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李麑 綜合
2019-10-08 21:45 來源:澎湃新聞
對於倫敦而言,夜間經濟有著特殊的地位。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英國就將發展夜間經濟作為一項城市發展戰略。現任倫敦市長薩迪克·汗曾在2017年提出「24小時倫敦」計劃,試圖從政策和服務等多方面刺激夜間經濟。他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名為「夜皇」(Night Czar)的崗位,以「捍衛倫敦夜間文化價值,推動倫敦夜間經濟發展和多樣化」,著名演員、作家及節目主持人Amy Lame成為首任夜皇。
最近,倫敦又推出了首個
「夜間經濟區」(Night Time Enterprise Zone)。9月10日,薩迪克·汗宣布,位於倫敦東北部的沃爾瑟姆斯託高街入選,試運行期從今年10月開始,直至2020年1月。
該夜間經濟區的範圍只覆蓋了依靠街道,倫敦市政廳為此拿出了7.5萬英鎊(約合65.6萬人民幣)。儘管資金有限,人們仍對它寄予厚望。
試運行期間,沃爾瑟姆斯託高街需要進行多個方面的工作。首先,他們需要在區域內進行調研,為小型業主「踩點」,尋找低成本而靈活的活動場地。其次需要設立專門的基金,對小型業主和社區組織開放,後者能夠申請資金進行夜間活動。此外,市政廳還提出需要逐步探索鼓勵夜間經濟的指導方案,比如降低程序成本,簡化執照申請等步驟,讓人們能夠更便利地組織夜間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首個夜間經濟區位於一條「高街」,即商業主街。早年,高街是實體零售業最熱鬧的區域,但近些年,受線上零售業的衝擊,以及士紳化對租金的刺激,倫敦等城市正面臨一場「高街危機」。
今年5月,英國零售聯合會(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曾發布了一份報告,全英城鎮的商店空置率上升至10.2%,幾乎每10間店鋪就有一間長期空置,這也是近四年來的最高水平。英國零售商協會的執行長Helen Dickinson在接受
《衛報》採訪時表示,眼下不少高街的運營陷入了惡性循環。
CityLab撰稿人Feargus O』Sullivan在最近的一篇分析
文章中提出,通過鼓勵夜間經濟和活動,不斷式微的高街或許能成為社區獨特的公共空間。
沃爾瑟姆斯託所處的區域正面臨快速士紳化,這裡大部分的房屋建於一戰前,一度是工人階級聚居區。這裡有歐洲最長的露天市集,原本就有較為濃厚的商業氛圍。薩迪克·汗的「24小時倫敦」計劃還提供了一個「額外便利」,這裡有周末24小時運行的軌道交通線。
這裡還將舉辦一場名為「重奪你的高街」(Reclaim your high street)的夜間特別活動,O』Sullivan稱人們正試圖傳達一種理念,這些商業空間是社區的一部分,人們應該回來重新利用它。
但是,正在倫敦官方不斷強調夜間經濟重要性的同時,這裡也出現了一些反對聲音。倫敦東部的哈克尼區原本是一處著名的夜生活場所,但在2018年7月,這裡出臺了一項「宵禁令」,所有的俱樂部、酒吧等商業場所需要在工作日的11點前關閉(周五、周六則為12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高街,倫敦,夜間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