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貝網創始人 王捷
搜狐教育訊 12月7日,由搜狐網、搜狐教育主辦的「聚教未來:人文與科技」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活動現場我們採訪了扇貝網創始人王捷先生,以下為訪談要點:
搜狐教育:恭喜扇貝單詞獲得《最受用戶歡迎教育APP》,有什麼感言願意跟我們分享?
王捷:首先我非常高興,我們的產品能夠獲得這樣一個殊榮,這也說明我們的產品不僅獲得了用戶的認可,也獲得了一些業界對我們的良好評價,非常感謝搜狐能夠給我們這麼一個特殊的獎項,謝謝!
搜狐教育:扇貝網的開發人員在心理學上擁有豐富的經驗,專業的心理學人士為我們的產品做出了哪些貢獻?
王捷:一是從功能設計本身,我們希望能夠深入分析用戶所面臨的問題,然後進一步設想我們通過什麼方式,幫他們解決問題,讓他們感受到效果。會應用到一些心理學、語言學等方面的知識。
搜狐教育:您當初為什麼選擇從詞彙角度切入教育APP?
王捷:首先我們想的是背單詞為什麼會成為一個難題?其次,市面上其它工具和手段有沒有解決這樣的問題?再次,我們要給用戶一個什麼樣的體驗。
我們發現,背單詞之所以成為一個問題,是因為大家長期以來認為學英語只能厚積薄發,認為背完5千單詞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但是大部分人可能背到50個詞就放棄了。
我們提出的理念是,要把英語學習從以往的厚積薄發,變成薄積就能夠薄發。其次,如何讓大家能夠將學習長期堅持下去。
雖然我們這次獲獎的只是扇貝單詞這個單獨的APP,但其實扇貝英語是一整套的訓練體系,包括扇貝單詞,扇貝新聞、聽力、練句等等,有整套產品體系的優勢。
比如一個用戶背了50個詞,打開我們任何一篇文章,會提示有多少個已經背過的詞,用戶就不會覺得一定要背了5000個詞以後才能感覺到效果,其實背了50個就已經能看到效果,這在心理上叫正反饋。有了正反饋機制,用戶會更有信心更有動力,背完50再背50,能夠持續堅持下去。
另外,跟別的英語學習APP不同,我們有特殊的社群,可以解決學習孤獨感,他們會覺得原來受苦受累的不是我一個人,還有很多其他人跟我一起來學習,互相鼓勵督促,這樣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用戶去堅持。
搜狐教育:現在研發學習類APP有兩種趨勢,一種是純做內容,一種是和娛樂相結合。對於學霸型的學生,可能想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單詞,那扇貝如何滿足這一類的學生?
王捷:用最短的時間記住一個單詞,和用最短時間記住一千個單詞,這兩種是有區別的。
首先,一個單詞不會難到學生完全記不住,不像數理化,一道題難到兩個小時做不出來,一個單詞在十幾秒鐘之內肯定能記下來,更困難的怎樣讓他把這些詞彙能夠留在長期記憶當中。所以,我們要考慮兩個不同的策略,一個是短期記憶,一個是長期記憶。
通過我們的產品記憶單詞時,我們會給他看這個詞的更詳細的內容,包括例句、詞根,甚至還有英文釋義。記憶一個詞花的時間多了點,但記憶一千個詞花的時間反而是少的,而且印象深刻,記的時間更久。
再反過來,我認為不能僅僅通過背來解決單詞的問題,就好像很多中文詞我們認識但不見得會用,這跟自己的閱讀量、寫作量有關係。單詞問題要通過閱讀、寫作這些綜合的手段加在一起才能解決。
搜狐教育:高考改革使得英語逐漸轉化為社會化的考試,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人群對單詞的需求是不同的,扇貝如何保證自己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
王捷:總體來說中國傳統的英語教育很失敗,雖然學了十幾年的英語,但大部分人的英語水平很糟糕。很多人會說因為中國教的是啞巴英語,我不太同意這個觀點,其實比啞巴英語要爛多了,不僅僅是不會說的問題,是看也看不懂,寫也寫不出來,完全比不上英國啞巴和美國啞巴。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一個現象?
在傳統教學體系當中有教、學、測、練4個環節,但在英語教學上其實只做到了前面3個。但學英語其實是要練的:單詞要背、聽力要磨耳朵、作文要寫爛筆頭、口語要不停說,然而學生究竟說了沒有?聽了沒有?有沒有背?老師管控不到。
我們扇貝提供一整套訓練的體系,想要彌補傳統教育所缺失的「練」的環節,所以我並不認為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有特別大的衝突,因為應試教育只能覆蓋一塊,要培養英語應用的技能,學生是要進行大量的練習,而我們可以做這樣的事情。
>>點擊進入《2014搜狐教育年度盛典》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