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眾籌給老師買輛車吧!」
「老師每天騎電動車上下班,多辛苦啊!」
一男家長打出這兩串文字後,群裡瞬間鴉雀無聲,完美地終結這次「教師節送老師什麼禮物」話題的討論。
每到教師節,關於送什麼禮物給老師,糾結的不是作為學生的孩子,而是作為家長的大人們,特別是幼兒園的家長們。
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
作為學生,可以在這特殊的節日,表達對老師的喜愛和尊重之情。但發展到今天的「教師節」,有些地方卻成了家長們相互攀比,一手包辦,巴結老師的節日。
我一 同事A,她一兒一女,女兒今年上大班,兒子今年上小班。她說她往年都是給他女兒幼兒園的三個老師分別送一張賀卡,賀卡裡貼一張200元的購物卡。
今年她送禮她有一丟丟肉疼,因為她的小兒子也上小班了,她說教師節依然照舊,給兩個孩子的老師各自送200元購物卡,兩個孩子合計送老師禮物費用1200元多(當然,有的老師會把購物卡放在小孩書包裡退回來,有的老師就默默地收了)。
她說,送200元購物卡已經是最低標準了,在她女兒的班級裡,送500塊購物卡的家長大把的是。她說她作為班級家委,會以個人的名義偷偷請孩子的班主任吃個飯。
我另外一同事B,她一個女兒,剛上幼兒園小班,她說打算給三個老師分別送一盒巧克力和一支鮮花,她說:禮輕情意重,表達一下意思就好!
她們都問我:「教師節,你打算送什麼禮物給老師呢?」
我答:「得回家問問我兒子!」
他們一臉疑惑,表示不理解。
我覺得教師節送禮的正確步驟應該是:
1. 尊重孩子的意見;(送不送禮物?送什麼禮物?讓孩子自己決定。)
2. 把送禮物的權利交給孩子;(具體送什麼禮物,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家長可以提出參考意見。家長可以出錢,但禮物必須讓孩子自己挑選。)
3. 這是學生向老師表達祝福的節日,家長不應該過於插手;(禮物一定要讓孩子親手送給老師,給老師寫什麼祝福語,讓孩子自己想,想對老師說什麼話,讓孩子自己表達,家長可以在家引導孩子,或者讓孩子在家演習一遍)
與老師接觸、長期相處的是孩子自己,就算是幼兒園小朋友,對於自己的老師,他喜不喜歡?他們都會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老師對他好不好?他們內心都會有自己的判斷。對於不善於表達的孩子,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善於引導、耐心溝通。
對於孩子的任何想法,我覺得作為家長,應該學會尊重和理解他們。
特別是低幼齡的幼兒園的孩子,他們初次離開父母的懷抱,進入幼兒園之後,其實就是向著獨立個體邁出的第一步,我們更要充分地利用這個節日,去了解孩子內心對老師的看法,孩子與老師相處的模式以及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點滴。而不是家長一手包辦,把禮物偷偷塞給孩子的老師。
而更多家長給老師送禮的原因,更多的並不是想讓孩子表達他自己的心意,而是覺得大家都送了,就只有自己孩子沒送,自己的孩子會不會被忽略孤立。在這種從眾的心理上,很多家長跟隨了大流 。
我兒子現在上幼兒園,教師節之前,我就會提前和他商量:教師節快到了,你打算送什麼給你們的老師呢?
如果他表示不想送,我會尊重他的想法,並告訴他:不管你送不送禮物給老師,老師都會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只要你在幼兒園表現乖巧,聽老師的話,老師就會喜歡你的。
如果他有特別喜歡老師,想送禮物給她。「送什麼禮物?」我讓他自己決定。如果送賀卡,我就陪他一起動手做手工賀卡;如果送一束鮮花,我就帶孩子去花店讓他自己挑選。全程讓孩子參與其中,這樣的禮物送給老師才有意義。
其實,真正有責任有耐心的老師,是不會在乎教師節有沒有禮物送她的,他們真正想要的禮物,應該是乖巧、聰明、懂禮貌、守規矩的孩子,和一個不添亂、配合老師工作、明事理的家長。
我一個在小學當老師的朋友說,她最怕過教師節,也最怕收到貴重禮物。
因為她總感覺收到家長的禮物,自己就好像有什麼把柄握在家長手裡一樣,跟這個家長以及他的孩子相處,她心裡很有壓力,生怕哪天哪句話說的不對,就把對方家長給惹毛了,弄得雙方尷尬不好收拾,所以她們認為不收貴重禮物,心裡是最踏實的。
她從事教育事業這麼多年來,他覺得她收到的最好的禮物是:一個孩子親手給她做書籤,書籤是由一顆無名小花做成的標本,上面歪歪扭扭寫上了孩子的名字和祝福的話語。
「教師節快樂!」
真心希望這幾個字,是孩子們天真的祝福語,而不是綁架家長和老師們的尷尬話語。
作者:南極水,左手琴棋書畫,右手柴米油鹽,用心生活,用愛育兒。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原創文章,抄襲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