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劍來》,一直被陳平安這個小鎮穿草鞋的少年所感動,為他辛酸的身世而感到揪心,更為他的處境和遭遇感到憂心。這個少年,他是「吝嗇」的,會精打細算身上的每一顆銅錢,也是慷慨的,他會為了朋友劉羨陽而不惜捨棄身上的全部家當,然而,他的「吝嗇」和慷慨都不被人所理解。
寧姚說他是「爛好人」,很多時候,光顧著考慮別人,卻忽略了自己。說他同情心泛濫,自身都難保了,卻還考慮著顧粲,考慮著劉羨陽,甚至連對他極其不友善的宋集薪,他也沒放在心上。然而,這或許正是讀者喜歡他的原因吧,他,陳平安不過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和大多數未滿十八歲的孩子一樣,他不是道德君子,他只是一個普通人,只是一個懷著善心的孩子,只是一個淳樸到令人動容的孩子。
他「吝嗇」,也不過是因為自己家裡窮,只有窮過的人才知道金錢的重要性,祖輩們常常給我們說:「人無錢而不行,鳥無翅兒不飛「,陳平安深知這個道理,在父母雙亡,成為孤兒之後,他只能憑藉自己的雙手活下去,怎麼能不「吝嗇」?怎麼能不精打細算過日子?柴米油鹽醬醋茶,每一樣都需要自己去操心,而不像宋集薪這樣擁有顯赫家世,完全不愁溫飽的少年,即使是劉羨陽、顧粲,這兩個孩子的家境都要比他好得多。所以,他只能「吝嗇」,只能錙銖必較,以確保自己能夠更好地活下去。
陳平安的慷慨也是有針對性的,故人說過:千金易得,知己難求。知己是什麼,另一種層面上的理解,我更願意將之理解為之心朋友,劉羨陽是陳平安的朋友,更是他的兄長,連陳平安都說過,小時候一直跟在這個高大少年的身後,跟著他學習抓魚,掏鳥窩,其實,就是學習生活的技能,是劉羨陽無形中教會了他這些。劉羨陽也是真心對陳平安好,這一點,他能夠感受得到。
外鄉人婦人和搬山老猿以殺死陳平安作為要挾,要強買劉羨陽家傳寶甲的時候,劉羨陽擔心陳平安的安危,去給陳平安報信,卻被搬山老猿一拳打個半死,幾乎活不成,這些,陳平安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所以,他對劉羨陽的好也就是必然的,還有什麼比對朋友好更天經地義呢?
他對顧粲慷慨,也是因為他把顧粲當作自己的弟弟,這個鼻子上經常掛著鼻涕的小弟弟,身負極大氣運,卻心思單純,即使自己即將被截江道人帶出小鎮,依然不忘將家裡他認為最好的東西——那本拳譜送給陳平安,可見,他對陳平安也是真的好。少年時候的友情總是單純而乾淨的,是令人由衷感動的,怎麼能讓陳平安不投桃報李?不對劉羨陽和顧粲好?我喜歡陳平安,喜歡他的吝嗇,也喜歡他的慷慨,當然,我知道因為這些,他以後的路會走得更好,雖然會一路坎坷,一路荊棘。
ps:對於陳平安這個人的性格,大家怎麼看呢?你覺得他是個「爛好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