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州開幕。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大的58歲,最小的僅16歲。傳統技術與新技術的碰撞、老少選手之間的交鋒將帶來哪些精彩?《新聞1+1》今日連線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組委會秘書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為你解答。
首屆技能大賽全部選手平均年齡僅21.8歲,將來技能大賽是否能分組?為高年齡段選手提供展現更高技藝的平臺?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 張立新:世賽選拔項目按照世界技能大賽規定,對年齡有限制,大部分選手年齡限制在22周歲以下,個別選手限制在25周歲以下。國賽選拔項目不受年齡限制,16周歲以上,在技能崗位上工作的人員都可以參加比賽。但是由於世賽選拔項目較多,所以這次總體參賽選手年齡較低。我們鼓勵越來越多的企業職工能參賽,這次賽後也要不斷總結經驗,在政策上進一步加以激勵和引導。
但是在年齡問題上,我有一個看法,技能與年齡沒有直接關係,英雄不問出處,有志不在年高。在很多技能領域,像信息通信技術領域,年輕人反而有很大優勢,比如3D數字遊戲、雲計算、網絡安全,這些項目年輕人優勢非常大。還有一些時尚類項目,美容美髮、餐廳服務,幾乎是年輕人的天下。對於一些重體力項目,像重型車輛維修,乃至園藝,這些工種對體力要求較高,所以年輕人發揮作用較大。
但也有一些項目,像傳統的車鉗鉚焊、木工,對經驗積累要求較高,很多項目隨著年齡增長才能達到一定水平。比如這次年齡最大的選手就是參加木工項目比賽,他的基本功非常紮實,極其規範,體現了一個老木匠的水準。所以年齡不是技能水平的唯一尺碼,各個年齡段都能發揮優勢。
技能大賽是否有可能改變人們的觀念,吸引更多人選擇職業學校?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 張立新:這正是我們舉辦這麼高規格、大規模的全國性大賽的一個重要目的,職業技能大賽是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舉措。通過舉辦比賽,很多人才能學習技能、提高技能,同時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找到好工作,也能提升收入水平。通過大賽選拔優秀選手,還能授予全國技術能手、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等榮譽,還能為他們晉升職業技能等級。
有些地方行業,包括國家部委在內,還能對優秀選手給予物質獎勵,有些年輕的世界技能大賽冠軍,都已經是正高級專家級的待遇。所以我們希望大賽發揮一個引領作用,不斷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樹立一批職業英雄,技能明星,讓青年人能對技能感興趣,能嚮往技能、尊重勞動,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全國技能大賽優勝選手將成為世界技能大賽候選人才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 張立新:這次大賽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參加世界技能大賽選拔人才。這次優勝的選手,下一步要組成中國代表集訓隊,通過進一步的集訓考察提高,最終在參賽前明確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選手。所以也是通過這屆比賽把更好的最強的選手選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