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訊「張老師,在臺江很辛苦吧?我們在杭州很想您,希望您每天都有美麗心情。」「張老師,什麼時候回來給我們上體育課,怪想念您的冷幽默。」......
祝福裡提到的張老師,名叫張帆,現任貴州黔東南州臺江縣中等職業學校校長。教師節來臨之際,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學生給遠在千裡之外的援教老師寫下了祝福。
短短半年,這位張老師不僅推動臺江縣中等職業學校面積擴大了三倍,帶領學校競賽團隊連獲四項一等獎,並取得黔東南州中職學校國賽的第一塊獎牌,更是讓杭州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在當地生根發芽。
走在最前面的就是張帆老師
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學生為教師節寫祝福
9月9日,杭州市江幹區丁蘭街道組織開展「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表彰大會」活動,挖掘、樹立了一批以張帆為代表的矢志教育事業的先進典型,進一步引導和激勵全街道教師以先進典型為鏡。
「蓬頭垢面、滿臉胡茬」把杭州模式搬進山區
2019年7月,當看到滿臉胡茬的張帆的那一刻,杭州支教團的高銳主任差點哭了。在高主任眼中的張帆,一直是陽光帥氣,穿著講究,舉手投足還有幾分儒雅氣息的校領導,沒想到,暑假剛開始,就成了眼前的模樣。
導致張帆「不修邊幅」的原因是七月學校組織的新高一年級軍訓。臺江職校原本採用的學生管理企業外包式的模式,學生的常規管理、住校生管理、軍訓等全部外包給服務機構,老師不參與管理,因此師生之間關係淡漠。為了更好的加強師生融合,學校決定在新生軍訓時採用「杭州模式」——老師們下到班級參與管理,零距離與學生溝通。可以說「蓬頭垢面、滿臉胡茬」的形象,也是那段時間一同參與這次「戰役」的老師們的肖像。
當軍訓結束時,老師們都覺得,這屆學生不一樣了。
校園裡「老師,我們自己來,我們可以的」「老師,你們休息一下,我們來幫你」的聲音多了。看到臺江學子們一天天變得更懂感恩,張帆更堅定了推進杭州模式的信心。
將青春寫在「黔」行大道上
資金嚴重短缺,招生電話經常因為欠費而停機;沒有公務車輛,只好把自己的汽車託運過去;說是職業學校,可實訓設施基本沒有……這是臺江職校給張帆的第一印象。
有人擔心張帆熬不過兩年,他不動聲色地一步步推進工作。停頓多日校園的改擴建工程相繼動工;多項規章制度陸續出臺,對不能勝任工作的幹部、教師進行轉崗;和教師進行一對一面談,做到人盡其才;對缺少的師資火線調配,確保開課要求。全校73名教職工,分批到杭州學習,他們深入杭州課堂,上課、聽課,參與學校管理。
張帆老師家訪
暑假不休,負重前行的張帆終於將臺江職校帶上規模化發展之路——2019年秋季在校人數達到1100多人,相比去年已經翻番;流生率從原來超20%到現在僅一位學生沒有按時返校;個人拿出5萬元作為教師競賽獎勵經費,「以賽促教」培養教師;學校競賽團隊在第三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貴州省賽以第一、第二名的成績獲得兩個一等獎,並代表貴州省參加國賽……「臺江職教看張帆」杭州教育界的這句話給了張帆莫大的鼓勵和鞭策。
既然選擇了教育扶貧 就不怕路遠
工作的這十多年,張帆資助過的學生很多,到了臺江,得知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姜非明、姜非林家庭困難,走訪了解之後,他便悄悄留下自己剛買的衣服和1300元錢;為了讓學校一位1+2班的學生薑發才能順利開展在杭州汽車技校的學習,組織全校師生幹部捐款6000元,解決其家庭的燃眉之急。
臺江距離杭州3000多裡,為了工作,不能照顧自己的雙親,也不能陪伴在初中關鍵期的女兒。有人說幹得差不多就好回來了,但張帆搖搖頭,「既然選擇了教育精準扶貧這條路,就不怕路遠。」很多老師說,臺江職校有幸有了你,他搖搖頭說:「你們錯了,我要感謝臺江,因為是你們的改變堅定了我的信念,豐富了我的人生,充盈了我的精神世界……我從不懼怕辛苦,因為,用愛來描繪苗家孩子的未來,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