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記憶,三十年代末期高清老照片

2020-12-22 舊影閣

【南京路,右側為吳良材(眼鏡)行的總店。】清朝康熙年間,澄明齋玉器鋪(眼鏡行的前身)在方浜中路開業。三十年代中期,吳良材(眼鏡)行的總店落戶南京路。

【西藏路,遠東飯店門前。】三十年代初期,該飯店就設有書場;後書場還有滬劇、越劇等演出;直至五十年代。

【西藏路,熱鬧的花鳥市場。】老上海的大小馬路上,開有很多花鳥魚蟲店鋪;是當地人非常喜歡走走的去處。

【法租界,畢卡第公寓(衡山賓館)門前。】該公寓為南北朝向,是環境優雅的歐式建築。1955年,公寓改為(衡山)招待所;1960年,改為(衡山)賓館。

【勞爾登路(襄陽北路),圖片前方的尖頂建築為馬勒別墅。】該路建於二十年代,沿路為住宅、公園。

【法租界,精緻的現代公寓建築。】當時,很多上海的建築可以與同期的歐洲、美國建築相媲美。

【西藏路,東方飯店(工人文化宮)門前。】該飯店屬於綜合性消費場所,開業於三十年代初期。

【朱葆三路(血巷),酒吧裡的女人。】此地靠近十六鋪碼頭,是外國水手尋歡作樂的酒吧街。

【外灘,一戰紀念碑。】《上海舊影,1937年。攝影:哈裡森·福爾曼》

相關焦點

  • 老照片:80年代的山東濟南,老泉城人難忘的生活記憶
    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拍攝於80年代的濟南。圖為濟南老火車站。這裡曾是濟南城的地標建築,濟南老火車站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濟南老火車站於1992年拆除。 80年代的濟南百貨大樓。該大樓建於1954年,是當時山東新建最大的綜合性商業建築,該大樓也曾是泉城路上的地標性建築。
  • 在上海書展重新發現上海:老地圖現172年歷史記憶
    ,2015年由上海市測繪院策劃的「地圖文化之旅—上海地圖中的歷史記憶」主題展覽(8月19日-8月25日)再次在上海書展展出,再次以地圖語言講述申城發展歷史。  該主題展覽分為「城市衍變」、「都會尋蹤」和「申城映像」三個版塊,共選取20幅歷史地圖和15幅影像地圖,配以文字和老照片,35張老地圖第一次集中面向公眾展出,多方位展示上海行政區域衍變歷程、交通發展脈絡以及地標性區域發展軌跡。
  • 老照片:外國人眼中90年代的上海,老百姓稀鬆平常生活著!
    老照片:外國人眼中90年代的上海,老百姓稀鬆平常生活著!20世紀90年代的上海早上,上海女人在買梨子。 90年代上海南京東路的景象,南京東路作為上海的主要商業街道,街上行人非常多、非常繁華,那時候街道兩邊會有很多市民躺在街邊的躺椅上乘涼、休息。
  • 老照片喚醒「原味」莞式記憶
    還有上世紀60年代的莞城運河,上世紀70年代的可湖舊貌……  每張老照片,都是一個故事,更是一段歷史。  2月16日,《莞城記憶——陳錦波莞城老照片收藏展》在東莞市人民公園展出。展覽匯集了30多幅專屬於莞城的老照片,這是用影像串聯起的莞城的回憶錄。
  • 六十年前的大上海,昔日滬上生活記憶
    【遠眺四行倉庫】位於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是座六層鋼筋混凝土大廈,三十年代初期落成;它是由中南銀行、金城銀行、鹽業銀行、大陸銀行聯合建造的倉庫。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使其名噪一時。【人民公園】公園園址為舊時跑馬廳(北半部)。
  • 老照片:80年代的江蘇鎮江,每一張老照片都承載著舊時的回憶
    下面的一組老照片拍攝於1980年代的鎮江,這些老照片承載著鎮江這座老城無數舊時的回憶。圖為1980年代的鎮江商業城,那時候的大市口是鎮江最繁華的地段,住在附近的人們記憶裡一定都有噴泉和商業城。80年代的鎮江,京口區青雲門附近的老街巷。80年代的鎮江,中山東路附近的街景,照片裡的老房子泛著舊時光的光彩。
  • 老照片:30年代上海馬路上奔馳汽車馳騁,40年代香港美麗街景
    1950年代,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高樓林立,商業區繁華,街道兩邊多為銀行。這是一組數碼修復上色的老照片。1940-1950年代,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商業街非常整潔,路邊停著各種品牌的進口汽車,馬路兩旁的商店招牌可以看得出當時香港的繁榮。
  • 三十年代的烤麵包機見過嗎?它記錄了上海「老克勒」的童年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宋祖禮 蔡黃浩】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上海,中西交融,魚龍混雜,經歷過這個年代的老上海家庭,會有怎樣的生活軌跡?一位61歲的爺叔,通過「我家那件進口貨」,講述了他記憶中的老上海故事。宇宙牌的「鐵殼子」「我家中保存著一些三十年代我祖父母使用的日常用品。其中有一件很特殊,其貌不揚,初看如同一堆生滿繡的廢鐵,很多人都猜不出它是什麼東西。」現在居住在嘉定的王省老師,在他家的周邊已算小有名氣。
  • 【全城徵集】翻出老照片,說出老故事,一起尋找記憶中的「百年老街...
    【全城徵集】翻出老照片,說出老故事,一起尋找記憶中的「百年老街」解放路!翻出老照片說出老故事一起尋找記憶中的「百年老街」解放路!彼時的西發棧、福增和,寶隆洋行、恆盛太油坊,北滿堂書店、高橋照相館,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愛民電影院、解放路飯店,一幢幢建築、一個個字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發展和變遷,承載著一代代丹江人的美好記憶和濃濃鄉愁。
  • 三十年前的青島,那些難忘的老城記憶!
    -08-30 11:13:07 來源: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舉報   本組老照片的作者為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 80年代北京老照片:圖1小時候的記憶,最後一張90後肯定看不懂!
    80年代北京歷史老照片:圖1小時候的記憶,最後一張90後肯定看不懂!圖為北海公園,幾個小孩每人一根3分錢的紅果冰棍吃得正香,沒錢買的小朋友給饞的夠嗆,冰棍可以說是小時候的記憶了,讓人懷念。
  • 老照片:80年代上海市,大辮子車,曹楊影劇院,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帶來一組上世紀80年代的上海市老照片,這一組老照片記錄了當年上海市的發展歷程,現在的上海發展得特別好,但是對於以前的上海卻已經漸漸模糊,希望這組老照片能夠讓你重新認識上海的同時,更能在老照片中回憶當年生活的點點滴滴。
  • 懷舊70年代的老照片(6)
    2、1971年的上海,由法國攝影家馬克·呂布(Marc Riboud)拍攝,一位上海芭蕾舞團的年輕女演員,坐在凳子上,前方桌子上放有一本紅寶書。3、1979年的蘇州,由美國攝影家伊芙·阿諾德拍攝,在收穫的季節,前方的建築掛著的蘇州虎丘糧食管理所的牌子,在水鄉生活的公社社員們,搖著裝滿糧食的小木船,來到這裡交公糧。
  • 老照片:70年代的江蘇宜興,宜興飯店,蛟橋河還知道嗎?
    這是一組上世紀江蘇宜興的老照片,當年的宜興已經遠去,我們只能透過當年的老照片來懷念當年的宜興,希望這組照片能讓你想起兒時的記憶,能夠想到當年的點點滴滴。圖為上世紀的宜興中學,當年在這裡上過學的人應該不陌生,現在的宜興中學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所學校歷史悠久,在上個世紀20年代末期創建,為社會培養了許多人才。圖為上世紀的宜興飯店,老宜興人應該對這裡不陌生,當年這家飯店非常著名,不知道現在的你在當年有沒有吃過這裡的美食呢?
  • 老照片:1986年的江蘇鎮江,每一張老照片都承載著老鎮江人的記憶
    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86年的鎮江,跟隨這些老照片,我們一起重溫這座老城昔日的樣子。圖為1986年的鎮江,幾個小朋友們的合照。 1986年的鎮江,丹徒百貨商店門前。
  • 開展「記憶中的變遷」馬坪老照片、老物件、老書籍徵集活動的公告
    開展「記憶中的變遷」馬坪老照片、老物件、老書籍徵集活動的公告 2020-08-16 0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照片:90年代的齊齊哈爾,東北大地上最美麗的鶴城
    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是90年代的齊齊哈爾,跟隨這些老照片,一起去重溫昔日的鶴城生活。圖為90年代的齊齊哈爾客運西站。這座客運站位於新開路市場正對面,現在已經沒有了。90年代的齊齊哈爾,嫩江岸邊停靠著幾艘駁船。嫩江是松花江的支流,從齊齊哈爾這座城市城郊流過。90年代的齊齊哈爾景新市場,原來的景新市場是賣家具的,現在是景新大街。90年代的齊齊哈爾鐵東市場。
  • 老照片:五六十年代的日本老照,城市相當的繁華!
    回看 1950、60 年代日本的老照片,那時的日本城市相當的繁華。根本就不像是一個剛受到原子彈襲擊的戰敗國。   老照片:這張圖是那個年代的東京,我們可以看馬路上還是有很多車的。
  • 一張老照片一段老故事 50年徵集你的「電車記憶」
    在那個年代,開電車是一件光榮的事。  汪奶奶的目光從50年前回到眼前這條寬敞潔淨的湖墅北路,當年這條路可沒有這麼寬,兩輛車並排剛剛好,雖然車少,但人多啊,多到「開電車就像一條魚,在人海中遊來遊去」。公交車也沒現在這麼高檔,經常拋錨,電車辮子一趟掉個三四次很常見。她甚至想起來,1路電車剛開通的時候,雨刮器都是靠司機手搖的。  最苦的是夏天。
  • 八十年代寧夏教育行業的老照片,看得人淚眼朦朧......
    銀川一中新老校友歡聚一堂慶祝建校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