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山,又稱崑崙虛、崑崙丘、是中國第一神山。它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在新疆、西藏之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裡,平均海拔5500-6000米,整體西窄東寬,總面積50多萬平方公裡。
崑崙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舉足輕重的地位,有「萬山之祖」之稱,古人崇信風水學說,因此崑崙山被尊為中華「龍脈之祖」。古代神話認為崑崙山中居住著一位神仙「西王母」,人頭豹身,由兩隻青鳥侍奉,是道教正神,與東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所以,崑崙山也是修道人士心中的神山。是得道後去往的神仙府邸。
崑崙山的最高峰是位於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的公格爾峰(海拔大約7649米)。
崑崙山脈西高東低,按地勢分西、中、東3段:西崑侖山海拔在7000以上的山峰有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平均海拔為5500-6000米;中崑崙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5000-5500米;東崑崙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4500-5000米。
崑崙山也是眾多文人墨客的嚮往地,李白寫下「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的美詩,毛主席的「橫空出世,莽崑崙」的華章等。
中國自上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很多都與崑崙山有關,如女媧鍊石補天、精衛填海、西王母蟠桃盛會、白娘子盜仙草等。中國道教文化裡,崑崙山被譽為「萬山之祖」、「萬神之鄉」。是明末道教混元派道場所在地,後來因種種變故逐漸隱出。 到了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玄陽胡真人與金丹子張理清道長二人到崑崙山脈尋找傳說中的「萬神之鄉」,在青海省樂都縣馬營孔家嘴附近,見周圍群山圍攏,地勢形如蓮花,玄妙異常,是修道的絕佳之地。於是發動善信自1916年開始修建「崑崙道觀」。至1930年,終於建成了一進五院,後八卦形式的、坐北朝南的「崑崙萬神宮」。可惜,在歷史長河中它已經變為一片廢墟。
《千字文》中:金生麗水,玉出崑岡。指的是崑崙山出美玉。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和田玉。它不僅象徵財富權力,也來比喻君子的美好品德。還常常當作情人間表示愛慕的信物。
在崑崙山地區,除了神話傳說,還有很多恐怖的故事,其中有個牧羊人卻寧願因沒有肥草吃使牛羊餓死在戈壁灘上,也不敢進入的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這個谷地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死亡谷!號稱崑崙山的「地獄之門」。谷裡四處布滿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獵人的鋼槍及荒丘孤墳,向世人渲染著一種陰森嚇人的死亡氣息。
天為青羅幕,月為白玉鉤。一飲一千古,一醉三千秋!高臥五成十二樓,飛上崑崙山頂頭,下視塵寰一培塿,揮斥八極逍遙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