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1日電據外交部領事司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中國駐布裡斯班總領館提醒廣大在昆中國公民警惕類似網絡交友詐騙,切實提高防範意識,謹防上當受騙,並舉出典型案例:
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留學的小麗即將畢業,正在找工作。一天,通過微信結識了小韓,對方稱自己是雪梨某「房地產公司銷售經理」,從朋友圈看風度翩翩,家境殷實。很快,兩人聊得投機,小麗有了墜入愛河的感覺。數天後,小韓向小麗推薦了一個投資平臺,稱是一種新型投資方式,比小麗打工掙錢要多,自己的豪車就是投這個平臺掙來的,並表示可以手把手教小麗。小麗相信了小韓,投了5萬元,隨著兩人感情的深入,平臺承諾的分紅又都會定期入帳,小麗放鬆了警惕,陸續又投入15萬元,小麗沉浸在「戀愛中賺錢」的喜悅中。唯一讓小麗想不明白的是,她多次要求見面,小韓都以各種理由推脫。小麗一直和小韓保持著微信上的「親密」往來,沉浸在小韓的甜言蜜語中不能自拔。一天,小韓告訴小麗自己要出差一段時間,再後來,就沒有後來了,小韓拉黑了小麗,失蹤了,她也再也沒有收到投資平臺的分紅。小麗這才幡然醒悟,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案例分析:
小麗的案件並不是個案,幾乎每天都在以不同形式上演,但本質上是電信詐騙的一種。在這類案件中,騙子利用受害人感情空虛或急於找工作掙錢的弱點,通過偽造「高大上」的身份,用甜言蜜語或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受害人產生「墜入愛河」的錯覺,之後誘導其加入假冒的投資平臺,騙財騙感情。微信搖一搖、附近的人、漂流瓶、婚戀網站等都是騙子尋找潛在「客戶」的渠道,有一定經濟基礎又嚮往愛情的單身女性,往往是騙子的主要目標「客戶」。「客戶」被吸引後,騙子按照專業心理顧問設計的「教程」,展開「心理攻勢」,然後「照劇本」詐騙錢財,這些騙子有時候比真男朋友還溫柔體貼,十分具有迷惑性。
為防止中國公民上當受騙,中國駐布裡斯班總領館提醒廣大在昆中國公民:
1.網上交友要謹慎,尤其是陌生人主動要求加為朋友的,要慎之又慎。凡是涉及到錢財的,例如投資、理財、借錢,切莫輕信。
2.在無法確認對方身份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細節和對方描述的信息真實性來辨別其身份真偽。可通過查看其朋友圈或側面詢問對方的學校,單位,住址等信息,再私下通過正規渠道進行核實。
3.如已上當受騙造成財產損失,應及時向澳警方報案。涉案贓款系通過中國大陸地區銀行卡轉帳取現的,可同時向國內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110報警電話介紹案情,並提供涉案銀行帳號,或通過110報警電話轉接,查詢當地反詐騙中心報警電話介紹案情,並提供涉案銀行帳號,公安機關可在第一時間採取有效措施,全力止付凍結,力爭追贓挽損。
請您保存以下重要聯繫方式,以備不時之需:
澳大利亞警方報警電話 000
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24小時)
+86-10-12308
+86-10-59913991
駐布裡斯班總領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
+61-7-3012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