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雋語詩二首《觀桃花有感》:花開花落都要有淡然灑脫的情懷

2020-12-13 涓涓雋語

小樓幽居數月矣,不知不覺已春深。有心踏青尋芳,奈何東風急吼。探窗外桃花數枝,平添春色幾分。涓涓無詩人之才,卻有詩人之心。桃花朵朵,睹物思情,遂作詩二首《觀桃花有感》。

——涓涓雋語

觀桃花有感(一)

軒外桃花數幾枝,芳菲怒放正當時。

花開勿負青春季,英落堪期碩果垂。

觀桃花有感(二)

當年猶憶李桃夭,含笑東風拂玉嬌。

又是武陵春色俏,芳華雖老任逍遙。

《觀桃花有感》是七言絕句,(一)是仄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四支;(二)是平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下平二蕭。詩中黑體字為韻腳。

現在正是桃李芬芳春意盎然的青春好時節,但花無百日紅,再美的花朵也會有凋謝的一天。人的青春更是如此,縱是絢爛如春花,也是稍縱即逝。青春花開則惜花,春盡花落則待果。花開花落、青春遲暮,人生悲喜、起伏跌宕,我們都應有隨性灑脫的不老情懷。

即使春色不再,我們還可以期待秋天的累累碩果;冬季來臨,我們重新期待來年的春暖花開。青春的季節逝去了,有再回來的時候;人的青春逝去了,卻永不復返。珍惜青春、珍惜當下,莫待老大徒傷悲。即使青春不再,芳華已老,我們也可以保持隨性自然、灑脫淡然的青春情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無關年齡與閱歷。

作者:涓涓雋語

願涓涓雋語如同涓涓細流慢慢注入你的心田!

相關焦點

  • 涓涓雋語七律詩:感雨後落花,感悟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哲理
    面對著雨後落花,涓涓可不學黛玉傷懷葬花,傷吟葬花吟。花開花落本是自然常態,何須感物傷懷?涓涓作七律詩《感雨後落花》,感悟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哲理。——涓涓雋語七律.感雨後落花千紅萬紫草芳萋,雨打風吹花漸悽。
  • 涓涓雋語七律.冬日暖陽,溫暖陽光和愛是冬天最亮麗的風景
    雖然是天寒地凍的冬季,但明亮的太陽照在室內,甭提有多暖和了,不是春光勝似春光。沐浴著溫暖的陽光,讀著溫暖的文字,涓涓的詩心泛濫,想 作一首溫暖的詩配合這陽光和溫暖,於是一首七律.冬日暖陽便應運而生了。涓涓雋語心扉暖,鬱郁生機雲竹蒼。陋室無花葉吐翠,清冬有愛夢催香。芳華不再情懷載,雪染青絲何恐惶?
  • 涓涓雋語絕句二首《思春》,意思不是你想像的那個意思,讀後秒懂
    雖然是春風,但可沒有詩中那種「吹面不寒楊柳風」的美好溫暖的意境。涓涓期盼著春天真正的來臨,想念著青春的美好和溫暖,特作絕句二首《思春》。此「思春」非彼「思春」,意思不是你想像的那個意思,是思念春天、想念春天的意思。
  • 涓涓雋語七律頂針詩《四海人倫》,欣賞青山綠水,解讀人倫關係
    昨天涓涓和大家共同學習了藏頭詩,並寫作一首七律藏頭詩《山海關秋.水天一色》。今天我們再看看另一種常見的雜體詩—頂針詩,頂針詩又叫聯珠詩,是用修辭中的頂針格寫的詩。頂針就是用上句結尾的字或詞做下句的開頭。涓涓認為頂針詩是非常鍛鍊人的思維和大腦的。七律頂針既要符合七律格律,又要符合頂針格。
  • 涓涓雋語五十周歲生日送自己獨特的雅禮:藏頭詩涓涓雋語生日快樂
    但是涓涓會一直向自己心中的標準去修煉,爭取在老年時代做個真正睿智超脫的老人。五十周歲生日我得有點儀式感,得 送自己一件獨特的生日禮物。陸遊說過「書中至味人不知,雋永無窮勝粱肉」。涓涓也覺得詩書的味道勝過一切山珍海味,大魚大肉。所以涓涓就為自己作首藏頭詩《涓涓雋語生日快樂》,作為獨特的生日禮物送給自己。
  • 涓涓雋語困惑於抄襲者,作頂針詩醍醐:儒學禮智信,信者欺騙無
    涓涓雋語常常自以為是在詩文中為別人指點迷津,總想為別人做點撥雲見日的事。  有多少原創人的心血之作讓抄襲者弄殘弄廢。  本來是想寫首詩(頂針詩)規勸一下抄襲者,可寫兩句就跑題了,變成抒自己心志的了。
  • 涓涓雋語五律詩《盼青春》:幾許愁緒中仍寄予春天的希望
    連日來陰霾籠罩,加之新冠疫情和生活的困擾,令涓涓有些鬱悶。盼望著早日春回大地,春暖花開。詩解煩憂,詩託心志,詩寄情趣,一切喜怒哀樂、生活感悟皆寄予詩中。話不多說,一切盡在五律《盼青春》中。五律《盼青春》是仄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下平一先,黑體字是韻腳。註解青春:在這裡有兩層含義:其一指鬱鬱蔥蔥的春天;其二指美好的時光。淑節:佳節,古代春季的別稱。
  • 涓涓雋語七律詩:唐風宋雨煥芳春,附聯句。對不吝賜教者深表感謝
    徒有心胸廿載夢,可憐書墨卅年貧。春秋虛度嗟華發,造化弄人噓濁塵。七律.唐風宋雨煥芳春是平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十一真,黑體字是韻腳。註解涓涓:這裡是形容清白純潔。春秋:指歲月。嗟:嘆息、感嘆。附聯句(一)出句:徒有心胸廿載夢對句:*******(二)出句:春秋虛度嗟華發對句:*
  • 涓涓雋語七律藏頭詩往事清零來日可期有哲理有祝願,不容錯過
    涓涓雋語七律藏頭詩往事清零來日可期往復循環節歲輪,事由因果結紅塵。世上萬事萬物皆有規律和因果:四季輪迴、循環往復,遵循著自然規律。世上萬事萬物皆有因果可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都是事出有因的。有因才有果,因果關係構結成了大千世界滾滾紅塵。
  • 大雪節氣抒懷江南夢,涓涓雋語詩詞二首為大家送上溫暖陽光
    寒冷的天氣大家不但要吃好睡好,為身體儲蓄能量,還要保持陽光快樂的心境,從精神上怡養自己,用陽光和正能量溫暖感染他人。天寒地凍,涓涓為大家送上二首溫暖陽光的詩詞,在這個大雪的節氣讓大家感受到的不是寒冷,而是如沐春風。
  • 涓涓雋語七律.明悟:歷經世事變遷,終於明悟人生一世什麼最重要
    涓涓雋語賦詩一首《七律.明悟》,歷經了世事變遷,終於明白醒悟人生一世什麼最重要。七律.明悟枯藤老樹惹顰呻,蕭瑟寒風嗚咽頻。抱恙涓涓詩一首,但憑翰墨長精神。七律.明悟是平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十一真,黑體字是韻腳。註解顰呻:憂愁嘆息。
  • 涓涓雋語七律.秋日感懷尾聯哪個更好?請大家各抒己見,多多指教
    秋日的一抹豔陽,亦驅散了涓涓心中的陰霾,並產生了作詩的雅興,遂作一首《七律.秋日感懷》。詩寫到最後,涓涓遇到了困惑,想了兩個尾句,可不知用哪個更好了。涓涓難以抉擇,還請朋友們各抒己見,多多指教!七律.秋日感懷(一)陰霾連日寂寥秋,杲杲光暉映小樓。
  • 詩歌賞析|六首春日古詩:春意枝頭俏,桃花灼灼開
    這樣來賞花、觀人、看德行,有了人文倫理在詩歌裡面,才配得上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二 大林寺桃花[ 唐 ] 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讀詩感悟:春天去了又來,桃花落了又開,年復一年,皆是如此。賞花的人尋尋覓覓,追逐著春天的氣息,探訪著花的蹤跡,常恐桃花敗落,春色易逝。春色畢竟留不住,心中有春光詩情畫意,則處處是春天,時時心情愉悅。
  • 涓涓無題七絕頂針詩一首,附七絕簡介及注意事項,請大家幫忙取題
    這是一首頂針詩,同時也是一首符合七絕格律的七言絕句。是平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十二文,黑體字是韻腳。頂針詩頂針詩又稱聯珠詩,就是用前一句詩的結尾之字或詞作為後一詩句的開頭。需要注意的是七絕平仄格律雖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但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調。那麼什麼是孤平呢?從古至今孤平就沒有統一的定義。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韻句中除韻腳外,只有一個平聲字,就是犯孤平;另一種說法是只要兩仄夾一平就是犯孤平。
  • 涓涓雋語七律.龍頭探海描繪萬裡長城第一關山海關老龍頭的氣勢
    涓涓以一首七律.龍頭探海和一組圖片來描繪萬裡長城第一關山海關老龍頭的氣勢和威嚴,同時表達出涓涓對大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七律.龍頭探海萬裡長城第一關,漣漪伏蕩碧波間。七律.龍頭探海是仄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十五刪,黑體字是韻腳。註解漣漪:這裡既指水面蕩起的波紋,又指心泛漣漪。
  • 唐伯虎最經典的五首詩,首首都有一名句!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閒。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 最能體現詩人釋然灑脫情懷的五首詩
    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詩可以分為很多種,按內容可以分為敘事詩如《琵琶行》《木蘭詩》等,邊塞詩諸如《從軍行》《關山月》等,抒情詩像《天問》《離騷》等,懷古詩《後庭花》《蜀相》等。按音律分,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 涓涓雋語賦詞一首《卜算子.詠雪》獻給工作在第一線的白衣天使
    好在有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節日期間他們卻不能享受天倫之樂,為了大家他們捨棄小家依舊工作在第一線與可惡的病毒作鬥爭。醫護人員是拯救生命默默奉獻的白衣天使,就如同這聖潔的白雪,把自己的精神和靈魂無私地奉獻給大地。待到春回大地時,我們可否還記得白雪的深情與奉獻?涓涓雋語賦詞一首《卜算子.詠雪》獻給工作在第一線的白衣天使。
  • 花豔驚上春,詩人眼中的桃花
    桃花是中國傳統的園林花木,桃花原產於中國中部、北部,其樹態優美,枝幹扶疏,花朵豐腴,色彩豔麗,為早春重要觀花樹種之一。可製成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經絡、滋潤皮膚的藥用價值。因其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文學創作的常用素材。
  • 涓涓雋語七律.青山綠水千年秀:雋士紅顏百歲空,青山不改水長流
    七律.青山綠水千年秀是平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一東,黑體字是韻腳。註解雋士:「雋」為多音字,在這裡讀juˋn,同「俊」,雋士指才智出眾的人。涓涓雋語七律.青山綠水千年秀囊括不出祖國美麗大好河山的萬一,祖國的大好河山之美需要我們親自用身心去體驗和維護。人的一生無論是平凡和偉大,無論是富貴和貧窮,無論是美麗和平庸,最終都是一場空,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