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堂哥刷B站的時候,連續碰到了兩次名人入駐,一次還能是巧合,兩次說明事情肯定就不尋常咯。
第一個是羅翔。他是中國政法大學的教授,也是B站最火的刑法課老師,不僅有人上傳他的視頻課程,還有人專門剪輯他課程中的段子。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名場面剪輯視頻比正兒八經的課程視頻播放量還高。
空降B站不到兩天,剛發布第一條跟大家打招呼的視頻,粉絲就直接飆升到了將近100萬。
第二個是Vitas維塔斯。他是著名的海豚音王子,空降不到1天,漲粉將近10萬。
可以看出,B站有意識在引導名人入駐B站,再加上各種官方機構號的入駐,B站內容是會走向專業化,還是營銷化呢?
1
哪些名人/機構入駐B站了?
B站的認證體系分為up主(黃V)認證和機構認證(藍V),B站粉絲大於10萬的up主以及名人是黃V,企業、媒體等是藍V。
(1)名人入駐
名人入駐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興趣,有的是官方邀請。
或許,你聽說過Van Darkholme(範·達克霍姆)嗎?
那個喜愛哲學的男人,只要一出現,大家都會乖乖把Deep Dark Fantasy打在公屏上。
其實他在去年10月就開始在B站發視頻了,經常會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拿B站當社交帳號玩,十天半個月更新一次,最高產的時候是一周更新兩次。
雖然沒辦法得到官方的宣傳支持,但是他自己當興趣玩一玩也挺開心。
還有很多官方邀請入駐的名人,比如說濟公爺爺遊本昌、憑藉《愛情公寓5》火爆一時的「諸葛大力」成果、騰格爾大叔等等等等。
(2)機構入駐
說到機構入駐,就不得不提各大高校了,在B站搜大學,能出來12頁認證用戶,保守估計得有超過200所大學入駐B站,並且在B站上投遞視頻稿件。
企業入駐就更多了,前段時間有熱心市民發現,阿里全家桶、騰訊大家族、手機品牌都開始在B站整活兒了。
我觀察了下這些機構號,不得不感慨,阿里的運營真會玩,把B站文化吃得透透的。
釘釘從頭像到視頻發布,都正中B站流行文化。除了一炮而紅、火遍全網的求饒歌,它後續還相繼發布了程式設計師穿女裝、經典甩 釘 歌、我 釘 起 來 真 好 聽、鬼畜CEO等視頻,個個都戳在了用戶的興趣點上。
2
為什麼是B站?
釘釘跑來「求饒」、王者榮耀來宣發主題曲、小米手機繼續鬼畜雷軍…為什麼這些大廠都選擇了將B站作為下一個營銷主陣地呢?
(1)B站用戶年輕人居多
B站CEO提到過,2018年的時候,B站新用戶平均年齡是19.8歲,2019年的時候,平均年齡是21歲(堂哥拖後腿了),這麼多年輕又對平臺忠實的用戶,是品牌都想抓住的未來。
就像王者榮耀,它和B站的用戶群體非常契合,主題曲、新品宣傳放在B站再合適不過了。
因此,所有想布局年輕人市場的品牌,都不會放過入局B站做營銷,年輕是最大的優勢。
(2)B站運營有跡可循
相對於其他平臺,B站的爆火內容更好模仿。沙雕的、鬼畜的,天然有播放量高的基因。只要你視頻標題裡加空格,就是有B 站 那 兒 味 了。
還有一些比較容易做得火的歌可以參考,像《處處吻》重新填詞、《你笑起來真好看》重新填詞。
由《處處吻》重新填詞的《處 處 零》,播放量超過500萬,連續霸榜熱門好幾天,後來還衍生出了處處1…
還有什麼祖安文化,經典電影片段重新配音配字幕,都是B站多個up主驗證過的方法,最初就有受眾群體。
3
結 語
B站不算邀請名人入駐成為up主,還有對機構號入駐樂見其成,首先是排面,入駐代表認可,可以用做品牌背書。
其次,是粉絲效應。B站誕生的初心就是粉絲聚集地,志趣相投的人一起玩,在B站想擴張的路上,名人引發的粉絲效應,可以帶來新用戶增長,之前高價引入馮提莫,高價買下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中國地區3年獨家直播權,都是這個道理。
B站一路發展都離不開粉絲,連B站的CEO陳睿,某種程度上都只是B站的一個普通粉絲,他在B站發視頻、寫專欄文章、給喜歡的視頻投幣,做一切粉絲會做的事情。
隨著B站內容邊界不斷擴展,越來越多喜好不同的粉絲都會湧入B站,有人為了鬼畜,有人為了遊戲,有人為了同人視頻,有人為了喜歡的up主,只是不知道B站獨有的社區文化,能否保持住。
B站越來越「出圈」了,它開始和別的平臺越來越像了,這個趨勢誰也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