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養大的娃,長大竟然想幹這個!揭秘最讓父母頭疼的10大專業

2020-09-22 無錫中考乾貨

有句古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

現在的情況是:不管男女都怕入錯行!!!


畢竟,現在男女平等,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都想讓孩子選擇正兒八經,畢業後能賺錢還不累的好專業。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如今的孩子越來越不讓父母省心,這不,選了一些父母聽不懂也理解不了的專業,沒少讓父母操心。


1

最容易讓父母誤解的5大專業


有一些專業,你根本無法說清楚自己在幹嘛。


再怎麼解釋,父母也不會理解幹這行能有啥出息。


第一種:助理=打雜


明星助理花花,疫情期間總是在家裡打電話,有時候在飯桌上都在用手機跟合作方確認藝人行程。被媽媽狠狠地批評了一頓:

「整天在家啥事都不幹,就知道玩手機。哪那麼多狐朋狗友,一整天都聊,一刻都閒不下來。在家裡就不能有個在家的樣,飯桌上還玩手機,一點禮貌都沒有!」


花花和爸媽耐心地解釋了一下明星助理就是要隨時響應明星的需求,隨時應對各種變動,時刻盯著消息安排好日程,才是一個稱職的助理!


結果她爸媽來了句:我們辛苦供你讀大學,到頭來就是給別人當24小時貼身保姆唄!


花花一時語塞,看來要用自己的工資來證明自己和普通的保姆不一樣。

除了明星助理,同樣難以解釋的還有總經理助理,秘書之類的。

阿星,是一個上市公司的總經理助理,平時打扮的很漂亮,做事也很雷厲風行,經常陪領導出差,參加各種會議,但是為了避免被別人當成花瓶,或者以為和總經理有什麼不正當關係,於是就給父母說自己是行政助理,哪怕被理解成是打雜的,也不敢說自己幹啥,怕被誤會。當然,一些男秘書也有同樣的煩惱。


第二種:碼農=農民


前端開發的小趙,習慣稱自己為「碼農」,結果自家60歲的姨姥聽了,問他:「種地在咱老家多好,非要去北京幹啥?」。

從那以後,他只說自己「搞IT的」,就不再解釋。


第三種:產品經理=經理


字面上看起來,產品經理和經理好像也沒多大區別,但實際上真的不是一回事。


明華剛畢業去做產品經理了,每當父母親戚問起來,聽到他做了「經理」就納悶了,怎麼剛畢業就成經理了。二舅進一步追問:「你做什麼產品?」、「手下管多少人?」、「算是科長級幹部嗎?」······

哎,要用上一輩人的思維,解釋這一輩人的工作,這個產品需求何解?


第四種:新媒體編輯=作家


有個朋友在電商領域做新媒體編輯,他媽每天在每篇軟文硬廣下面點「在看」,附帶轉發!其實她一篇也看不懂,也不知道哪篇是兒子寫的。怕打擾兒子工作也不方便問,於是都點個「在看」


還有新媒體編輯跟爺爺說「自己是在網絡上寫文章」,爺爺聽了還讓她把自己寫過的文章列印出來,訂成書,拿到公園跟其他老頭老太太炫孫女成了作家,「每天有10萬人看嘞!」


第五種:服裝陳列師=攤主


薇薇亞是一個高級女裝品牌的服裝陳列師,她平時也會給媽媽寄一些好看的衣服,說自己就是負責這種高級服裝店的規劃,服裝配置,模特展示,媽媽很高興。


有一天父母偷偷跑到北京,根據郵寄地址找到我上班的地方看我工作,結果我媽很不爽,說:辛辛苦苦送你出國,供你讀研,現在卻在這裡當攤主擺貨。我爸說:要不你回老家去咋們的古城牆腳底下給人畫像去吧,旅遊旺季了人流量很大,還能賺不少錢。


哎,該怎樣給父母解釋美學藝術呢?


2

最容易讓父母反對的5大專業

很多孩子們心儀的專業往往與家長們觀念中的有前景、有「錢」途毫不沾邊,令人「大跌眼界」,甚至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


辛辛苦苦養的娃,長大居然想幹這一行?


第一種:動物醫學專業=獸醫


前幾日,中國農業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有一名新生格外引人注目。

她就是高考分數超一本線220分,卻堅持報考動物醫學專業的葉林依。

網友看到這則報導後,第一反應往往是質疑、反對、困惑、惋惜……

明明考了高分,為啥要報一個「冷門」專業?

怎麼不去讀金融、師範、計算機?

動物醫學?整天和動物打交道,不就是獸醫嗎?

……


包括她的父母,在填報志願之時也建議她報工科專業但是她從小就喜歡動物,以前也以為動物醫學專業就是給動物治病,後來才知道還涉及養殖業、動物傳染病來,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科。

第二種:考古=窮

說起這個開學季裡最有爭議性的話題人物,不得不提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考上北大,卻選擇考古專業。

很多網友「怒其不爭」:


明明有別的選擇,為什麼選「清苦」的考古?

這難道不是把一手好牌打爛了嗎?

畢竟考古聽起來高大上,但現實中卻不是那麼美好:挖土、搬磚、造房子,每天弄得滿身是泥,還總是在偏遠山區……


更重要的是,高學歷 + 艱苦,卻換不來對等的報酬,它還一度被戲稱為「中國最窮的十大專業」之一。

可鍾芳蓉甘之如飴,在回復出版社送給她的《樊錦詩自傳》那封信裡,她這樣寫道:

「樊先生選擇了敦煌,選擇了堅守,成為了敦煌的女兒,也找到了心靈的安頓,我希望能追隨您的腳步去選擇北大考古,選擇為考古獻身,也希望能找到心靈的歸處。」


在她的父母看來,女兒終於走出了小山村、孩子的孩子再也不會成為留守兒童,對他們來說已經足夠。


第三種:入殮師=不吉利


有一部揭秘大學特殊專業的紀錄片,叫做《我是 XX 生》,XX,直白點說就是「看起來不那麼好」的專業。


比如,殯葬專業,入殮師,專業名為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常年穩居冷門專業榜首。

開設這個專業的院校只有五所,畢業生每年不超過六百人,就業率 100%,非常穩定。但是讀這個專業,除了膽量,還要經得住世俗的眼光。

就讀殯葬專業,不敢和朋友說自己的專業,怕忌諱;打車也不敢說去殯儀館,怕司機拒載;未來找女朋友似乎還需要更多解釋,三觀一致。


可這些煩惱都抵不過他毅然決然的選擇。

事實上,殯葬專業是一項技術含量非常高的職業,要學遺體防腐技術、陵園設計、殯葬書法等很多意想不到的技能。


其中,防腐整容科是技術難度最大的一個科室,需要很多交叉學科的支撐,涉及解剖學、病理學、防腐學等醫學內容

必須有紮實的人體構造、化學藥劑等基礎知識打底,才能更好地掌握縫合技巧,這個技術難度比做外科手術還要高。

有一次,在給一個老爺爺化妝後,老伴誇了老爺爺:你真的長得很帥。

那一刻他覺得,逝者已逝,但給予死者尊嚴,讓生者得到安慰,這不就是自己選這個專業地追求嗎?


第四種:男生學內衣專業=娘


在接受別人異樣目光這件事上,從事內衣設計專業,平時打扮很精緻的萬晨東,要承受更多的壓力。


為了調研內衣市場,他和幾個男同學經常去逛內衣店,圍著內衣,看外觀,摸厚度和材質,經常會引來大媽大嬸的圍觀。

男生為什麼要學內衣設計?


萬晨東回答起來專業地像一個醫生:疾病、醫生和病人,沒有性別之分,同樣,內衣設計也是。

而且,據說內衣專業分數還非常高,全國招生名額很少,目前只有西安工程大學開設這個專業。

其實內衣設計不僅是外觀、圖案等的設計。因為緊貼皮膚,內衣設計對舒適度的要求比任何服裝都要高,有非常複雜的流程和嚴格的要求。

光是罩杯就要經歷三十多道工序,還要綜合人體工效學、人體數值數據等去反覆計算、修改,不斷的調整,出現一毫米的誤差就得拆了重做。

和這位學內衣的男生一樣,今年開學季,有位學古琴專業的男孩也面臨著大家的靈魂拷問:


一個男孩子,為什麼要學古琴?


因為真的喜歡這個快要失傳的古代樂器,未來想要把它推廣出去。


古琴的曲譜很難,需要雙手在同一個符號上。雖然學起來困難,但是宋倞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就考取了古琴十級的證書。

更特殊的是他們學校的古琴專業,今年只錄取了他一個人!

對此,他調侃地回答說:真的嗎?那就是一對一輔導了!

網友們在評論區的討論也非常熱鬧:


@香伊人:老師高興的時候,你就說全班第一,不高興的時候,你就是全班倒數第一

@小白菜:各院系比賽拔河,一人戰一個院系的人

@大紅姐姐:考試的時候也是你一個人面對幾個老師,怕不怕

@嘻嘻哈哈:隨意換各種班幹部的頭銜,或許天天值日也是他


也有很多網友曬出了更多不為人知的「孤獨」專業:

第五種:佛學=單身


據說很多高材生的夢想是去著名寺廟做掃地僧,佛門淨地如今也藏了很多絕世高手。

專業最對口的要算是:佛學!


然而,選擇這個專業地學生,必須要面對父母和朋友的奪命連環問:是不是要單身一輩子不結婚?每天只能吃素不見油葷?畢業後是否能分配寺廟······

事實是,網上一些佛學專業的網友現身說法:「普陀佛學院的高材生白天在寺院做和尚穿袈裟,晚上就換上西裝應酬」、「男朋友媽媽是學佛的還自己開了廟,不能吃肉但吃的蔬菜超高級比肉還貴」、「凌晨四點半早課,除了專業佛學以外,還要學英語,古代漢語,書法」……

各種奇奇怪怪的說法,真的是讓人不知真假,也讓俗人們眼界大開。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在的時代在飛速發展,也衍生了更多不為人知的新鮮專業,以及一些看起來前途未知的冷門專業。關心孩子未來的父母,需要多去了解,才能慢慢消除對小眾專業地誤解!

總之,我們要相信,雖然我們吃的飯比孩子走得路還多,但是孩子上的網可比我們多太多了,往往他們是走在時代前沿的弄潮兒,我們父母跟著也潮一把吧!

相關焦點

  • 辛辛苦苦養大的娃,長大竟然想幹這個!揭秘最讓父母頭疼的10大專業
    但是為了避免被別人當成花瓶,或者以為和總經理有什麼不正當關係,於是就給父母說自己是行政助理。哪怕被理解成是打雜的,也不敢說自己幹啥,怕被誤會。結果自家60歲的姨姥聽了,問他:「種地在咱老家多好,非要去北京幹啥?」。
  • 考研最辛苦的10大專業!第一沒人不服!
    考研本身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有些專業更是讓考研人們苦不堪言。那麼最辛苦的專業到底是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 醫學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學醫的同胞們現在都怎麼樣了?醫學生的考研壓力大不說,備考過程真的是非常辛苦。  2. 法學  在文科裡,能與醫學相抗衡的必須是法學。曾有人寫道:「醫科狗嘆書似磚,法學狗們沒空侃」,也有人吐槽:「學習法學前是鍾漢良,畢業早已變成張益達」。
  • 有兒子的家庭,以下方面父母要「富養」,娃長大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但是,說是男孩需要「窮養」,在以下三方面可是要「富養」,對於男孩的成長更有好處,娃才更有可能飛黃騰達。,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馨,有安全感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更容易有比較健康的心理,在個人發展方面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否則,如果是生長在不幸福的家庭,心理留下陰影,長大之後因為太缺愛,總是想從其它方面彌補,從而影響兒子的前途發展。
  • 王豔兒子被「富養」,郭晶晶兒子被「窮養」,兩娃差距有點大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窮養兒富養女",關於窮養富養的問題,父母們也一直在爭論。其實,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適合孩子的養育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盲目窮養或富養,反而可能會毀了孩子。 比如下面要說的兩位豪門媽媽,一位"富養"兒子,一位"窮養"兒子,如今兩娃的差距有點大。
  • 娃未大,我們已老。娃大了,我們卻成了空巢父母。生二胎真的好嗎
    大部分孩子獨享父母的愛十幾年,冷不丁冒出一個小寶寶來搶他們的愛,而且父母明顯更關心偏愛奶娃娃一些,他們怎麼可能高興,所以時不時要跟父母對著幹,特別討厭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弟弟妹妹。大人的時間與精力只有這麼多,生了二寶,要餵養要照顧要陪伴,分給大娃的時間明顯急驟減少,若大寶恰逢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的關鍵點,學習越來越難、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父母如果不能花大量時間金錢精力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孩子不但升學會遭遇失敗,嚴重的甚至會引發心理問題。
  • 媽媽經常對娃情緒失控大吼大叫,孩子長大後,這個變化最可怕
    有很多父母抱怨孩子經常情緒「暴走」,不是抱著媽媽的大腿崩潰大哭,就是看上去毫無來由地亂砸東西,而伴隨著孩子的情緒失控,家長也會如此,尤其是作為帶娃的主要負責人的寶媽更是如此,然後這種不好的感受又再傳遞給孩子,形成惡性循環。
  • 孩子是第一次長大,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應該互相包容
    其中有一個家庭裡面有三個孩子,大女兒寶拉,二女兒德善,小兒子餘暉。在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庭裡,二女兒德善似乎總是被忽略的那一個。有一幕講的是寶拉和餘暉都要吃荷包蛋,可是冰箱裡只剩兩個雞蛋了,德善剛開始沒有說話,媽媽有些猶豫,德善才說,「不用管我了,我不吃」。於是媽媽就把雞蛋分給了大女兒和小兒子。
  • 辛辛苦苦養的娃,長大居然想幹這一行?做家長的應該支持還是反對
    但孩子們心儀的專業往往與家長們觀念中的有前景、有「錢」途毫不沾邊,令人「大跌眼界」,甚至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辛辛苦苦養的娃,長大居然想幹這一行?引發巨大爭議的北大「考古女孩」 說起這個開學季裡最有爭議性的話題人物,不得不提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
  • 老人帶娃是很普遍的選擇,但老人帶娃陋習卻不能姑息,影響真的大
    老人帶娃最突出的5大陋習:這個我們也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如果老人帶娃的話,作為孩子父母的,還是需要多多提醒老人,多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比什麼都重要。,還容易不接受他人意見,這一點是讓我們最為頭疼的,因為在老人心中,總是會認為他們吃過地鹽,比我們吃過的米都多。
  • 收養之殤:辛苦養大最後成了仇
    姑娘父母身體不是很好,而侄女的姥姥姥爺還有一個兒子,兒媳婦也馬上要生孩子了,因此不方便照顧小侄女,所以姑娘想自己收養這個孩子。她的老公不反對也不支持,只是說你她覺得合適就養,她的家庭條件還算不錯。姑娘的困惑在於到底應不應該把侄女帶到自己家養,帶到自己家養的話,會出現什麼不好的情況?而讓我難過的,是底下的評論。
  • 養兒子壓力大還是養女兒壓力大,90後父母給出的答案,讓人很無奈
    多數90後父母都說,暫時就只想生一個娃了,畢竟壓力是真的很大。相較之前來說,養一個小傢伙的成本翻了不止幾番,不論是養育方式或是其他方面,都有著極大的不同。但儘管在這麼多的變遷之下,其中有一點仍是有著較大的影響力,即多數人仍是會覺得養個男娃的壓力要比女娃大很多。這一觀點是否站得住腳呢?一起來看看!
  • PUPUPULA | 養娃,也許可以不那麼辛苦
    沒娃之前,甜蜜的二人世界輕鬆而愉悅;有娃之後,養娃的路途各有各的艱辛。尤其是到了熊孩子的年紀,要操心的事情多到恨不得一天擁有42小時。想要當全年不罷工的超人,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累了自己不說,還漸漸消磨掉做父母的熱情。
  • 看上海普通家庭養娃圖鑑,這才是真正的乘風破浪吧!
    鍾曉芹復婚後人生開掛,成了炙手可熱的新晉作家;王曼妮出國深造,去開啟著屬於自己的萬千可能;最慘的竟然是完美人妻顧佳,沒了老公的忠誠,卻還要收拾老公留下來的爛攤子,打發小三,賠償善後。賣房,給兒子退學,跟曾經夢寐以求的上流階層徹底割裂,灰溜溜地躲進了深山老林...
  • Papi醬稱帶娃累—當媽媽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
    當媽媽,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1自從娃出生後,我做了兩年多的全職媽媽了。一個人帶娃那種感受怎麼說呢?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最累的時候是深夜我已經困到神志不清,但是娃還在嗷嗷大哭哄不下又不肯睡覺的時候。常常是累到站著只要閉上眼就能一秒入睡,身體已經疲憊到極點。
  • 小時候讓父母頭疼的幾類孩子,長大後多半很能幹,是就偷著樂吧
    小時候讓人頭疼的孩子,長大後也能大變樣,你家孩子是這樣嗎?有句老話講:3歲看小,7歲看老。意思就說,孩子長大後的變化,是從小時候就能看出來的。小時候是什麼樣子,長大之後差不多也是如此。所以有一些孩子在小時候,就讓父母很頭疼。頭疼什麼呢?就是頭疼他們長大之後該怎麼辦?還是這樣怎麼辦?沒出息怎麼辦?就像朋友家的孩子,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很差,也比較木訥。
  • 愛打扮和不愛打扮的媽媽,養大的娃有啥差異?差距難以彌補
    愛美的媽媽和不愛美的媽媽養大的孩子差異明顯小青從小隨性灑脫不愛打扮,嫁人生娃之後性子也沒有改變,每天帶娃除了做飯就是睡覺,亦或者是帶娃出去玩,很少花時間捯飭自己。小青和小玲就是典型的愛打扮和不愛打扮的媽媽,她們養大的娃差異明顯,不僅僅體現在打扮上面,還會體現在生活很多細節中。愛美是人的天性,但是很多女性因為性格或者生活環境,每天過著比較粗糙的生活,不愛打扮的同時讓自己魅力降低,也給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 考研最辛苦的10大專業,有你的嗎?
    今天我們來盤一盤考研最辛苦的10大專業!當然了,如果篇幅允許,可以匯總各100大專業!但囿於篇幅,只能篩選一波「苦中苦」的專業。 1、醫學與其他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考試不同,醫學類考試要考醫學綜合。醫學綜合涵蓋了醫學中主要的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知識點又多又雜。
  • 出生28天就被拋棄,爺爺奶奶辛苦養大,成影帝後父母卻來相認?
    出生28天就被拋棄,爺爺奶奶辛苦養大 現在已經是光鮮亮麗大明星的他,出名前也是有過一段十分讓人覺得可憐的故事。 早前他自己就在一個採訪節目中透露過自己的故事。
  • "我養弟弟,誰來養我兒子?"大女兒的質問,讓老夫妻倆低頭不語
    然而這些高齡婦女所要面臨的不僅僅是生娃的危險、帶娃的疲累、養娃的辛苦,還有來自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問題。當王師傅跟女兒說起這個想法後,女兒簡直無法理解:她的兒子剛剛滿月,如果父母生下二胎來,只會給她帶來無盡的麻煩。王師傅見女兒不同意,就私下裡懷上了二胎,也很少和女兒聯繫。大女兒一心照顧孩子,偶爾打個電話問問二老身體情況。可誰曾想,大女兒再見到父母面,竟然是在產房裡,母親身邊還躺著一個小男孩,這就是她的弟弟了。
  • 不結婚不知道柴米油鹽也是錢,不養娃不知道父母多麼不容易
    每當這個時候就會想起父母養我的時候肯定也經歷了很多,他們把我拉扯這麼大真的好不容易,所以今天打算寫一篇文章,文章的題目就是——不結婚不知道柴米油鹽也是錢,不養娃不知道父母多麼不容易。,以前可能除了甜蜜就是甜蜜,現在生活中有了酸甜苦辣,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為了這個小家庭我們每一位成員都在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