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介紹:寶寶正常的出牙時間在4-10個月之間,先長下牙再長上牙。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母乳被譽為嬰兒營養的「黃金標準」,其營養成分高達2000多種,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
很多媽媽都堅持給寶寶喝母乳,但在母乳餵養上卻會有一些困難,深深困擾著寶媽們,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寶寶「咬人」。
不少寶媽都曾經被寶寶咬過,寶寶為何下如此「狠口」呢?寶媽又該如何避免?
餵奶時被寶寶「下狠口」,疼的寶媽反手一巴掌
思妍家的寶寶6個月了,最近她動了給寶寶「斷奶」的心思,婆婆知道了以後強烈反對,她對思妍說:「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怎麼樣也要喝到1歲再停。」
其實思妍也知道母乳對寶寶更好,但她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就在這幾天寶寶開始出牙了,起初寶媽並沒有發現,直到在母乳時寶寶猛的「咬」了她一口。
她當時眼淚唰的一下就下來了,反手就打了孩子一巴掌,寶寶對於這一巴掌顯然是措手不及,直接嗚嗚的哭了起來。
思妍也心生愧疚想繼續給寶寶喝奶,誰知寶寶好像是怕了,再也不肯喝奶了,這可急壞了寶媽,只能衝了奶粉給寶寶喝。
寶寶為什麼會「咬」媽媽?
寶寶4-10之間會進入「萌牙期」,這個時間段的寶寶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情緒起伏、厭食、流口水和「咬東西」。
寶寶對媽媽「下狠嘴」其實並不是寶寶的錯,在萌牙期的寶寶會牙齦發癢,所以他們會通過「咬東西」的方法來緩解自己的不適。
而咬媽媽只是因為他們恰巧在喝奶,多數寶寶會在6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出牙,一直到16-20個月的時候才會徹底長完整套乳牙。
面對寶寶的「下狠口」,寶媽應該如何應對?
1)不要「暴力」解決
很多寶媽被咬後都會大叫,有的甚至還會「打」寶寶,這些做法會嚴重破壞寶寶的「安全感」,造成親子關係出現危機。
家長一定不要用暴力解決問題,即使只是口頭上的訓斥也最好不要,一來是寶寶語言功能尚未完善,根本無法理解你的意思。
二來訓斥會讓寶寶對媽媽產生「恐懼感」,寶寶可能會因為害怕而出現「厭奶」的情況,這會嚴重影響到寶寶的營養攝入,阻礙他們的正常發育。
2)給寶寶準備牙膠或磨牙棒
寶寶出牙後,家長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牙膠和磨牙棒,既能滿足他們吸吮的要求,又能緩解他們在磨牙期的不適。
寶媽們注意:買牙膠和磨牙棒時一定不要買「9.9包郵」的,這是要進嘴的東西,安全上一定要過關。
選擇有相關認證標準的,如「國家3C認證、歐盟CE認證、日本ST認證等。」
3)巧用「妙招」
方法一:當寶寶咬媽媽時,媽媽可以把寶寶的頭向媽媽的胸部輕扣,寶寶感覺呼吸不暢後自然就會鬆開。
方法二:寶媽們還可以捏住寶寶的鼻子,當鼻子被捏住後寶寶會張嘴呼吸,寶寶自然也會鬆口。
只要方法得當,寶寶也是很聰明的,用不了幾次他們就會知道在喝奶的時候不可以咬媽媽。
擴展閱讀:斷奶後需要「排殘奶」嗎?
最近不少寶媽,都向糖果媽媽諮詢「斷奶後排殘奶」的問題。
其實「排殘奶」就是一個智商稅,斷奶後我們的Rt中的確能擠出一些黃色的牙膏狀物質,但這些物質是完全可以被身體吸收的,並不需要外力去排。
至於不排殘奶就會致癌更是無稽之談,相反在排殘奶的過程中可能反而刺激到乳腺,致使其發炎受創,寶媽們一定要學會理智判斷。
一般來說準媽媽斷奶後,需要1-2年的時間來恢復乳房,在此期間出現「殘奶」都是正常的現象。
當然如果你的殘奶變紅、變棕,也可能是乳腺出了問題,一定要及時到正規的醫院進行就醫,千萬不要聽信哪些美容機構的「謊言」。
糖果媽媽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會「咬」你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