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1 2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
「書香僑都 童樂融融」——任溶溶童書節
在廣東珠西國際會展中心4號館開幕
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冀,任溶溶先生代表、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會長孫建江, 省委宣傳部出版處副處長陳建新,廣東省作協機關黨委副書記、廣東省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劉春等出席開幕式。
周華東 攝
據了解,為期3天的童書節期間,「少年中國說」閱讀公益行、「少年中國說」粵語詩詞朗誦會、本土作家張學文新書《月光女神》籤售會、書商網絡直播推介會等活動精彩紛呈。此外,主辦方還邀請殷健靈、馮與藍、王一梅、左昡等知名兒童文學作家開展雲見面會,與小讀者們分享創作心得,交流互動。
活動現場設有任溶溶作品展區,展示任溶溶先生的主要翻譯作品和原著的兒童文學作品;設有僑鄉非遺記憶館,展示僑鄉歷史圖片、文創產品,並通過奇特卡通的造型吸引小朋友的目光;另有商務交流區、素質教育專區、童書銷售區、網絡直播區、舞臺區等,全面推動江門兒童文學發展,推廣全民閱讀,建設「書香江門」。
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與孩子們互動。周華東 攝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冀在致辭中表示,江門作為任溶溶先生的故鄉,將努力把童書節打造成為:倡導全民閱讀的主陣地、建設文化小康的重點工程、促進兒童文學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
目前,江門正在籌備設立「任溶溶兒童文學獎」,成立「童書創作委員會」等,以「任溶溶童書節」為起點,開創江門兒童文學事業發展新局面。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冀。周華東 攝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小花城(江門)童書創作工作室授牌儀式, 「少年中國說」閱讀公益行啟動儀式,「同遊大灣區,童讀一本書」贈讀儀式,並為「愛閱讀 愛文明 愛生活」暨江門市「書香飄萬家」家庭親子閱讀手抄報徵集活動獲獎作品頒獎等。
周華東 攝
幾代人同品「童年」,各抒己見
閱讀心儀的各類童書
欣賞幽雅的粵語詩詞朗誦會
參觀特色的江門非遺技藝展示
……
首屆任溶溶童書節,不僅是孩子們閱讀的樂園,更是一個童書、童趣、童樂在這裡相聚的地方。
周華東 攝
今年9歲的盧施彤,是範羅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上午9時許,就已經和幾個同班同學來到了任溶溶童書節現場。在童書節入口的展板前,幾位小朋友快樂地合影留念。「媽媽前幾天就幫我約到了今天的活動入場機會。」盧施彤說,「我平時就喜歡看書,看過《沒頭腦和不高興》,裡面的故事特別有趣。」
「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不僅能讀書,還能讓孩子們參與到有趣的活動中去。」市民黃女士說,「此外,還能通過活動,讓大家認識到從江門走出去的名人,增強大家對家鄉的自豪感。」
周華東 攝
在任溶溶童書節現場
新華書店展區專門設了一個
任溶溶作品展
作品展前
今年上小學六年級的吳慧妍
和爸爸媽媽瀏覽著作品
吳慧妍的媽媽黃女士說:
今天專門帶女兒過來參加活動。小時候,我們也喜歡看童話故事,印象深刻的是一個講述小孩子說謊會長長鼻子的故事(記者註:該童話故事是任溶溶翻譯的《木偶奇遇記》)。不過,那時候童話書貴,又不好買。現在有這樣的機會,帶孩子來看看,我也來看看。
在現場
不只有黃女士這樣的80後媽媽
不少60後、70後、90後
都在這裡翻閱童書
「印象最深的是《沒頭腦和不高興》。現在想起來,都覺得那兩個小孩子太搞笑了。我小孩也喜歡讀,覺得有趣。」「70」後市民孟先生說,「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但是,童真是每個時代的孩子都有的,是永遠存在的。任溶溶童書節非常有意義,讓我們不同時代的童年在這裡相約。」
除了童書展覽外
還首次實現多媒介互動體驗
喜馬拉雅平臺將助陣
實現童書能看能聽
江門市圖書館推出「智能伴學機器人」
帶領兒童進入有聲繪本世界
運用VR技術引領童書閱讀
從上午開始到下午
這些地方都排滿了等著體驗的孩子
在繽紛互動區,科學童萌—科普教育區設置昆蟲科普專區,展示昆蟲標本,以交互式體驗等方式讓小朋友們學習理解自然科學知識;
生活大「健」事—文明健康生活倡導專區通過布置適合少年兒童互動娛樂的健康主題遊戲,大力倡導公筷公勺、拒絕濫食野味、光碟行動、垃圾分類等健康文明生活習慣;
特別的教科書—玩教具專區邀請商家通過展示特色玩教具,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寓教於樂……
任溶溶先生代表、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會長孫建江說,童書節現場布置非常有衝擊力。「從入口到展廳裡的布置,到處都可以看到任溶溶的宣傳。」他說,「這有利於任溶溶的文化品牌。」
孫建江表示,任溶溶在兒童文學領域不僅在國內有影響力,而且,在國際上也有影響力。他建議,下一步,可以把任溶溶童書節的舉辦範圍擴大。「不僅邀請廣東省內的出版社、教育機構等參與,而且,要邀請國內的出版社、教育機構參與。」他說,「任溶溶是獨特的,在他的家鄉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童書節,影響力也更加獨特。」
來源:江門日報(文/圖 記者/ 嚴建廣 王鼎強 署名除外)
原標題:《一連三日!江門這場盛會今天開幕!快來尋找童年的自己…》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