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亞東縣帕裡犛牛是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圖為7月23日,西藏帕裡犛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存欄的犛牛。江飛波攝
中新網日喀則7月25日電 由十餘家中央媒體組成的「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採訪團走進西藏日喀則市。中新網記者從24日從日喀則市亞東縣獲悉,該縣所產帕裡犛牛肉已遠銷至浙江省。
犛牛是高寒地區的特有牛種,草食性反芻家畜。犛牛有「高原之舟」之稱,主要產於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亞東縣帕裡犛牛是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7月23日,西藏帕裡犛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冷庫內存儲的犛牛附屬產品——酥油。江飛波攝
24日,西藏帕裡犛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白覺稱,帕裡犛牛中心產區為亞東縣帕裡鎮,總存欄量2萬餘頭,年出欄約3000頭。「以往牧民直接零星銷售,一頭200公斤左右的帕裡犛牛售價約為7500至8000元(人民幣,下同)。」白覺說,2017年,公司成立後開始進行專業及品牌化運營,一頭犛牛的售價可達1.5萬元。
2018年7月,該公司與浙江省一大型連鎖超市籤訂供貨協議,150頭帕裡犛牛宰殺排酸後經冷鏈運輸至浙江,終端試售價格為每千克100元。「這是帕裡犛牛肉首次『走出』高原,銷售至沿海地區。」白覺說。
據悉,該公司還吸納189戶635名貧困牧民使用犛牛作為入股資本,年底進行分紅。2017年,所有貧困戶即實現了63.76萬元收益。「根據出欄量及產品附加值的不斷提升,越往後的分紅會越多。」牧民邊巴次仁稱。
7月23日,西藏亞東縣帕裡鎮風光。該鎮是帕裡犛牛主產區,存欄量達2萬餘頭。江飛波攝
白覺介紹,目前公司帕裡犛牛存欄量為1.5萬餘頭,他們計劃今年將銷售區域擴大至上海市。此外,他們堅持犛牛散養的特點,在開發帕裡犛牛肉產品的同時,對牛皮、牛頭等附屬產品進加工,提高公司收入,增加牧民分紅。
(江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