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精神養生法

2021-02-19 心上行文化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自小體弱多病,加上5歲起即學詩,青年時代因家境貧困而長期流浪,生活艱苦、學業上又很用功,29歲才考中進士,30歲後先諫官左拾遺,後任翰林院大學士,完全是屬於封建時代的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文弱書生。步入仕途後又因得罪權貴而數度遭貶,三起三落,以致年方40就發白齒落,未老先衰。但白居易中年後很注意養生,後來活了75歲,在當時可謂是高壽了。

     推究其長壽原因應該在於白居易通曉人生哲理及自然規律、心胸豁達、開朗樂觀,在養生保健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和方法,這在白居易畢生的許多詩作中可以窺斑見豹。

        白居易的養生,主要反映在他的修身養性上,有後人稱白居易為修性養生的楷模。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樂天」二字上就能明白他的處世態度。

 雖然前半生坎坷不斷,屢受打擊,但白居易仍然充滿了樂觀進取的精神,始終保持淡泊名利與知足常樂的良好心態。在他的作品中,人們可以欣賞到許多關於保健養生的經驗,今日讀來仍讓人受益匪淺。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不代表本公眾號意見,僅供交流、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引用不當,請聯繫後臺處理。聲明:本文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不代表本公眾號意見,僅供交流、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引用不當,請聯繫後臺處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不代表本公眾號意見,僅供交流、參考。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引用不當,請聯繫後臺處理。

相關焦點

  • 中醫教你正確的打坐養生法
    在中醫典故中,記載了一種養生秘方,它就是打坐養生法。我們在看很多武俠片時會發現,很多練武之人會非常喜歡打坐,這是有原因的。中醫認為打坐不僅有養生功效,還能幫助改善身體出現的健康隱患。接下來,中醫教你正確的打坐養生法,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打坐養生保健。
  • 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傳遞進取精神,激勵了無數人
    唐敬宗寶曆二年,從和州返洛陽的劉禹錫遇到了和他名氣相當,從蘇州返洛陽,途徑揚州的白居易,兩個人惺惺相惜,雖然神交已久,今日終於相見。兩個落魄的靈魂相聚在酒席上,談論起人生的際遇,不覺得感慨萬分。劉禹錫和白居易兩個人同年出生,兩個人都主張樂府運動,都遭受了許多年的貶謫,此時相見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 韓國瑜40年養生法曝光!早上做這一套老兵健康操
    韓國瑜40年養生法曝光!早上做好這一套 網笑:老兵健康操。(圖/翻攝自中視新聞YouTube)    華夏經緯網12月1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準高雄市長韓國瑜,今年61歲了,身體健朗,他曾公開獨家養生法「每天起床,先做3分鐘暖身操,再加上32下的伏地挺身」,而這套養生法,也被心血管科醫師認證,醫師說這樣做,確實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 我心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半生飄零的白居易終找到了精神皈依之所
    自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冬,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之後,連續幾年外任地方官,他便有種無根漂萍的感覺,身心頓失所依。隨著時間的延續,這種感覺便愈加強烈,因此其精神的苦悶也與他的外任相始終。不管心理的活動怎樣,白居易一到杭州還是振作精神認真做事。在杭期間,他主要在水利方面做了一些扎紮實實的事,勤政、廉政,並留下了良好的官風。杭州秀美的山水,給了白居易以精神滋潤,用他的話說是「處處回頭盡堪戀」,同時杭州的山水也因了他而增益了魅力。
  • 端午臨近艾草類商品熱銷 艾灸養生法悄然流行
    與此同時,「艾灸」悄然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時尚養生法。  艾草類的商品最近已經成為熱銷產品。記者昨天在淘寶網上輸入「艾草」,搜索框即跳出艾草溫灸器、艾草驅蚊等一系列熱門關鍵詞。但往年端午前菜場裡頗受歡迎的艾葉目前還未見有賣。家住普陀區的姜女士表示:「可能因為下雨吧,估計雨一停就有賣了。」姜女士家每年端午節都會買來艾葉和菖蒲掛在門上,「是一種傳統習俗,可驅蚊避邪。」
  • 體質養生之氣鬱體質養生法
    本篇主要針對氣鬱體質養生法,及如何預防調理進行學習。何謂「氣鬱」  人體之氣是人的生命運動的根本和動力。人體的氣,除與先天稟賦、後天環境以及飲食營養相關以外,與腎、脾、胃、肺的生理功能也密切相關。所以機體的各種生理活動,實質上都是氣在人體內運動的具體體現。當氣不能外達而結聚於內時,便形成「氣鬱」。氣鬱多由憂鬱煩悶、心情不舒暢所致。
  • 介紹五種按摩耳朵的養生法
    那麼,中醫養生中有哪些按摩耳朵養生法呢?接下來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中醫中有這樣的說法:腎主藏精,開竅於耳。也就是說通過按摩耳朵就可以達到養生預防疾病的作用。而且,按摩耳朵不僅僅可以養腎,對於我們人體全身的經絡以及五臟六腑都是具有一定的養生保健效果的。有專家表示,如果經常按摩耳朵,是可以起到健腎壯腰、增強聽覺、清腦醒神、養身延年等功效。
  •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簡介 2012-03-20 10:45 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
  • 白居易的養生故事
    在唐人的詩作中,我們常常讀到有關眼科疾病的詩句,其中以「詩翁」白居易的最多。
  • 白居易《與元九書》
    《與元九書》是白居易寫給元稹的一篇書信體散文。在這篇文章中提出了他最具綱領性創作宗旨「: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成為後世研究白居易文學理論最重要的依據。白居易的這一主張在文學思想史上影響深遠,這篇集中體現他文學見解的作品在古代文論中擁有崇高的地位。
  • 有人說白居易看不起李白,白居易用一首詩啪啪打臉
    可是李白對這段經歷非常不開心,只是他擅於隱藏,在他的任何作品中都沒有負面情緒的展露,哪怕有一點失落,在詩作後面都會有一個很高的提升,樂觀、積極的精神讓大部分人都認為李白是個豪爽大度的人。但是李白從未將不好的情緒傳染給身邊的朋友,反而還激勵朋友們積極向上,所以李白的個人魅力讓他圈友無數。
  • 白居易長恨歌非常出名,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恨的是什麼?
    白居易長恨歌非常出名,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恨的是什麼?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四大美人,分別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從白居易的這首長詩中,我們能夠知道楊玉環的傳奇又悲劇的人生,她與天子唐玄宗的愛情悲劇在這首詩歌中千古傳誦。那麼,詩歌為什麼取名「長恨」呢?作者恨的到底是什麼?這首詩歌是我國唐代的著名詩人白居易所作,我們都知道,白居易在唐朝詩壇佔據重要地位,他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流傳,而這篇《長恨歌》,作為一首敘事長詩,更顯得非同一般,尤其是其中名句迭出,令人稱奇。
  • 白居易的一生,與茶有不解之緣
    大唐元和十年,白居易由京官左遷江州司馬,在潯陽江(長江九江段)江畔聽聞了琵琶女的悽涼身世,感嘆「同是天涯淪落人」,遂寫下名動天下的《琵琶行》。廬山花徑:白居易草堂古今文人,不是愛茶,便是愛酒。白居易便是個愛茶之人。
  • 白居易的禪茶生活
    闢園植茶悠遊山林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直言被貶江州司馬。(《閒眠》)這些詩中,知道「醒後飲茶」似乎成了白居易的一種生活習慣。  樂天知命禪茶一味  貶江州以來,官途坎坷,心靈困苦,為求精神解脫,他開始接觸老莊思想與佛法,並與僧人往來,所謂「禪茶一味」,信佛自然與茶更是離不開的。
  • 造化無為字樂天——白居易(6)
    五十歲這年,是白居易鴻運高照的一年,皇帝賜他為正二品上柱國的勳號,他老婆楊氏也封為弘農郡君,老白在渭上閒居、江州賦閒時一直標榜淡薄名利,但榮譽加身時,也不免十分得意:「得水魚還動鱗鬣,乘軒鶴亦長精神。」這時候,白居易當然有本錢在京城買房啦,他買的房子,在現在的大雁塔那個地方,叫昭國坊,有詩道:「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
  • 《觀刈麥》白居易
    《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聞者:白居易自指。為(wèi)悲傷:為之悲傷(省略「之」)。輸稅(shuì):繳納租稅。輸,送達,引申為繳納,獻納。我:指作者自己。曾(céng)不事農桑:一直不從事農業生產。曾:一直、從來。事:從事。農桑:農耕和蠶桑。吏(lì)祿(lù)三百石(dàn):當時白居易任周至縣尉,一年的薪俸大約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吏祿:官吏的俸祿。歲晏(yàn):一年將盡的時候。晏,晚。
  • 81歲奶奶吃了30年的黑豆花生養生法,調補氣血又烏髮,越吃越精神
    原來奶奶每天都會這樣吃,81歲奶奶吃了30年的黑豆花生養生法,調補氣血,美容養顏又烏髮,越吃越精神。黑豆和花生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日常養生食材,黑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泛酸,膳食纖維,低聚糖等營養物質,不僅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除體內脹氣和毒素從而改善便秘。它還有很好的防氧化,清除體內自由基,從而起到很好的抗老防衰老的功效。
  • 擦胸養生法:保暖避寒,保護胸內的陽氣(實用)
    中年人怕老,老年人怕病,而不老、不病其實也不是什麼遙遠的事情——在某種程度上說,擦胸養生法就能幫你實現這一看似「奢侈」的心願。但擦胸養生法並不適合所有人,比如腫瘤、出血症的病人不能做這個動作,要等痊癒之後才能做。
  • 劉禹錫的一首七律,脫口而出,白居易也驚呼神妙
    老劉在回洛陽途經揚州時,遇上了老朋友白居易。二人多年不見,於是就找了個小酒館,一邊暢敘舊情,一邊痛飲消愁。此時也已飽經風霜的白居易,在酒席上感慨萬千,既嘆息自己歲月蹉跎,又深感這些年挫折太多。樂天當時還寫了一首詩,熱情讚揚了劉禹錫,不僅文學功底深厚、堪為國手,而且也有報國之志、棟梁之才。
  • 齊名李杜,詩王白居易的傳奇人生(四):樂天知命,獨善其身!
    導語: 經歷過命運的大起大落,愛情迷夢的無情破滅,老來喪子的人生悲劇,白居易的思想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改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過起了隱居閒適的生活。晚年的白居易篤信佛教,常常與僧人往來,在為人處事上也表現得極為超脫。那麼,此時的白居易到底找到了怎樣的人生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