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春曉:聲音是我靈魂的出口

2020-12-16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春曉:聲音是我靈魂的出口

  北京是一座巨大的城市,因其巨大,從一處去向另一處,人們用在路上的時間特別多。於是這個城市任何時間,總有各種各樣的人走在各種各樣的路上。

  北京是一個豐富的城市,在這個城市的上空,會交織著許多電波,電波承載著各種各樣的聲音,和路上的人相遇。

  春曉,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交通廣播藍調北京節目的主持人。 「一杯茶,一首歌,一個藍調北京。」從2004年元旦,每天晚上,她的聲音會出現在某個固定的頻率中,一年365期節目,她已經主持了14年。「這麼多年,每天一小時,幾千個夜晚,我只有一個晚上缺席,因為頸椎的問題,實在沒法起床。」她的語氣裡有驕傲,又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原來自己把一個同樣的工作風雨無阻地堅持了這麼久。

  14年,每個晚上,在路上,也許陪伴了時光,也許撫平了焦慮,也許碰撞出故事,也許改變了節奏……她的聲音究竟遇見過多少同頻的心靈?

  分享的那些心情,播放的那些歌曲,無論是固定收聽,還是偶爾相遇,無論聽的人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她並不在意。

  至於有沒有人會關心這個聲音的來源——是誰,有怎樣的經歷?走過什麼樣的路,路過什麼樣的人?她也不在意。

  「無論是我配音的片子,還是我在電臺做的節目,我覺得我都是個配角。配音不用說,在電臺,你是夜色裡陪伴人家在路上的一個聲音的配角。可這是我認為自己最舒適的位置。臺前站的是別人,沒有主角的壓力,也沒有誰會特別在意你。在幕後,我就像個不被人監督的小孩,以主角的心態,找到了可以盡興玩耍的時間,盡興玩耍的舞臺。這樣的表達,對於一個不夠勇敢,羞怯又有點自卑的人真的是最盡興的一種方式了。」

  造夢空間

  7月的一個周五,要步入休息天的城市慢下來。晚上7點,春曉來到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她的嘉賓——一個吉他手兩個歌者已經在門口等她了。

  他們彼此打著招呼,聊著近況,調侃對方兩句,笑一會兒,那種輕輕鬆鬆的狀態像老友在周末的一個聚會。

  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她把周五的節目留給了非專業的歌者。讓不同職業的普通人唱歌,是她安排節目的初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達,說話是一種表達,歌唱也是一種表達。節目裡不一定總要出現那麼完美的聲音,那麼嫻熟的技巧。反而是普通人的歌唱更有新鮮感。他們歌唱的那種情感,打動自己,也能融化聽者。」

  幾個人圍坐在一間小會議室,排練。

  吉他彈響,歌聲伴隨而起。

  她閒閒聽著,偶爾插句話:

  「我覺得你不用去跟吉他的節奏,也沒必要拔高,你用自己的節奏唱,看到那個歌的畫面,讓它自然地出來,其實很動人……」

  「哎,你不是北方人嗎,怎麼聽你吐字裡有點南方人前後鼻音不分的感覺,有意思……」

  「我覺得這個地方,大家可以給她來一段和聲,這支歌實在是每個人都忍不住要唱出聲的……」

  21點,她慢悠悠,帶著點慵懶,開啟了用音樂講述的藍調時光。

  暑天,直播間裡的冷氣卻有點凍人。她套了件灰色的厚毛衣,待在一大堆龐雜的機器後面。 她比尋常節奏慢半拍的聲音,她從記憶裡抽出冥想的狀態,她所談論的別離的話題,使得樂音人聲都掉落在清冷裡,變得遙遠而虛幻。而她則更像一個對著火堆喃喃的旅人,火光在她臉上跳躍著,風吹過來吹過去,把她的聲音帶走,到不知道哪裡的地方降落;那裡有一雙耳朵,一個同頻共振的接收器:

  「喜歡開車夜行北京,喜歡夜行北京時聽藍調北京,喜歡聽藍調北京時車窗外的夜色,喜歡春曉用音樂聊生活的播音方式,喜歡春曉像雨點輕輕敲打我心的聲音……」

  「耳邊是一個名叫藍調北京的電臺節目,DJ是一個聲音低沉幽遠的女人,說話慢條斯理,帶著歲月的滄桑,聽她的話仿佛回到了自己的記憶。她的歌都是緩慢的情歌,傷感、悠揚,仿佛我的心情……」

  「春曉的藍調北京,她舒緩的聲線,配合藍調音樂,就像做瑜伽,讓我的精神開始慢慢沉,慢慢沉,慢慢寧靜……」

  接受到她電波的人也許並不知道春曉是誰,她也不知道自己的聲音最後落向哪裡。「我不想成為人家生活的主角,就是恰好的時間相互陪伴,產生一點共振。我深知沒有一種長相、沒一個聲音是可以討好所有人的,我也沒有那麼大的企圖心去討好所有人。但遇到同類我會很高興。一個同頻的人對我是很重要的,雖然我不知道那是誰,但你知道有這樣的人在,是內心的力量。」

  節目結束,她在直播間門口站了一會兒:「對於我,這一個小時是時間之外的時間,就好像你周圍地球在轉動,時光在流逝,可你不在那裡面,你是在夢裡。這是一個造夢的地方。有人給你一份工作,還給你發工資,你卻用它來做夢,你很享受一天的這一段時光。這很難得呀,所以這麼多年,有的人升職了,有的人改行了,他們也有人建議我去再開闢新的陣地,可我願意在這裡。」

  老靈魂

  春曉是湖南人,名字是父親給她起的,因為她生在春天的黎明,凌晨四五點,是白天也是夜;是春曉,也是春眠不覺曉。她覺得這個名字和她很契合,她是春曉。

  做了主持人,也曾給自己起過高大上的藝名,叫著總是那麼隔,好像是和她無關的陌生人,就又叫回「春曉」,踏實,自在。

  她不是一個對自己人生有規劃的人,隨意而散淡,跟著感覺走。她信任自己的直覺,很小就覺得自己有一天會做一份說話的職業。

  「我小時候不是在父母身邊長大的,他們工作很忙,就把我寄養在外婆家。外婆那時候已經70多歲了,很多人會記得自己童年的許多事兒,但我好像都不記得了,我童年裡最多的東西,就是發呆。」

  孤獨的童年,沒有夥伴,無人溝通,她的世界裡缺少陪伴的聲音,傾訴的欲望反而比其他孩子更強烈。她渴望說話,渴望表達。

  「內心的孤獨感好像與生俱來,可又需要交流,需要聽見聲音,那就自言自語。我幾乎沒有高中以前的朋友留在記憶裡了,內心覺得那是我一段不願意面對的時光。性格比較懦弱,長得不好看,成績也不是很好。好像沒有任何東西讓你能夠和外部世界很通暢地溝通,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與人打交道。」

  雖然性格的原因,她很長一段時間忙著自卑,可她又相信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帶著自己的禮物和天賦,總有一個位置因你而設。

  畢業後,她找到了這個位置,在長沙電臺音樂頻道主持了6年《黃金十二點》的節目。

  「我喜歡講話,所以很早就有一種預感,我將來可能要做主持人。但我這種性格又不願意走到人群中,在人群中去表達。那在電臺這個崗位上,聲音是我的一個出口。我不說『親愛的聽眾朋友』之類的話,那好像你是對著一個城市說話。我表達的對象常常是虛擬的一個人,那狀態其實還是自說自話,自言自語。」

  上世紀90年代,甜美的聲音是電臺播音的主流,「那時候流行又甜又脆又亮,好像銀鈴般的聲音,我的聲音離這個標準實在太遠了。」

  和主流離得很遠,也不是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多少有點迷茫。她不聽自己的節目,也從沒有給自己留一份節目的錄音。後來,有人告訴她,其實一個人做節目的時候是做你自己。她把這話記在心裡。「當你不知道要什麼風格的時候,做自己是最自在、最舒服的狀態,你把這種東西傳遞出去就對了。」

  她知道了聲音只是一個人的殼,而心才是聲音的源。

  「你的聲音殼裡有個什麼樣的源?」問她。

  「我覺得自己從來就是個老靈魂。因為沒有童年去放我的童心,所以我那個童心,在身體裡就沒有盡興過,因為從來就不天真,所以也不會更老下去。」她大笑起來,「但我那個童心變成了不甘心,一直沒有泯滅,所以我又像個孩子,對世界很好奇,對人很好奇,那個好奇心一直很強烈。」

  因為對世界好奇又對人好奇,她喜歡旅行;因為對世界有興趣,又不擅長走進人群,享受大眾的歡樂,她喜歡和花草打交道,認識同樣喜歡花草的人,和他們一起去旅行,去世界各地看花園。

  她從湖南來到北京,本只想短暫停留,可這裡卻成了她目前生活過的最久的地方。

  「在北京這個城市,什麼人你都能看到,而我又對人特別有興趣。如果你是一個奇怪的人,你一定會在北京找到同類,大家不會覺得你奇怪。每一種人,都能找到你的同類。任何一種生活方式,任何一種理想在這裡都會得到尊重,得到放大。而且你有多大的才能,基本上就能得到多大的釋放和回報。這個城市包容,在這裡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夢,也看到很多人實現了夢。你所見的讓你的視野打開了,更包容,懂得分享,也會願意把自己更打開一些,突破固有的界限。」

  她覺得自己是一個既願意享受孤獨,又喜歡表達的人。而在北京,總有一些人在陌生的領域給人新鮮的碰撞,可這個城市大,距離的成本、時間的成本,又讓人的黏合度沒有那麼高,很容易退回到自己的小世界裡。於是,她在北京晃蕩了兩年,聽從直覺的召喚定居下來。

  「我覺得湖南是我的土壤,北京是我的空間。湖南賦予我的是一個基因,天生的熱血、倔強,但是北京給了我呈現最好自己的空間。」

  給電影《無極》中張栢芝配音、為旅遊衛視頻道「身未動,心已遠」做宣傳片、在「快樂女聲」「超級女聲」節目中當評委,都是她來北京後做出的嘗試。然而她喜歡的依然是電臺,「電臺這個行業,相對都是和單純的東西打交道,文字呀音樂呀,不對著事不對著人,不用費心琢磨,你自己也比較單純。不用走到臺前,被別人去討論,成為和你不相關的人的茶餘飯後,被聲名追著,被人群裹挾著。這麼多年雖然看起來(這個工作)是枯燥的重複,但因為你珍惜這一小時,你會覺得是很美好的過程。我想不到現在還有比它更有樂趣的事情。」

  身未動 心已遠

  最近,很認真看了央視播出的一部紀錄片《天山腳下》。

  在世界盃期間換臺時被吸引的,一個長鏡頭,是轉場的人和馬群在翻山越嶺,沉默的馬和人,沉默的山和水。

  停下來看,解說是女聲,很沉靜,不煽情卻深情,娓娓地講著哈薩克人對於馬的情意。忽然就被打動了。

  然後,你坐在了那個聲音的主角對面,她黑衣白褲素顏,穿得寬鬆而舒適,狀態也是如此,閒適自在。

  「去年10月,他們(《天山腳下》)找到我,我就看了片尾,一下就感動了。他們前前後後拍攝用了3年多的時間吧,最後就只有短短5集,付出的精力和呈現的量其實是不對等的,極不對等。通過片尾的幾個畫面,你就知道他們下了多少功夫,如此講究,那麼大氣,完全是用電影的質感呈現給你的。使你看見了,就特別想成為中間一員,哪怕是其中的一棵樹,一口井。每個人都希望給自己留作品吧,我是說來到這個世界上留一個印記。那給這麼優秀的東西做解說,你會覺得因為喜歡,你在做的時候自己都閃著光。當然,你不在乎別人有沒有看到你這個光。」

  《天山腳下》不是她解說的第一部紀錄片。2009年,《臺北故宮》在中央電視臺熱播,她的解說引起了關注,也引來爭議。她當時說:「我尋求的不是肯定,而是參與,參與一件純粹個人喜歡和有意義的事。」

  現在她依然是這樣的觀點,她也不覺得在其中是做配音工作,她覺得自己是觀眾,在看的過程中去給人講故事。

  她說她工作起來會很慢,因為她更願意在裡面多停留一陣,直到那些畫面,那些人,那些故事漸漸被融化在聲音裡。

  她講這些年她自己的變化,她講她對很多事情都不求甚解,卻越來越了解自己。

  「有一次去主持一個節目,他們給我穿上晚禮服,箍得緊緊的,簡直都不能呼吸;頭上扎了結;然後領口上,一隻大的黑蠍子的裝飾,二十幾隻腿那麼誇張地伸開;妝化得很濃,穿著那個手足無措。雖然那樣的我,外表也許美化了,缺陷被修飾了,但那不是我。我是一個不能在不舒適狀態去說話的人,所以我一上臺張口,就出錯了。我後來說,你們請我來,不是因為我有名,不是因為我漂亮,你們請我來,是說話的,可把我弄成這樣,我就說不了話了。現在,因為見到了許多生命中沒有束縛的人,漸漸被他們影響,不管到哪裡,我要自己得體就好,妝越化越淡,衣服合適舒服就行,越來越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我要自己自在。」

  和她聊天,沒多久,就意識到我們是同類:她對我有好奇心,她在觀察我,一如我用好奇心在觀察她。她在校正我聲音不準確的地方,一如我在校正我對她聲音產生的錯覺。她試圖在談話中把我放置在前臺,使得自己更靠近一個聆聽者的位置,這恰恰也是我想要做的……

  「我從不以聲音的好壞來判斷人。和面相一樣,聲音分為很多層次,通過它,可以感受到一個人的靈魂。我甚至可以不見到一個人,就能感覺到他的狀態,他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一個人的話語可以裝飾,外表可以裝飾,但有很多東西是偽裝不了的。你觀察他的言談舉止,細節會給你很多想要的答案。」說到這兒,她忽然笑了,戲謔地看著我,「我相信我用的方法,你也在用。」

  我在她言談的映射中看見自己。這真是奇妙,同時,被她看穿的尷尬漸漸變成釋然,最終我們真的放鬆下來。

  「我不是一個能享受這種(採訪)時間的人,被你『偵察』的感覺太緊張了。其實包括你剛才把那個(錄音筆)打開,無形中給人帶來壓力。」她說,「所以我要主動出擊,『反偵察』,讓你緊張,那時候你會顧不上觀察我。」她大笑。

  她做到了,我說要看看她工作時的狀態,她卻把我從旁觀者變成了她節目的嘉賓——我被她安排在節目中唱一首歌。

  想到要對著話筒把自己唱給聽眾,我早在節目開始很久前就把情緒拉成了滿弓,而她是在自己待了十幾年熟悉的主場。

  不過,那依然是個愉快的夜晚。如果你有機會路過一片篝火,又看見一群圍著篝火舞蹈歌唱的人,何妨加入他們,在歌聲中醉倒,黎明再登程時,行囊裡會多了一個美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招聘播音員、主持人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是擁有獨立發射機構的國有廣播電臺,成立於1949年 2月 2日,位於北京市東長安街延長線的建國門外南側。全臺轄有8個專業臺,11個職能部門以及全資國有的北京廣播公司。英文縮寫為「RBC」。.
  • 「老」電臺講「新」聲音 北京電臺推介2018廣告資源
    北京交通廣播主持人林賀講述了北京電臺過去一年的成果,CTR總裁助理、媒介智訊研究總經理趙梅用數據分析了北京電臺的市場變化,多位廣播人表演了歌曲《山丘》、《有我陪著你》以及話劇《與你同行》。  用聲音記錄時代、講述故事是電臺作為聲音媒體的特質,電臺也成為最貼近移動受眾、貼近消費者的移動媒體之一。  隨著北京私家車的發展,北京電臺也得到快速成長。
  •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招聘公告 - 推薦TOP
    一、單位簡介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成立於1949年2月2日,經過70年的艱苦創業,特別是自上世紀90年代實施以建立專業化系列臺為龍頭的全方位改革以來,各項事業得到迅速發展。製作的節目還在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韓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20個華語電臺播出,其中包括四個國家級的電臺中文頻道以及聯合國電臺。還擁有北京廣播網、移動音頻客戶端「聽聽FM」等新媒體產品,是以廣播為主、多媒體聯動的綜合性傳播機構。北京電臺始終立足廣播聲音本質,深耕自身資源優勢,致力於為受眾提供高品質的聲音產品,近年來一直保持北京廣播收聽市場的領先地位。
  • 寫給廣播電臺主持人的一封信
    廣播電臺主持人是很多人的夢想職業,也有很多學校設置播音主持的專業,但其實播音是播音,主持是主持,兩回事,不必然有必然的關係。
  • 明天,湘鄉人民廣播電臺全新改版盛裝起航
    湘鄉人民廣播電臺直播間中國湘鄉網12月25日訊(湘鄉融媒綜合)經過一段時間的優化升級,12月26日,湘鄉人民廣播電臺FM94.2全新改版,盛裝起航。湘鄉人民廣播電臺是經國家廣電總局審批,是湘鄉市唯一官方廣播媒體。在對全天節目進行優化升級後,電臺進一步突出綜合廣播時政性、文藝性、服務性的節目定位,內容豐富多彩,節目形式多樣,主要涵蓋新聞、歷史、健康、影視、音樂、生活、廣播劇、法律、理財、笑話等方面,可滿足不同年齡層次聽眾需求。
  • 吉林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大回小回振羽」 東師喊你出來道歉!
    東北師範大學的同學爆料,5月27日是東北師範大學日語系文化祭活動,被解讀成了「媚日」,吉林人民廣播電臺 主持人「大回小回振羽 」發博稱「師大,做中國人不好嗎?」引起學生強烈譴責!除了東北師大的學生之外,吉林大學的同學也發出聲音
  • 崇明人民廣播電臺來了一群「小主持」,皆師出…
    崇明人民廣播電臺來了一群「小主持」,皆師出… 2020-11-27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助農助商 「廣播電臺聲音」為您免費宣傳帶貨
    受今年初疫情影響,不少韓城農戶和商家的生意都遭受到了衝擊,有的農產品甚至出現滯銷的情況,為了幫助農戶、商家把疫情帶來的影響減少降低,韓城市廣播電視臺人民廣播電臺充分發揮廣播電臺的資源優勢
  • 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天津人民廣播電臺於
  • 2018年度全國廣播電臺十佳DJ在鄭出爐
    中原網訊(記者 李愛琴)昨日下午,2018年度「廣播電臺十佳 DJ終評」活動在鄭州人民廣播電臺融媒體演播廳舉行。31名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湖南、湖北等26家廣播電視臺的主持人相聚鄭州,參與了這場魅力聲音巔峰之戰的激烈角逐。
  • 崇州人民廣播電臺FM102.2入駐蜻蜓FM啦
    親愛的小夥伴們崇州人民廣播電臺FM102.2入駐蜻蜓FM啦!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第五屆「夏青杯」朗誦大賽即將啟動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連續四屆成功舉辦「夏青杯」朗誦大賽的基礎上,將於2017年1月啟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五屆「夏青杯」朗誦大賽。現將大賽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主辦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二、大賽賽程:2017年1月至10月三、比賽項目:本次大賽設立朗誦和影視劇角色配音兩個比賽項目。四、大賽組別:大賽分成人組和青少年組。
  • 江蘇人民廣播電臺金陵之聲頻率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省級廣播電臺 江蘇人民廣播電臺金陵之聲頻率     金陵之聲,聽世界的聲音。
  • 陝西人民廣播電臺都市廣播頻率
    都市廣播——打造「好聽、看得見的城市電臺」  辦臺宗旨:以為市民服務為根本,以正確導向為靈魂,通過辦好節目,促進市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的提高,促進政府部門改善服務質量,促進城市和諧、進步、文明、美好。  辦臺理念: 「都市之聲、市民之友,引領文明、構建和諧」。
  • 原天津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關山離世,享年86歲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眾號「天津廣播」(除署名外)關山,原名丁威,著名播音藝術家,原天津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關山尤以演播長篇小說著稱,音域寬、音質美、清脆悅耳、鏗鏘頓挫是他的聲音特點。於是,愛講故事、會講故事的關山得到了代表學校獻聲廣播電臺的機會。關山自己曾說:「我從小就特別喜歡講故事、朗誦,對文學很愛好。小學的時候,我在北京師大一附小,那時候學校裡有說話課,鍛鍊口語表達。那時候我總作為班級或是學校代表到外面去搞小演講。我記得很小就上電臺了,去代表學校講故事。」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誠聘英才
    中國之聲簡介  中國之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最悠久的第一套節目  中國國家電臺最具權威的新聞綜合廣播  全天24小時不間斷播音  全國2000多個調頻和中、短波頻率無縫隙覆蓋  國內外重大新聞第一時間送達聽眾耳畔
  • 中國之聲開播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完成8套節目改版
    中廣網北京1月1日消息 隨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在2004年元旦正式開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已經完成了8套節目的改版。它們分別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套節目(中國之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二套節目(經濟之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三套節目(音樂之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四套節目(都市之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五套節目(中華之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六套節目(神州之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七套節目(華夏之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八套節目(民族之聲)。
  • 庫爾勒機場走進巴州人民廣播電臺「聲音在路上」直播間
    庫爾勒機場走進巴州人民廣播電臺「聲音在路上」直播間 2020-01-14 11:30:00來源:中國民航網T 大T 小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李逸
  • 嶽陽縣人民廣播電臺正式開播
    12月3日,嶽陽縣人民廣播電臺正式上線開播,發出閃亮新聲,為全縣宣傳思想工作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開闢了輿論宣傳的新陣地和新渠道。嶽陽縣人民廣播電臺頻率為FM 99.2,信號覆蓋縣城和15個鄉鎮(辦事處),服務全縣73萬聽眾。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陸洋談播音主持語言
    一、科學方法和刻苦訓練缺一不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以前有500多個主持人,經過篩選淘汰,現在有300多,去年給300多主持人辦了6期培訓班,我們現在有個規定,中級職稱以上包括中級,每年業務培訓時間不得低於110小時,記錄每年的業務檔案,中級以下不得低於100小時,這也是國家廣電總局的規定,經過6期培訓,有一定收穫和提高,但是不是普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