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的窘境下,歐洲左翼的世代更替或已來臨

2020-12-27 澎湃新聞

「吾誰與歸」的窘境下,歐洲左翼的世代更替或已來臨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楊國棟

2019-05-29 20:32 來源:澎湃新聞

2017年德國聯邦大選前一周,德國《明鏡周刊》上刊載了一篇題為「一個時代的終結?——歐洲社會民主黨人的緩慢死亡」的文章,逐國分析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在當年的歐洲各國選舉中的挫敗乃至崩潰。一周後,曾經長期佔據德國政壇半壁江山並構成歐洲社會民主主義運動核心力量的「百年老店」——德國社會民主黨創下了二戰後最差的選舉成績:20.5%的得票率。

或許正是驗證了「緩慢死亡」這個「詛咒」,德國社會民主黨在剛剛結束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只拿下15.8%的得票率,得票率持續下探。更重要的是,社民黨此次甚至失去了左翼盟主的地位——長期作為社民黨小兄弟的綠黨以明顯優勢壓過社民黨,成為左翼選民的首要認同。

「綠色浪潮」崛起

如果只是失去中間選民,雖然意味著無法執政,但仍足以護住基本盤以待來日的政治風向轉回左翼;失去基本盤則意味著該黨存在的正當性已經受到嚴重挑戰:如果綠黨可以成為左翼的合格盟主,為什麼不可以拋棄社民黨呢?雖然現在還無法以一次選舉或短期表現評判社民黨的存亡,但一旦左翼選民建立起對綠黨投票的政治習慣,社民黨將迎來一段相當長的「至暗時刻」。

與社會民主黨的頹勢相比,「綠色浪潮」則是本次歐洲議會選舉的最大看點之一。在愛爾蘭、法國和德國,綠黨的表現都明顯超過選前預期,德國綠黨的得票率正好與社民黨在上次聯邦大選中的得票率一致:20.5%。

綠黨的崛起部分原因在於成功地接收了社民黨的政治支持力量。社民黨的衰落既是由於作為其基本盤的產業工人數量的持續萎縮,也在於經歷長期執政或聯合執政之後,社民黨的「建制派」特徵愈發明顯:精英化的領導層脫離民眾尤其是年輕選民、支持者的年齡結構越來越老,政策的中道性越來越強而被理念型選民所拋棄。相對於社民黨基本盤的萎縮和建制派化,綠黨則在吸引年輕人、知識分子和政策宣傳與組織動員方面明顯靈活有效許多。

除此之外,綠黨的崛起也是「時勢造英雄」使然。

首先,環保尤其是氣候變化近年來越來越成為西歐選民的重要投票議題。例如,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中,67%的受訪者就將氣候變化視為面臨的重大威脅,超過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和網絡安全而排名第一。另一家德國調查機構的安全調查報告中,也有近半數的德國民眾認為氣候變化是世界面臨的重大威脅。

自從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以來,歐洲民眾和媒體對氣候變化明顯更為重視。2019年初,西歐的比利時、德國、瑞典、英國等國甚至發生了數萬中小學生逃課參加「應對氣候變化」遊行示威的接力活動,並最終演化為一場蔓延至加拿大、美國等國的 「星期五未來運動」。如同日本福島核洩露曾經成為同期歐洲各國綠黨選舉的最佳助選員一樣,歐洲綠黨在本次歐洲議會選舉中的突出表現就是近期環保運動在民眾動員與媒體效應合力之下的成績。

其次,伴隨著歐洲一體化成為各歐盟成員國新的政治分裂線,各國政黨開始圍繞對歐洲一體化的態度進行重組——這一立場在英國表現最為明顯。英國保守黨和工黨內部皆有留歐派與脫歐派的對立,兩大黨也因此對是否留在歐盟皆採取妥協性立場。相形之下,明確支持留歐的自由民主黨、綠黨和明確支持脫歐的「脫歐黨」就成為本次議會選舉的最大贏家。

有意思的是,自民黨加綠黨的得票總和正好與脫歐黨得票接近。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歐盟各成員國社會民主黨先是選擇向新自由主義政策妥協(如支持歐盟的緊縮計劃),又擔心作為其核心支持者的產業工人由於受到一體化影響而反對一體化和國界開放,首鼠兩端的結果是其支持者發生了大流失:產業工人倒向了將失業問題歸罪於外來移民的極右派政黨,知識分子和青年則轉向了綠黨。

「穩健、務實、中道」的衰微

兩翼「失血」的社民黨不但面臨政治挫敗,更大的危機是「身份問題」:社民黨是誰?事實上,已有研究指出,近幾年的社民黨「緩慢死亡」大潮基本只是波及支持了歐盟緊縮政策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明確反對緊縮計劃的社民主義政黨受傷很小甚至依然在選舉中勝出。相較之下,歐洲綠黨則一直採取明確支持歐洲一體化立場。當國內政治分野以對歐洲一體化的態度為標準進行重組時,綠黨早已預先搶下了「挺歐」的大旗,成為「挺歐派」的中堅力量,並且佔據了未來政黨格局中的有利地位。同樣受益於「明確挺歐」這一立場的還有英國自由民主黨、法國「共和國前進」黨——儘管兩黨都沒有其他特別亮眼政績。

如果說這次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是選出一個更加碎片化的歐洲議會,那麼這一碎片化的主要原因在於建立於新舊兩種政治分野基礎上的政黨在歐洲議會裡的混雜化。這種碎片化是新舊政治分野過渡時期的政黨重組的暫時狀態,假如歐洲一體化的爭議點確實會成為未來的政治分界的話。

如果說這次歐洲議會選舉有贏家的話,那麼那些對歐洲一體化亮出明確立場的政黨——無論是明確挺歐派還是明確反歐派——都能贏得選票。在一個矛盾和對立愈發激化、政治爭執趨於極端化的社會環境中,或許曾被讚許為「穩健、務實、中道」的政治立場已經愈發麵臨著「吾誰與歸」的窘境。儘管在南歐和東歐部分國家中的社民黨仍保留相當實力,或許未來也逃不過類似的拷問。左翼陣營的主流路線是否將發生由社會民主主義向其他主義的轉換,21世紀餘下的八十年中是否將迎來左翼的「綠色時代」,我們拭目以待。

(楊國棟,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講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歐洲議會選舉,社民黨,綠黨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古代中國與歐洲的王朝更替的區別
    這使得中國的王朝更替概念與歐洲有所不同,歐洲則顯得非常多元化。中世紀歐洲君主制的國家,以英格蘭、法國為代表,特點是主權屬於君主,君主就是國家的象徵,與古代中國類似,儘管其君主權力受到的制約比中國等東方國家更多,但君主制的本質是相同的。那麼,英、法等國的王朝更替,是否與中國的王朝更替具有相同的性質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而區別來源於中國與歐洲在宗族觀念和繼承權順位上的有不同的規則。
  • 酈菁紀念沃勒斯坦︱左翼知識群體的過去與未來
    而對於年青一代的社會學者和廣義的左翼知識群體來說,這也許更多是一個教科書裡的抽象名字,一個可以總結引用、可以裱掛、可以進入試題的「學派」,理應與帕森斯的「結構功能主義」、芝加哥學派的符號互動論等等一同展覽,特別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社會理論的中心重新從美國轉回歐洲之後。至若其思想的光彩、範式的流變,以及現實的政治能量,似乎已經少有深入而誠懇的討論。
  • 什麼是「左派」和「右派」(左翼和右翼)
    左翼與右翼都是相對而言,在不同背景下兩者主張的具體內容不會相同,不能以靜態的「主義」或「階級」劃分。兩詞是相當廣泛的形容用詞,用以作為一種廣泛的辯證法解釋方式,可以用作形容或區分一種政治立場、一種政治意識形態、或是一個政治黨派。除非是將其套用至多維的政治光譜上,否則這兩詞通常是用以描述兩種完全相對的立場。
  • 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
    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時間:2020-12-22 19: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 Z世代是什麼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Z世代是什麼,一起跟隨小編看看吧!
  • 微斯人,吾誰與歸 | 靜流
    黃碧雲寫在多少年前那篇讓我每讀必發憷的文章《我已忘記了,傾城之戀》裡有一句「張愛玲的小說老早扔了,但其實已在腦海裡面,無論我如何撇清。」幾年前會把黃碧雲文章裡喜歡的段落截下來,發到微博上。今年再看,再看還是喜歡。微斯人,吾誰與歸?雖然她的一些小說情節有時讀得我如讀亦舒一般生氣。當然是不同層級的。
  • 周濂對話陳冠中之一:重建中國新左翼的脈絡
    不過為了更清楚的交待社會民主理念的發展和中國左翼的脈絡,我想在這裡做點補充。       首先我想強調的是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並不對立,早年的自由主義其實也影響了馬克思的思想,到1930年代義大利的羅塞利還提出了自由社會主義,即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社會主義是自由主義的發展和完善。       歐洲在19世紀已成立了很多左翼的政黨。
  • 左翼的話術
    前言  本文從左翼的認知失調問題,簡單剖析左翼的思維模型,方便大家識別。
  • 反猶太復國主義的猶太左翼,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相反,它源於現代猶太復國主義計劃本身,這個計劃是在殖民背景下建立起來的,從根本上說,它依賴於對巴勒斯坦人民的種族清洗和暴力統治。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中都有自稱為反猶太復國主義者的人,他們強烈反對以色列國代表猶太人民的意願或利益的說法。左翼媒體人Sarah Lazare與印第安納大學南本德分校研究多種族文學的副教授Benjamin Balthaser進行了交談。
  • 左派、右派、左翼、右翼,指的是什麼?
    在西方一般會將左翼稱之為改革派、民主派,而右翼一般會被稱之為保守派、共和派。而左派和右派則另有其他的意思。 左翼和右翼的來歷和雙方之間在政治思想上的對立。 我們今天所講的左翼和右翼這個概念,最早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的法國在大革命之後,對於今後法國準備走一個什麼樣的國家路線,有著比較大的爭議。
  • ​【中心刊物】張敏:西班牙大選後左翼聯合新政府的政策走向
    張敏[摘要]在西班牙政黨政治呈現出極端化和碎片化特點的背景下,2020年1月,西班牙組建成立實行民主制度以來首個左翼聯合政府。左翼政黨提倡社會公平價值觀、關注中低社會階層的利益訴求,更加注重傾聽工人階級的聲音,是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主要力量。國內有學者把當前歐洲左翼政治力量細分為三類:溫和左翼、激進左翼和極端左翼。第一類溫和左翼,是歐洲政治舞臺上發揮現實作用的左翼主導力量,其主要代表是歐洲各國的社會民主黨,主要支持力量既包括了作為其傳統主體的工人階級,也包括眾多的中間階級以及一些帶有激進意識的社會精英。
  • 日本右翼政府對左翼政黨的意識形態壓制
    事實上,二戰後的日本曾經有過兩個最大的左翼政黨——社會黨和共產黨,被稱為「革新勢力」,並曾長期與以自民黨為首的保守的右翼政黨相抗衡,形成長達38年的「五五體制」(1955—1993年)局面,可以說日本的經濟高速發展與左翼政黨的存在、左翼政黨對右翼政府的制衡有著很大的關係。
  • 神奇寶貝:下一世代小智會去哪裡?英國、南美還是中國
    那麼下一世代裡,小智它們又會到哪裡去旅行呢? 英國這場戰爭在動畫中沒有提到過,AZ也沒在主系列動畫中登場(在寶可夢世代中出現了)地區換成英國的話,應該能順便填上這個大坑(直接套用英法戰爭)。小智說不定能乘坐歐洲之星回歸卡洛斯(要不莎莉娜坐歐洲之星去看望小智也行啊,我知道莎莉娜在豐緣,所以不要打醒我)
  • 臺媒:「五府千歲」之譏暴露民進黨世代交替困境
    民進黨歷史感的停滯及世代交替的困境,其實不只是綠營內部的問題,也牽動著整個臺灣的政經和社會發展。  社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北二市的黨內初選,引起了外界「五府千歲」之譏,也暴露了綠營內部世代交替的困境。遊錫堃在新北市民調輕易擊敗莊碩漢贏得初選,固不足奇;而呂秀蓮近日在臺北市猛烈炮轟對手:「年輕人對民主有何貢獻?」則可看出綠營的世代困境有著更深的結構根源。
  • 韓振江:當代「激進左翼」的理論特徵與定位——以齊澤克、巴迪歐和阿甘本為例
    在此語境下,從1968年「五月風暴」的鬥爭硝煙中走出了一批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的左翼哲學家,他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繼承革命鬥志,總結歷史經驗,逐漸走上思想的舞臺。在這種情況下,激進左翼政黨也成為歐美政壇上一股不可小覷的政治力量。怎麼定義歐洲激進左翼政黨呢?英國盧克·馬奇指出:「激進左翼政黨首先是激進的,因為它們反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基本社會經濟結構及其價值和實踐。……其次,它們支持建立一種替代的經濟和權力結構,包括對現存政治精英進行重要的資源再分配。
  • 左派和右派,左翼和右翼的區別
    受法國的影響,歐洲的國家議會普遍以座椅為界,直到今天的資產國家普遍構成,也是這種形式,議員分成左右而坐,演變出了左派和右派的說法。不過對於左派和右派,左翼和右翼的區別:首先是左派站在地位等級較低,要求革命改變現狀;而右派等級較高,屬於既得利益方,因此希望維持現狀。
  • 歷代王朝對前朝總是引以為戒,為什麼還是避免不了朝代的更替?
    我們都知道我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可在這麼長久的文明之中一直伴隨著王朝更替的現象,從夏商周到元明清每間隔幾百年就要進行一次王朝更替。王朝更替之初新的王朝總會對歷代王朝修史讀史,對於前朝消亡的原因進行總結並引以為戒,可是為什麼新的王朝還是依然避免不了朝代更替呢?
  • 在歐洲的注視下——讀帕慕克《雪》
    相較於他的其他小說,《雪》的敘述手法算不上撲朔迷離,小說重心放在了卡爾斯小城複雜的政治生態上,包括世俗政府、軍方、伊斯蘭極端分子、伊斯蘭政教徒、左翼分子、女權運動者、庫德民族主義者。帕慕克將他的諸多困惑投射到這座城市身上,這些困惑正是後殖民時期的土耳其乃至整個伊斯蘭文明的共同遭遇。
  • 專訪|著名左翼學者克裡奇利談川普:一位施密特式的人物
    今天,民粹主義在西方世界的抬頭已成為全世界都必須面對的政治現實,國際政治或將滑落至一種返祖性的民族主義話語,在這一特殊時刻,克裡奇利提醒,西方左翼需要汲取教訓,面對民粹主義的威脅,人們必須思考一種「有動機的政治」是如何被構建起來的。
  • 粉紅浪潮:拉美持續了15年的左翼政治為何走向衰退?
    為了正面對抗、由內變革向外超越國家所必不可少的抗爭如今已為國家所捕獲,轉化為一種溫和的掙扎。 社會運動忽視了民間組織的特殊動力和資本主義社會整體變革的革命視野間的聯繫。溫和改革和擴大消費成為目的本身,而不是無畏地、結構性地打破現存秩序的基本條件。新左翼政府使社會變革的勢頭脫離底層,而非鼓勵當下階級力量的重新平衡——儘管後者將更有利於勞工階級。
  • 西方左翼學者看資本主義
    第一種聲音是對現代資本主義的歌頌,即用最美好的語言說明資本主義已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興盛時期,資本主義會天長地久;第二種聲音是對現代資本主義的批判,即千方百計地論證現代資本主義並沒有隨著其對立面的受挫而注入強大的生命力,相反陷入了更深重的危機之中。近年來,資本主義世界的亂象給第二種聲音提供了很好的註腳。認真梳理、分析這第二種聲音,有助於我們真正正確、全面地了解當代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