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犁丈人田,不娶活漢妻」什麼意思?

2021-01-15 關山聽風

生活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那時如果是娶妻結婚的男人,恐怕沒有多少人沒有幫丈人犁過地。丈人同樣也到女婿家幫女婿犁過地。

過去,農忙時,因要搶播種和收割時間,農村一般的家庭還很少用請工的方式解決問題,大多是親幫親,鄰幫鄰,或者相互換工(有的農村叫「斢工」)。女婿去幫丈人犁地,屬於非常正常的現象。那麼為什麼又說「不犁丈人田」?

其實,農村俗語如果死摳字面的意思,就會偏離俗語的真實用意,很難理解俗語想要給人們講明的道理。「不犁丈人田,不娶活漢妻」,此句俗與其他的俗語類似,採用一種比喻的手法,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男人不能只寄希望於種別人的「耕地」,或者依靠別人種的「耕地」生活。娶妻也是同樣的道理,不能娶他人之妻,也就是有夫之婦,到頭來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1「不犁丈人田」的意思

這句話農村又說成是「人窮不耕丈人田」。從字面上理解,女婿不能靠耕種嶽父家的地,或者女婿再窮也不能靠耕種嶽父家的地。

平時女婿幫助嶽父家的種地,則不在這句俗語的意思內。

記得我剛結婚時,夫妻工作再忙,春耕生產季節,要請幾天假給嶽父幫忙犁田,秋收幫父收割。而我自己在第一輪責任制按累計法承包的責任田,因我夫妻在外無法管理,全由嶽父打理,收穫則歸我夫妻所有。而我們去幫嶽父耕幾天地,收割幾天稻穀,收穫自然要歸嶽父家的糧倉。直到第二輪大田責任制延期,我的責任田被調整出去為止。但春耕和秋收,我們夫妻依舊到嶽父家幫忙。

凡是熟悉農村生產生活的人都知道,女婿抽時間幫丈人犁地是天經地義的事,是女婿應該做的。過去農村農忙時,親戚鄰裡農忙相互幫忙,是農村傳統習慣,是一種常態。只不過現在農村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這種傳統習慣少了,人們用請工的方式解決春耕和秋收問題。

因此,這句話不能按字面意思來理解,不要理解成凡是丈人的田就不能犁,這與農村的現實是不符的。

丈人家是一個鍋子吃飯,女婿家是另外一個鍋子吃飯。在舊時,土地是私有制,即便丈人家裡有多餘的地給女婿耕種,歸女婿收,所有權是依然是丈人家裡的,女婿只有耕種權。一旦嶽父家的孩子長大,人口增多,兒子分家時就要把土地作為主要財產分給兒子,舊時女婿是沒有一份的,除非是上門女婿(與丈人的兒子沒有區別)。不是自家的地耕種不會長久,人家說要收回就收回,這是沒辦法的事。只有自家的地,不僅自己能長久耕種下去,子孫也可繼承。

現在有些人把「不犁丈人田」這句話解理成丈人靠不住,甚至理解成丈人看不起女婿。這種想法是很偏頗的,冤枉了丈人。

試想想,如果農村一個家庭分家後,兄弟各自有各自的耕地,哥哥的地讓弟弟種幾年,不等於送給了弟弟,到時還是要收回的,這不就與丈人的耕地是一回事?再比如說,哥哥有空房子,弟弟沒房子住,哥哥讓弟弟臨時住一下,但房子產權還是哥哥的,當哥哥的小孩長大需要房子住,就要把房子收回,弟弟就得搬出去。這就是過去所說的「親兄弟明算財」,不僅指錢上的帳目清楚,也指財產的帳目要清楚。

丈人的耕地,在過去時代,說到底以後還得歸妻兄弟,自己兄弟都得明算帳,與妻兄弟之間就更得明算帳。因此「不犁丈人田」中的「丈人」,只不過是用來打比方而已。不管是哪方面的親戚,「千裡土地各有主」,別人的耕地再好也是別人家的。種別人的耕地,哪怕就是丈人家的耕地是不靠本,還是自己擁有所有權耕地才是最靠本的。這就是像農村一句老話說的:「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

2、「不娶活漢妻」的意思

農村又把這句話說成「窮死不娶活人妻」。關於「生妻」、「活人妻」,我在2021年1月8日的百家號圖文《古人為何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已詳細給予了解答,這裡就不想再重複了。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我的帳號,查看此答題。

這裡還需進一步值得探討的是,現在網絡上把「活人妻」說成是被男人或婆家休妻的女人,這種說法,在古代典籍和文獻找不到任何依據,而農村明確說法是:丈夫還活著的有夫之婦。按現在的法律名稱,娶活人妻叫重婚。

這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既然被男人或婆家休妻的女人已解除了夫妻關係,如何還以「生妻」和「活人妻」之名?用現在的話說叫「前妻」、「前夫」,男可娶,女可嫁,於法於理沒有任何障礙。

現在一些人認為,古代休妻是封建男權思想對婦女的迫害,反對封建男權思想,這種觀點是對的。但是,這些人又把被休的女人說成是犯了「七出之條」,把這種女人的品行作文章,把她們說得一無是處。其實,他們在不經意間就貶低或傷害了「離婚」女人,給人一種對離婚女人有偏見的感覺。像這種說法,似乎被男人或婆家休妻的女人,都是被休妻女人的錯,男人不會有錯;似乎只要是離婚的女人,都是女人的錯,男人不會有錯。這是一種非常矛盾的說法,說明封建男權思想還殘留今天某些男人的思想裡。

現在夫妻離婚不一定是女人的錯,舊時被休的女人也不一定是女人的錯。古代休妻制度是封建男權思想對婦女的陋習,給處於弱勢地位的婦女定了「七出之條」,公公、婆婆、丈夫隨便找個「七出」中的理由就可把女人休掉。比如,婆婆看兒媳不順眼,可以把兒媳婦休了,古詩《孔雀東南飛》中的焦母就是這樣做的,沒有徵得兒子的同意,就把劉蘭芝給休了,結果造成了女投河,男的自縊的悲劇。古代一些男人,為了把外面相好娶回家做正房夫人,只得找個理由把結髮妻子休掉,其陰謀就可得逞。

也就因為如此,古代為了堵塞法律的漏洞,定了一個「三不去」律條,合起來叫「七出三不去」。「七出」是休妻的理由,「三不去」是不得隨便休妻的規定。

因此,現在有人把「生妻」和「活人妻」強加給舊時休妻女人或離婚女人,既是對史實不尊重,也是對不民俗的不尊重,是用現代的思維,去貶低那些早已作古的舊時女人,實在是不應該。

「活人妻」在舊時就是有夫之婦,娶「活人妻」是重婚,不僅現代法律有重婚罪,古代法律同樣也有重婚罪,都是不允許的。古今律法禁止重婚,就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公序良俗。唐宋時期的律法對重婚要治罪,特別是到了明清兩代的律法,要把重婚的女人判定返還給原來的丈夫。這樣娶了「活人妻」的男人,一方要被官府治罪,一方面娶回家的「老婆」依然不是自己的,這不就是雞飛蛋打了嗎?舊時有一句農村諺語:「不是自己的老婆過不長久」,或者說:「別人家的老婆過不了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總而言之,俗語「不犁丈人田,不娶活漢妻」前半句和後半句所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前半句是比喻,後半句才是重點要說明的道理。

犁丈人的田,是給別人犁田,地永遠不可能成為自家的田,人家要的時候隨時收回去;娶「活人妻」,娶的妻子是有夫之婦,不可能真正成為自己的妻子,一旦有人報官,自己被治罪,妻子也要退給原來的丈夫。這句俗語就是要提醒人們,切不可做類似這種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事。今天,這句俗語依然有積極意義。

相關焦點

  • 「活漢妻」是什麼意思?為何古人告誡我們:有錢不娶「活漢妻」
    「民人俗語曰:『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史記·滑稽列傳》在司馬遷的《西門豹治鄴》一文中,「俗語」一詞首次出現,意思是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俗語產生自民間,一般短小精悍,簡單易記,在民間口口相傳,廣為流傳。
  • 農村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看起來很難理解,河邊地怎麼了?活漢妻又有什麼不對? 在農村裡,很多的俗語都是一代代人傳下來的,更多的時候側面的反應的是農村裡的樸素哲理。而這句「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流傳甚廣,那麼它究竟要表達的是個什麼意思呢?
  • 俗語「有錢不娶活漢妻」,什麼意思?蘊含古人對離婚女性的偏見
    俗語「有錢不娶活漢妻」,什麼意思?古人流傳下來這麼一句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先思考一下古人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想要充分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就要從它的社會背景入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古代人多以農耕為主,人們為了便於農業灌溉,便會把村莊選在離水源近的地方,而且河邊土地明顯要比山上的土地更加肥沃,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 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偉大的民族,其中的智慧也是蘊藏的十分的多的。畢竟這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可是十分悠久的,而在這悠悠的歷史裡,就有很多的智慧總結出來。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樣的一條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
  • 「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有錢人需要留心
    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有錢人需要留心文/北舊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一些段子,這些段子不是如今網上發出的那些,而是出自農村人們自己總結生活經驗得來的,這些段子又叫做俗語。而俗語涉及到的範圍也是非常廣泛的,不管是娶妻生子還是買地種植,都有著相關的俗語,就比如說: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這句話說的是有錢人的事,有錢人需要留心。
  • 農村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這兩句話說得都是農村現實中經常發生的生活現象,當然「活漢妻」在現在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而「河邊地」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變化而變得可操控了。其實農村的俗語都是對生活中的哲理性思考,那麼「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
  • 三農:俗語裡的娶妻不娶活漢妻,嫁夫不嫁媽寶男,是什麼意思!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俗語裡面的「娶妻不娶活漢妻,嫁夫不嫁媽寶男」這句話,這句話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吧。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些東西在當時也是比較忌諱的,就比如說男孩娶媳婦的時候就忌諱娶「活漢妻」,「活漢妻」說的就是被自己的丈夫給休了的女人,在以前那個封建王朝男權統治社會的時期裡面,離婚的權利全部掌握在男人的手裡面,不過男人想要休妻的話
  • 俗語:餓死不吃嗟來食,窮死不娶活漢妻,人活著就是爭一口氣啊
    文/古茗俗語:餓死不吃嗟來食,窮死不娶活漢妻,人活著就是爭一口氣啊俗話說得好,人活全靠一口氣。這口氣是什麼氣呢?當然就是志氣!我國從古至今關於「志氣」的俗語、成語、詩、詞、歌、賦多到數不過來。志氣是什麼呢?可以說志氣是尊嚴、志氣是人的臉面。說起志氣,小編想到了一句俗語「餓死不吃嗟來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寧可餓死,都不會吃別人施捨的食物,能說出這句話的人一定有很高的志氣。這句話的典故源自戰國時期的齊國。
  • 農村俗語「寧可餓死,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第一,寧讓狗咬,不讓鵝啄。第二,寧可餓死,不娶活漢妻。這句話的意思是寧可自己一個人貧窮,也不要娶離過婚的女人。因為在農村,人們對於女性的評價往往都是從婚姻關係中來判斷,一旦離過婚的女人,在人們的眼裡一定都沒有盡到做妻子的責任和義務。
  • 農村俗語「寧娶亡夫寡,別娶活漢妻」啥意思?有道理嗎?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已不在,但有些記憶卻猶如傷疤,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腦海裡,比如老人常說的俗語,它告誡著我該如何做人,做事。俗語「父母在,人生尚有歸處,父母走,人生只剩旅途」,就告訴了我,父母的愛是天底下最真摯,最無私,最溫暖,最偉大的愛,作為子女就要及時的 行孝,不要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 「莫討避荒女,別娶活漢妻」,這是啥意思?古人結婚還要忌諱什麼?
    娶妻生子是大多數的選擇,也是一個家庭的大事,如果男人能夠找到稱心如意的好妻子,對家庭個人的發展都有幫助,所以老人都強調找「賢內助」,關於結婚找對象,古人也有自己的一套說法「莫討避荒女,別娶活漢妻」,這是啥意思?古人結婚還要忌諱什麼呢?家裡有孩子或者現在還單身的朋友有必要了解一下。
  • 老農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講的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讀的書可能並不多,但是那些給子孫後輩們的諄諄教導,也是一種智慧。記得村裡有個老人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當時並不是很理解,之後後來經歷、看到過一些事情以後,才發現確有一定的道理。原話是這樣說的,「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不是感覺這句話的警示作用非常強。就算是窮困到了極點、飢餓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也不能做這兩件事。
  •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別娶活漢妻」,有啥講究?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別娶活漢妻」,有啥講究?在農村,我們會經常從那些老人口中聽到各種各樣,非常有意思的俗語。這些都是經過無數代人驗證過了真理,雖然有時候其中也有一些迷信的說法,但很多卻是非常靠譜的,如果不相信的話,可能是要吃虧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這樣一句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別娶活漢妻」。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寧讓狗咬,別讓鵝啄」這句話明顯是指的生活常識。
  • 民間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別娶活漢妻」有啥講究
    民間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別娶活漢妻」有啥講究?俗語中多是從生活中反覆觀摩與匯集的經驗所得,所以當某個時刻感到言語匱乏的時候,恰好這句精準的語句能夠表達最精確的意思。那麼這句農村老人常說的句話「寧讓狗咬, 別讓鵝啄;寧願窮死,別娶活漢妻」您有聽說嗎?相信總結出這句俗語的老祖宗也有過滄桑而又「慘痛」的經歷。「寧讓狗咬,別讓鵝啄」農村美麗優雅的大白鵝,在湖面上紅掌撥清波,就像是一名芭蕾舞者,姿勢柔美,羽毛潔白無瑕,看起來渾身透著高冷範兒。
  • 莫討避荒女,別娶活漢妻,此話何意?讓古人如此忌諱
    俗話說得好「莫討避荒女、別娶活漢妻。」這是古人對我們的遺訓。從這裡不難看出,對待婚姻這件事情上,前人們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並篤信不移。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含義呢,它是迷信?能夠讓古人如此忌諱?對此研究古代文化的專家學者表示:不聽你就等著吃虧吧!我們先來看看這句「莫討避荒女」是什麼意思。在古時候我國生產力極低,每年所種的糧食還不夠基層百姓解決溫飽問題。由於長期處於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時代。普通的家庭勞作一年,除去朝廷的高稅負之外,自己家裡面所剩無幾。
  • 俗話說「莫討避荒女,別娶活漢妻」,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古人的這些俗語有的已經脫離了時代,作為後人,我們要區別對待,學習其中精華的部分,摒棄不符合時代的內容。比如古人就曾說過:莫討避荒女,別娶活漢妻。很多人不知為何。古代農業過度依賴氣候條件,風調雨順的年份,糧食往往能夠增產增收。若是到了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頻發的年份,糧食會大量減產。
  • 為什麼古人說:莫討避荒女,別娶活漢妻!如此避諱有何深意?
    ▲難民逃荒一、古人如何選妻在古代選擇妻子的時候會有這樣一個說法「莫討避荒女、別娶活漢妻」,老人們在婚姻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對於這個想法是十分的信任。這個說法到底是有什麼深意還是說是他們的迷信,古人才會如此避諱這件事情。
  •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後生小輩,嶽父母的田地,就算是窮死餓死,也不去租種;就算是餓死也別進別人蘿蔔園偷吃蘿蔔。- 01 -窮死不耕丈人田古代女婿們為什麼寧願窮死,也不願去耕種嶽父家田地呢?古代人們都重男輕女,家產傳男不傳女兒,女兒回趟娘家看看老娘,娘女倆就是聊上幾句,問寒問暖,被兄嫂監聽,生怕說她們壞話。如果女兒探完娘親啟程回夫家,兄嫂們眼睛都睜得大大的,生怕公婆給了錢米女兒,被兄嫂們視為惡賊,見到這種情況,你身為女婿的還敢去丈人家耕種田地嗎?如果你選擇去種丈人之田,這不明擺著搶舅大爺們口中之食嗎?你這不在影響娘舅們關係嗎?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俗語是民間傳播的一句話,肯定有人聽過這句話,但是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嗎?
  • 【真相】羅山大爺說了一句「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什麼意思?
    前幾天網友在村裡跟一個大爺聊天,大爺這樣一個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