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自小體弱多病,加上5歲起即學詩,青年時代因家境貧困而長期流浪,生活艱苦、學業上又很用功,29歲才考中進士,30歲後先諫官左拾遺,後任翰林院大學士,完全是屬於封建時代的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文弱書生。步入仕途後又因得罪權貴而數度遭貶,三起三落,以致年方40就發白齒落,未老先衰。但白居易中年後很注意養生,後來活了75歲,在當時可謂是高壽了。
推究其長壽原因應該在於白居易通曉人生哲理及自然規律、心胸豁達、開朗樂觀,在養生保健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和方法,這在白居易畢生的許多詩作中可以窺斑見豹。
白居易的養生,主要反映在他的修身養性上,有後人稱白居易為修性養生的楷模。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樂天」二字上就能明白他的處世態度。
雖然前半生坎坷不斷,屢受打擊,但白居易仍然充滿了樂觀進取的精神,始終保持淡泊名利與知足常樂的良好心態。在他的作品中,人們可以欣賞到許多關於保健養生的經驗,今日讀來仍讓人受益匪淺。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不代表本公眾號意見,僅供交流、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引用不當,請聯繫後臺處理。聲明:本文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不代表本公眾號意見,僅供交流、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引用不當,請聯繫後臺處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不代表本公眾號意見,僅供交流、參考。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引用不當,請聯繫後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