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晴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孩子如果不去閱讀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貴的書,就像被奪去了童年最可貴的財富一樣,其損失將是不可彌補的。但現如今,閱讀書籍被孩子們拋之腦後,很多孩子一回到家就打開遊戲機或是電腦玩起遊戲,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孩子不明白閱讀的重要性。
朋友的孩子,早上起床就玩遊戲,一玩就是兩個小時不知道停下,家長說了他兩句,他就說:「知道了啦,不要說了,煩死了。」現在連中飯都不吃了,更不用說讓孩子去閱讀了。對於孩子這種只知道玩電腦打遊戲,不知道閱讀的情況?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閱讀的重要性。
1.知識儲備不同
孩子在安靜讀書的時候,他的腦袋裡是能吸收到很多知識的,然後他的思維就會打開慢慢思維能力也會更強。不讀書的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會找不到語言來形容,有時候很可愛,但更多是希望他能多讀書,改變一下他的這種狀態。
最開始小孩子讀書和不讀書的差距還不是很大,等到初中或者高中的時候,這種差距會越來越明顯,無論是從溝通上或者是作文水平上,又或者是見識上都會有很大的差別。
2.氣質不同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家長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多讀書,多讀書才能有見識,多讀書心胸才能更寬闊。讀書的孩子會給人一種安靜理性的感覺,不讀書的孩子會給人一種頑皮難搞定的感覺。
3.語言表達能力不同
多讀書的孩子,接觸各種文章內容,會思考書中人物的言語、行為,思考能力、解讀能力得到培養的同時,表達能力自然就得以提升了。
不愛讀書的孩子,語言能力相對就會差,表達內容有限從而影響交際能力,愛讀書的孩子所接觸的層面就會廣,在與人交談時不至於畏手畏腳毫無胸墨。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便可激發其培養出良好的交際能力。
1.提升理解能力
讀書多的孩子,學習能力和創造力更強,讀書少的孩子,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局限性。讀書多的孩子在思考問題時,豐富的語言能力會幫助他更深刻地理解問題並解決問題,通過開拓孩子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靈活性,提升鑽研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讀書讓孩子變得不盲從
盲從使人喪失判斷的理智,而讀書的過程就是主動汲取與判斷的過程,對於書中所說的,所列舉的信息和知識,我們要經過思考和理解,把它內化成自己的認知。在遇到不懂的,不贊同的地方,再多去看看其他人怎麼說,他們又是怎樣論證自己的觀點的。
3.提升孩子寫作能力
閱讀可以積累素材,為寫作奠定基礎閱讀有益的書籍,裡面的好詞、好句都是寫作的積累。就算孩子忘記了具體的好詞與好句,但心靈的文墨滋養仍是少不了的,這就練就了一種無形的寶貴能力——創造力,有益於孩子的一生。
1.保持固定的閱讀時間
對於孩子來說,想要讓他愛上讀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天堅持一定的時間,給孩子大聲閱讀。這個時間是固定的,不能輕易被電視、玩具替換。當父母做到了這一點,才是進入了閱讀的天地,才能進一步談論如何選擇圖書。
2.保持適宜的閱讀方式
親子閱讀就是最好的閱讀方式。所謂親子閱讀就是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很多父母都會困惑,每天單一的閱讀,真的可以達到這樣的作用嗎?
要是孩子不感興趣,要是自己口舌笨拙,要是時間不夠充裕,要是……其實,不要給自己找那麼多藉口來延誤給孩子閱讀的時間!
3.保持良好的閱讀環境
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能培養出孩子好的閱讀習慣。我們身邊有很多家庭的孩子,不可避免地帶著家庭文化的底色在行動著。
父母是真正愛學習、愛讀書的人,孩子自幼就接觸很多的書籍,未來的閱讀及思索就不在話下。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能激發孩子對圖書的好奇和一探究竟的興奮。
心的讀書是為了心靈的寄託和安慰,這才是真正的讀書。孩子在剛開始讀書的時候肯定都無法長期的堅持,但是通過家長的陪伴以及很好的興趣引導,就能夠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才能夠真正讓孩子的從書中挖掘到無盡的寶藏。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