖忍不住問「生孩子怎麼不給開空調」?
沒想到醫生和護士們都認為溫度正常,一邊勸導小李不要太緊張,一邊給她蓋上了一層被子,可小李還是全程都覺得冷颼颼的。
其實,小李的那句話引出了很多寶媽的疑惑——「產房冷」,不論是在夏天還是冬天,生過孩子的寶媽都會覺得產房涼颼颼的,醫生反而認為溫度剛剛好。
普通人在緊張的時候都會背後汗毛立起、脊背發涼,而生孩子是一件人生大事,尤其是新手孕媽都會緊張害怕,自然而然就會比別人覺得更冷一點。
這種冷不單單來自於內心恐懼,還來源於外在環境真實的「冷」。醫院對產房的溫度有嚴格規定,夏天溫度保持在23-26℃,冬天溫度保持在24-26℃,比正常的室溫要低。
其實,醫生都知道產房冷,但是會安慰產婦不冷,「善意的謊言」都是為了產婦著想。
1)「低溫」保持意識清醒
生孩子是一件需要孕媽集中精神的事情,如果在暖和的環境中,加上麻醉的作用孕媽容易鬆懈,胎兒很容易發僧危險。
而適宜的低溫剛好能夠刺激大腦保持清醒,加快分娩的進度。
2)「低溫」避免滋生細菌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羊水、血液、汗漬等跟身體接觸都容易滋生細菌。
產婦生產時身體虛弱,身體免疫力嚴重降低。新生兒剛來到外界環境,也需要一定的在無菌環境的過渡時間。而低溫剛好就是抑制細菌產生的第一道「關卡」。
3)「低溫」減少產婦水分流失
順產時需要產婦自己用力,使勁的過程加上分娩疼痛會流很多的汗,容易造成產婦脫水。
產房溫度高汗水就會更多,而低溫能夠減少身體水分流失,給寶媽和胎兒多一份安全保障。
「產房冷」除了心理因素就是醫院規定,對生產百利而無一害。準媽媽不用擔心,只要做好以下幾點,不僅能減輕「產房冷」的感覺,還能助力分娩過程。
1)提前了解分娩過程
心理恐懼生孩子多半是因為不了解分娩過程,或者擔心自己和寶寶發生意外。尤其是新手媽媽經驗不足,很容易心理恐懼產生寒冷的感覺。
建議在孕期查閱相關的視頻、資料,了解分娩分三大產程,掌握正確的用力方法和呼吸,幫助自己減輕焦慮。
2)家人陪伴安撫情緒
產房允許家人陪同生產,丈夫或者母親可以陪伴孕婦生產,通過家人的安撫能夠有效釋放分娩壓力,減輕恐懼帶來的「產房冷」。
3)及時跟醫生溝通
真正分娩的時候,所有人都以孕婦的感受為大。如果孕媽覺得太冷或者冷風傷害身體,可以跟醫生及時溝通,調整風向或者要一個被單蓋上。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