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將天幹、地支編號如下:
天幹: 甲、乙、丙、丁、戊、已、庚、 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一、幹支紀年
如要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幹中找出相對應。
然後,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餘數在地支中找出所對應的地支。這樣,公元紀年就換算成了幹支紀年。
如:公元1995年
用該年尾數5找出對應的天幹為「乙」。
然後,用1995除以12得餘數為3。 用餘數3找出相對應的地支為「亥」。
那麼,公元1995年則為農曆乙亥年。
二、支紀月法
幹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為:
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
乙或庚之年 , 正月為戊寅;
丙或辛之年, 正月為庚寅,
丁或壬之年 , 正月為壬寅,
戊或癸之年 , 正月為甲寅。
正月之幹支知道了,其餘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三、幹支紀日法
甲子為第一日,乙丑為第二日,丙寅為第三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復始,循環下去。
例如 公元:1989 年 / 農曆己巳年(1989年)
2 月 6 日 正月初一 是丁酉日,
正月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一正好是60天,因此,
4 月 7 日 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四、幹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丑時,其餘照推。
時的天由該日所對天幹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配上甲為 甲子;
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配上丙為 丙子;
丙 辛日 子時 配上戊為 戊子;
丁 壬日 為 庚子;
戊 癸日 為 壬子。
知道了子時的幹支,便可推知其餘。
例如:1987 年 10 月 17 日 ( 農曆 :兔年 8 月 25 日 )
丁卯 年 庚戌 月 己亥 日
年 1987 年 除 12 。。。。餘數 7 (即:7 卯 );
月 10 月 庚戌月 (丁或壬之年 ,正月為壬寅-> 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 )
日 17 日 己亥日 (該年初一戊寅)
猜你還想看:
命局正財寓意——正財透幹(年、月、日、時)、正財坐支
擇日概述——天幹三煞與地支三煞的計算口訣
八字反吟伏吟
十二地支---午(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