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製作200多套娃娃服飾 最貴一套賣出2.1萬
曾神還原《如懿傳》女主並把人偶送周迅
一個龍江小夥的古風娃娃情緣
賈銘宇
仿插畫人偶
清代皇后朝服人偶
仿《龍門飛甲》萬貴妃人偶
仿宋風格人偶
賈銘宇把姥姥送他的娃娃也裝扮成古風
生活報記者 薛宏莉
「成年人」「玩娃娃」,這兩個詞彙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南轅北轍,卻在神秘的「娃圈」被串聯起來,而且無關性別、年齡。
29歲的龍江小夥賈銘宇,就是這樣一個「混跡娃圈」的手工達人。他喜愛古風娃娃,6年時間製作了200多套「微縮版」服裝、頭飾,當中還涉及到了蘇繡、絨花、點翠等傳統工藝。他的作品,不僅再現了熱門插畫、熱播影視劇人物形象,有的還高度還原或遵循了各時期的歷史風貌、禮儀制度等。
「娃娃,不僅承載著我的興趣愛好,也是我了解歷史的載體。」近日,在接受生活報採訪時,一個大男孩娓娓道來,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娃娃情緣,也由此揭開了「娃圈」的神秘面紗。
一個2.8元的娃娃玩14年為「她」製作上百套服飾
賈銘宇玩娃娃,可以追溯到童年時代。當然,那時是沒有「娃圈」的。
據說,中國的「娃圈」在千禧年之後才有雛形,由娃娃廠家或者愛好者發起並維護,起初就是通過網絡論壇。近十年逐漸壯大,不僅在QQ、微博、微信上有交流渠道,還形成了線上銷售,線下舉辦展會、拍賣會等活動形式,活躍人數過百萬。玩娃娃的種類也是多樣的,有人喜歡玩芭比,有人喜歡玩可兒,有人喜歡玩OB或BJD。而且,他們玩娃娃,並不是像小孩子那樣摟摟抱抱,有人是購買價值過萬的精品收藏,有人是「以娃養玩」從事手工操作並銷售。「娃圈」分工很細,有人主做娃娃化妝或改裝,有人主攻製作精美華麗的服飾或頭飾,還有人專做娃屋或娃屋裡的微縮擺件……而小賈在「娃圈」主攻的方向是古風娃娃的盤發和髮飾製作。
「小時候,我在姥姥家長大。晚輩裡只有我一個男孩。那時家裡也不給買什麼玩具,我就跟著表姐、表妹搶娃娃玩。說來也奇怪,聽大人說,只要姥姥扔給我一塊破布頭,我就能拿著它,對著娃娃縫縫綁綁,安靜地坐上好長一段時間。姥姥正好可以安心地忙裡忙外做家務。」小賈說,九歲那年,他央求姥姥給他花2.8元買了一個娃娃,這個娃娃一直玩了14年。
小賈迷上古風,是在小學快畢業時。當時,電視劇《大明宮詞》熱播,他被劇中的精美華服吸引,便拿著姥姥送給她的娃娃製作古風服飾,還時長給娃娃盤頭變換仿古髮式。
在小賈家裡,有兩個鞋盒,裡面滿滿當當裝的都是那個娃娃的服裝、配飾,足有上百套。「我把娃娃和這些服裝都珍藏起來。姥姥在我小學三年級時去世了。玩娃娃,對我來說,不僅是興趣也是對姥姥的一種懷念。」說這話時,他的眼裡快速閃過一絲憂傷。
「玩娃娃」成他了解歷史的載體
也曾陪他走過最艱難的「高考時光」
娃娃還陪賈銘宇度過了高考那段艱難時光。小賈告訴記者,從小學到初中,他在全校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可是高中進入老家的重點中學,卻變成了中遊。自己喜歡歷史政治,想學文科,父母卻偏讓他學理科。那段時間,成績一直提高不上去,他心理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於是,娃娃成了他的傾訴對象和解壓物品。只要有空,他就會拿出自己留存的布頭、毛線、紗巾、珠子等,給娃娃製作服裝和頭飾。有什麼心理話,也都是對娃娃說。
「由於擺弄的時間太久了,那個娃娃臉變色了,頭髮也在盤發反覆拆卸過程中掉光了,我專門用背包帶拆絲,給她做了植髮。」
對一個大男孩玩娃娃,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另眼相看」。但是,小賈說,娃娃對他而言,與其說是一個玩具,不如說是他了解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載體。
小賈創意製作的服裝、髮型、髮飾,大多取材影視劇、插畫、歷史人物及畫像。他曾參照電影《龍門飛甲》,製作萬貴妃形象的OB娃娃;參照熱播電視劇《甄嬛傳》,製作過甄嬛形象的OB娃娃;參照《延禧攻略》,製作過魏瓔珞形象的OB娃娃;參照《如懿傳》,製作過如懿形象的OB娃娃,還把這個娃娃送給了周迅……插畫家書亦飛作品中的楊貴妃、高陽公主,影視劇裡範冰冰飾演的武媚娘,老照片裡的婉容皇后等等,都成了賈銘宇製作OB娃娃作品時「神還原」的對象。
有時,他還會參照資料、文獻、博物館陳列物品,「仿製」古代皇室的朝服、朝冠,以及古人的髮簪、步搖等等。
「每次『複製』這些人物,我都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從人物生平到所處朝代,從這個朝代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文化背景再延伸到服飾裝扮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小賈也不斷拓展著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積累。甚至還可以為一些影視劇糾錯,他說:「比如清宮劇裡的寬大旗袍,最外面兩邊開叉的叫氅衣,中間要穿一件襯衣,然後才是分體的衣褲,但一些影視作品,卻『省掉』了襯衣,這是不對的。」
為給娃娃做服裝曾去蘇州學刺繡最想辦一個自己的「娃展」
賈銘宇玩OB娃娃,是從2012年開始的。那年,網上有一個「中國風作品評選」,任何含有中國風元素的物件都可以拍照投稿。賈銘宇就把他給娃娃做的古風服飾,穿戴在了姥姥送他的那個娃娃身上,然後拍照,郵寄,參加了比賽。沒想到不但取得了名次,還有「娃圈」的人聯繫他,讓他幫著做服飾。就是在和「娃圈」的人接觸過程中,他了解到了OB娃娃。OB娃娃是近些年從日本流行到中國的,相比芭比等品牌,因為面部表情更符合東方人的特點,所以更適合裝扮古風。從此,他開始專門為OB娃娃製作服飾,還在淘寶有了自己的店鋪。
「上大學那會兒,有時間和精力,一個月靠這個可以收入4000元-6000元;現在上班時間少了,只能在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做,每個月的收入也就千元左右。」小賈說,現在他一個人在七臺河生活,對他而言做手工、玩娃娃,更像是他排解孤獨的一種手段。
「我和幾個小夥伴組建了團隊,有人專門負責給娃娃化妝或改裝,我主要負責盤發和頭飾,有時也負責製作一些服裝。」賈銘宇說,在娃圈,他們這樣做手工的被叫做「壯士」,「養娃」有男也有女,被稱為「娃爸」或「娃媽」。一個成品OB娃娃的售價在3000到7000元之間。娃娃的服裝、配飾等,價格全憑手藝「說話」,他和小夥伴們製作的一個娃娃曾賣到2.1萬元。小賈還告訴記者,為了從服飾、妝容、甚至作為擺設背景而製作的娃屋中,融入更多真實歷史元素,他曾多次去一些古都走訪博物館。還曾去蘇州專門學習過蘇繡。OB娃娃和真人的比例大約是1:6。在《延禧攻略》中有絨花這一非遺製作技藝的展示,他在OB娃娃製作中也使用了絨花製作;《如懿傳》裡周迅頭戴點翠髮簪,他在一些OB娃娃製作中,也使用了點翠。雖然並非工藝百分百一致,但大致相同下,以娃娃為載體,也展示出了中國傳統技藝的魅力。
「用0.1毫米的金絲一點點疊加,最終完成了這個8毫米的掐絲點翠髮簪……」賈銘宇的微博一張OB娃娃飾品展示圖上這樣寫到,其製作難度可想而知。而這只是其中之一。據說,每次製作絨花,因為太小,他常常要做上幾十個才能選出一個「達標」的。
儘管由於工作原因,這幾年,賈銘宇玩娃娃「低調」了許多,但他卻有一個大夢想,就是在有生之年舉辦一個個人「娃展」,讓更多人通過娃娃,了解微縮的手工之美。也是紀念自己的童年、青春,以及於此有關的人和事兒。
照片由採訪對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