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諾》中成毅飾演的蕭承煦,一輩子都為了愛一個女人而活,卻遲遲愛而不得。從前,蕭承煦和茗玉之間,隔著蕭承睿;現在,蕭承煦和茗玉之間,隔著蕭啟元和大盛。不管任何時刻,蕭承煦總是處於兩難的境地,從沒有肆意地為自己而活。
蕭承煦的一生用「悲慘」兩個字,已不足以形容。他明明對茗玉真心相付,卻始終無法得到;明明把蕭啟元當親生兒子對待,卻得到蕭啟元的敵意;明明自己才是大盛的王,卻遲遲沒有坐上王位。他一生光明磊落、信守諾言,卻總把自己陷於危險之地。現在蕭承煦雖然悲慘下線了,但我覺得他很幸福,三個細節已表明
1.蕭承煦和茗玉相守
當蕭承煦父王和母后接連去世時,茗玉是蕭承煦的精神支柱;當蕭承煦在戰場瀕臨死亡之際,茗玉是蕭承煦活下去的理由;當蕭承煦染上瘟疫一病不起時,茗玉是蕭承煦的苦口良藥。
茗玉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女孩,從第一次見蕭承煦的時候,就走進了蕭承煦的心中。茗玉的聰明、善良、溫柔,都真切地刻在蕭承煦的內心。或許是最初的相見,才能成為彼此的掛念。倆人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戀,彼此之間的吸引,已阻擋不住彼此的心動,於是,兩個人便許下了在一起的約定。
奈何,造化弄人,蕭承煦一輩子都沒有得到茗玉。蕭承煦明明離茗玉這麼近,卻始終無法靠近。就如《愛蓮說》描述牡丹的一句話:「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即使再怎麼愛,也只能遠遠看著。
對於蕭承煦來說,愛而不得反而更讓他備受煎熬。這種相思病,最是難治。放也放不下,拿也拿不起,只能在心中默默的想著、念著、痛著、苦著。不過,蕭承煦下線後,反而是幸福的。因為他在臨死之前,看到的最後一個畫面,就是和茗玉相擁在草原上。
和茗玉相守在一起,是蕭承煦最大的心願。活著的時候得不到,臨死之前卻是帶著這個相擁的場面,快樂的逝去。所以,蕭承煦是幸福的,是快樂的,終於實現了和茗玉相守在一起的願望。
2. 蕭承煦得到了皇帝的稱號
蕭承煦才是大盛的繼承人,不料王位卻被蕭承睿搶走了。蕭承煦一直不敢相信,疼愛自己的三哥,就是和自己搶奪王位的人。不過,事實終究是很殘酷的,蕭承睿確實做了對不起蕭承煦的事情,但蕭承煦心太軟,最終沒有手刃蕭承睿。
但蕭承睿下線後,竟然讓年幼的兒子繼承王位,也不讓蕭承煦覬覦半分。按蕭承煦戰功、謀略來說,足以擔當大盛的王。眼看著蕭承煦就要成功奪得王位了,茗玉卻用自己的性命相逼,讓蕭承煦輔佐蕭啟元登基。蕭承煦又一次心軟了,又一次與王位失之交臂。
其實,這個王位本就屬於蕭承煦,但蕭承煦活著的時候,終究沒有坐上王位。蕭承煦也認認真真搞過事業,但努力了那麼久,到頭來終究是一場空。
不過,蕭承煦死後,卻得到了「開義仁」皇帝的稱號。蕭承煦活著的時候,沒有得到,死後卻得到了。雖然逝者已矣,但有皇位的加持,蕭承煦也是幸福的,畢竟完成了一直以來的心願。
3.蕭承煦和蕭啟元解除矛盾
蕭承煦把蕭啟元當作親生兒子一樣看待,尤其是蕭啟元的箭術,都是蕭承煦手把手教出來的。蕭承煦用真心對待蕭啟元,蕭啟元卻想把蕭承煦置於死地。蕭承煦的一片真心,就這樣被蕭啟元踐踏。
甚至,蕭啟元阻擋蕭承煦和茗玉交往。啟元覺得蕭承煦和茗玉的事情傳得沸沸揚揚,自己的顏面都丟光了。所以,蕭啟元屢屢成為蕭承煦和茗玉之間的絆腳石。
雖然蕭啟元試圖報復蕭承煦,但蕭承煦在危急時刻,還是救了蕭啟元的性命。這一刻,蕭啟元才明白,原來蕭承煦才是真心對待自己的人。於是,蕭啟元給蕭承煦道歉,倆人就這樣重歸於好。可惜的是,蕭承煦為蕭啟元擋了一箭,現已中毒,時日無多了。
蕭啟元帶著蕭承煦快馬加鞭的回去見茗玉,蕭承煦卻沒等到那個時刻,就死在了蕭啟元的懷抱中。曾經有多少次,蕭承煦盼望著蕭啟元能主動道歉,但等到了這個時刻,自己卻永遠地離開了。
不過在我看來,蕭承煦是很欣慰的,因為蕭啟元理解了蕭承煦和茗玉的感情,而且在蕭啟元臨死前,還心心念念著九皇叔。這個時刻,蕭啟元才明白,蕭啟元才自己的心中這麼重要。
蕭承煦雖然下線了,但他卻得到了想要的。在愛情上,蕭承煦和茗玉相守;在事業上,得到了皇帝的稱號;在親情上,得到了蕭啟元的諒解和感激。雖然這些都是下線之後得到的,但蕭承煦活著的時候,從來沒有這般肆意灑脫吧。司馬遷曾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蕭承煦死得其所。對於他來說,活著才更痛苦吧。那麼,你覺得蕭承煦是幸福的嗎?是扣1,不是扣2~~喜歡我,就關注我哦,期待與你的相遇,等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