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故園長歌

2020-12-22 黨史頻道

原標題: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故園長歌

  編者按:

  今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5周年。芒果TV、湖南衛視、金鷹紀實衛視聯合出品的五集電視文獻紀錄片《故園長歌》正在熱播中。本報刊出全片解說詞精簡版,以為紀念。

  題記:2011年,習近平同志來到韶山,向毛澤東主席像敬獻花圈。這是他第三次到毛澤東的故鄉。他說: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是湖南人民的驕傲,也是全國人民的驕傲,中華民族的驕傲。

  第一集:《別夢依稀》

  歲月不知,千年飄過。

  韶山沖畔,一片永遠魂牽夢縈的地方。

  鄉音不改,山高水長。

  人們紛至沓來,緬懷和感受他的赤子情。

  思鄉、思土、思親人。

  雖是年老病重,這片故土,依然縈繞他的夢中,終難揮去。

  陳晉(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務委員):1976年6月份的時候,他的病開始重了,當時他給中央提出來,他也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了,他就想回到韶山。鑑於他的健康狀況,中央政治局沒有同意他的這個最後請求。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與世長辭。

  1959年6月25日,在闊別家鄉32年後,毛澤東第一次回到韶山。

  唱著山歌思親人,親人鄉誼久綿長。毛澤東的鄉情,濃烈、恆久,猶如奔河。

  這是他的笑。這笑溫暖,自然,隨性。只有回家的遊子,才能從內心湧出這樣的笑。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據送毛澤東回韶山的司機回憶,車從湘潭開出20公裡,毛澤東就有些坐不住了。他不時地撩起窗簾往外看,眺望車外田園。他還常看看司機,仿佛說,同志哥呦,你能否快點開?車子剛抵韶山招待所前坪,毛澤東一步跨出停穩的轎車,急著和家鄉人打起了招呼。

  毛澤東所到之處,總是洋溢滿滿的笑聲。

  這是親情的笑。毛澤東拿出在武漢買的珞珈山牌香菸,同老鄉李文貴一邊吸,一邊聊,一邊笑。

  這是敞懷的笑。在舊居堂屋,當得知擺在神龕裡的祖宗牌位、觀音菩薩和趙公元帥都是複製品時,毛澤東對陪同的羅瑞卿、周小舟等眾人說,過去我們家裡迷信,我也算一個,那時,打掃這些神像,是我每個初一、十五的活計。逗得大家哈哈笑起來。

  這是被詩人稱作「紙面上都仿佛聽出了聲音」的笑。韶山學校,孩子們的歡呼聲已成海洋。少先隊員蔣含宇解下自己的紅領巾,先給毛澤東行了隊禮,然後踮起腳尖,給毛澤東戴上。

  蔣含宇(韶山學校學生):我們當時是14歲,毛主席是66歲,他就說了,你看我今天戴了紅領巾,我變成少先隊員了,變得年輕了。他就哈哈大笑。

  毛澤東向韶山公社書記毛繼生提出,我要請鄉親們吃餐飯。你給我邀請這樣幾撥客人——長輩、老師、親友和當地幹部,老黨員、老自衛隊員和革命烈士的家屬。

  在這張至今保存完好的菜單上,我們看到,那都是地道的韶山農家菜:木耳炒雞、回鍋肉、炒豆角、燒絲瓜、燒鮮魚、燒排骨、菜心湯、米飯、稀飯、卷子。

  回鄉翌日的清晨,毛澤東悄悄起床,伴著韶峰的朝霞,走向土地衝的山上,找到父母合葬墓。警衛人員遞給他一把松枝,毛澤東恭敬地將松枝放在墳前。公社書記毛繼生悄聲問,是否把墳修一下?毛澤東說:「不要了,培幾鏟土就行。」

  這次回鄉,因為握手過多,毛澤東的手腫了。可圍來的鄉親還是裡三層外三層。毛澤東與他們握手、合影,不停話別。

  自1925年毛澤東創建中共韶山特別支部,到韓戰,韶山先後有1700餘人前赴後繼為革命獻身,其中144人被正式認定革命烈士。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即使手腫了,他仍對工作人員說:我下決心了,一定要握到底。

  1949年8月15日,韶山解放,故舊們的信一時如雪片般飛到了北京。毛澤東幾乎每信必回,只是這些回信既有真誠關愛與鼓勵,也有嚴厲批評和教育。

  吳連登(毛澤東生活管理員):韶山來的人和信,跟主席(說)下一次要安排工作,這樣的事,主席幾乎在他的一生當中,沒有給人安排,(他說)不要以為有我這個關係,你們可以怎麼樣,所以(這樣的事)在主席這是行不通的。

  毛澤東逝世後,他的遺物被送回韶山。看到那補丁摞補丁的襯衣,那用過多年不舍丟棄的毛巾,還有韶山人普通的長筒棉襪……從這些遺物裡,人們又讀到了什麼呢?

  湯瑞仁(韶山鄉親):我看到那個遺物,毛主席穿的東西都是破破爛爛的,誰看了誰掉眼淚。

  「金花籽那個開紅花,一開開到窮人家。窮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話……」1925年,隨毛澤東回到韶山的楊開慧,將這首《金花籽》教唱給在農民夜校裡學習的鄉親們。

  今天,韶山人民深情地為它填上新詞:「金花籽那個開紅花,一開花香滿天涯,誰把人民種心底,人民想著他。」

  第二集:《獨立寒秋》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1925年,毛澤東途經長沙時寫下《沁園春·長沙》,發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壯懷之問。彼時,他的弟弟妹妹們,已經在他引導下,走出韶山上屋場,匯入變革社會的洪潮。

  在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史檔案館中,保存著毛澤民於1937年親筆撰寫的《個人簡歷》。簡歷顯示,在毛澤東、毛澤覃陸續走出韶山沖求學期間,毛澤民和父親毛順生不僅贖回了祖上典出的全部祖產,還新購了七畝水田,翻新、擴充了老屋,甚至積攢下兩三千元的積蓄,成為韶山沖的「富戶」。

  毛新宇(毛澤東之孫 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我爺爺為了讓二弟,讓毛澤民跟他出去革命,就想了一個釜底抽薪的絕技,他乾脆把我們家韶山那十幾畝地的田契給燒了。

  很多年後,毛澤東曾經這樣評價自己:我是個不合格的兒子,生不能盡忠,死不能盡孝。再回首時,父母留給他照看的弟妹們,都已壯烈犧牲。毛家養女毛澤建於1929年犧牲於湖南衡山縣。

  毛小青(毛澤東侄女):她(毛澤建)當遊擊隊女隊長的時候才19、20歲,那麼年輕,就那麼有膽量,那麼有理想,實際上也是受到主席的影響和主席的引導,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莫斯科保存的檔案中,毛澤民這樣記錄了自己的早期經歷:1921年由陳子博同志介紹,在湖南長沙入黨,並參加學生工人運動。1922年即由黨分配到湖南自修大學擔任會計庶務等工作半年,又調江西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任總經理約兩年……在安源,毛澤民展露出出色的經營理財本領。在他的倡議和主持下,合作社向工人們發行股票籌措資金,這是中國共產黨金融史上第一次股票發行行為。不久,經過水口山大罷工考驗的毛澤覃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1月,毛澤民在上海擔任中共中央出版發行部經理。而毛澤覃自1925年起,先後在黃埔軍校政治部、中共廣東區委、廣東省農民協會和省港罷工委員會工作。性格直率豪爽的毛澤覃交遊廣闊,他的好友中不乏積極革命的黃埔高材生和青年軍官。

  然而,革命者的旅途是充滿兇險的。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

  1927年5月初,毛澤民和毛澤覃風塵僕僕來到武漢,聚攏在大哥身邊。對於時局,毛澤東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說:「現在和平的日子不多了,我們三兄弟在一起的日子也不多了。」此時的毛澤東,已經下定決心,回湖南去「穿草鞋」,組織工農武裝,舉行秋收起義,奪取政權。

  「苟餘行之不迷,雖顛沛其何傷?」

  為了信仰和信念,毛氏三兄弟捨棄一切私念,慨然以行。

  1931年冬,毛澤民從上海來到瑞金,協助哥哥毛澤東籌備第一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代表大會,分別四年,三兄弟再次聚首。在這次大會上,毛澤東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1932年3月,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成立,毛澤民任第一任行長。此時的毛澤覃也已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紅軍將領。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跋涉二萬五千裡,終於抵達陝北吳起鎮。正當人們慶幸終於找到革命的「立足點」時,毛澤民急匆匆來到毛澤東落腳的窯洞,遞給他一張舊報紙。握著這張報紙,毛澤東許久都沒有放下,報紙上刊載著留守中央蘇區的毛澤覃犧牲的消息。毛澤覃的犧牲是悲壯的。他死後,敵人殘忍砍下他的頭顱,懸掛在桿頭示眾。

  得知毛澤覃犧牲後,很少談及家事的毛澤東曾多次回憶起,在反「圍剿」時他和毛澤覃的一次爭吵。他對周恩來說,毛澤覃天王老子都不怕,老虎屁股摸不得,父母管他不住,澤民也沒辦法,只有我能管住他……可是那次爭吵讓我發現,我的脾氣比他更躁,更不冷靜,以致爭吵過度,影響也不好,我有責任。可是現在弟弟為革命犧牲了,我再也無法向他解釋和致歉了。

  毛澤覃犧牲八年後的1943年9月,他的二哥毛澤民與陳潭秋等共產黨人,被軍閥盛世才秘密殺害在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時年47歲。

  毛新宇:盛世才就把毛澤民抓起來,嚴刑拷打,還讓他脫離共產黨,被毛澤民拒絕了。最後他被盛世才勒死,弄到那個麻袋裡面。

  1974年10月,已經是深秋了,天剛蒙蒙亮,毛澤東走出長沙九所賓館,乘車來到湘江大橋。冷月西沉,81歲的老人坐在車上,默默注視著晨曦中的橘子洲頭,良久良久。

  王明富(毛澤東警衛員):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我們中國的革命,是無數烈士犧牲換來的,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太不容易了。

  第三集:《我失驕楊》

  她生前僅留下兩張照片,照片中,她清瘦、柔弱,但書香之家的高潔,湖南妹子的倔強,依然畢現。

  楊開慧,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毛澤東愛妻。

  板倉,楊開慧祖屋。1982年,楊開慧紀念館對它進行過一次翻修,結果有了驚人發現。

  龔成鳳(開慧故居講解員):第五至第六塊磚的夾縫之間發現的,一共有七篇(手稿),4000多字……

  漫漫長夜裡,她把思念寫成手稿,藏進牆縫。歲月有時是冷酷的,1982年手稿被發現時,毛澤東已經離世六年,他終究沒能收到愛妻這份沉甸甸的思念,而楊開慧此時已經犧牲了52年。

  楊開慧的父親,是著名教育家楊昌濟先生。楊先生對毛澤東這名學生特別欣賞。這種欣賞悄悄傳遞給了一個人:女兒楊開慧。1918年8月,赴法勤工儉學風潮捲入湖南,毛澤東與同學們為此趕赴北京。此時,楊昌濟先生已經執教北京大學。在北海岸邊,在故宮巍峨的身影下,25歲的毛澤東和17歲的楊開慧攜手同遊。在這冬的美景中,他們的愛情發了芽。燈下,楊開慧這樣描摹一個少女的內心:「不料我也有這樣的幸運! 得到了一個愛人! 我是十分的愛他,自從聽到他許多的事,看了他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了他。」

  哲人說過:初戀——那就是一場革命。它剎那間突奔而來。這年冬天,已經回到長沙的楊開慧收到了一封信,信裡裝著的,是那首著名的詩詞《虞美人·枕上》: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皆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1920年年底,沒有嫁妝,沒有花轎,「不作俗人之舉」,20歲的楊開慧與27歲的毛澤東結成伉儷。對信仰的追隨和擔當,註定了這對恩愛夫妻聚少離多。1923年底,黨中央通知毛澤東即刻啟程,經上海再去往廣州,參加將於1924年1月舉行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拂曉時分的送別,一首《賀新郎·別友》慨然而出: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悽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1927年8月31日的晚上,楊開慧將丈夫喬裝成一個行醫郎中後再次送別,她和他一定都沒有想到,這竟是永別了。次月,毛澤東發動了秋收起義,之後他帶著隊伍輾轉來到湘贛邊界的井岡山。

  1929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36歲生日。這一天楊開慧留下了這樣一段文字——「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的不能忘記他……家人燒了一點菜,晚上又下了幾碗面,媽媽也記著這個日子。」1930年10月24日晚,楊開慧與長子毛岸英在板倉被敵人抓捕。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英勇就義於長沙識字嶺,年僅29歲。

  劉思齊:當時持槍執行的那個人回憶,打了她後,還沒有死透。上午也不知道十點還是幾點執行的死刑,但是到下午去看,她還活著,那個手在土裡挖著,手指甲裡面全是土,塞滿了,人還活著,敵人又補了幾槍。

  一個月後,毛澤東知道了楊開慧遇難的消息。他寫下「開慧之死,百身莫贖」八個字。

  劉思齊:毛澤東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他走了沒有看到楊開慧對他的那一份情,濃濃的情。有的時候我也想,沒有看見也好,省得老人家難受、難過。

  一曲離歌兩行淚,不知何地再逢君?而生命意義之偉大,正在它的堅貞、堅守、忠誠和聖潔。

  第四集:《俏不爭春》

  毛澤東喜歡雪。他的雪中放歌,意蘊強烈而雋永。

  1961年12月,毛澤東寫下《卜算子·詠梅》,吟詠雪寒之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李敏回憶,1953年1月,父親帶著16歲的她和12歲的李訥去南海冰場滑冰。那天姐妹倆一直摔跤,直到李訥摔哭了,毛澤東才說:「收工吧」。姐妹倆以為父親心疼了,沒想到父親接著說:「下周再來練,不摔不打不成才,摔摔打打長得快」。

  與妹妹不同,岸英、岸青兄弟出生沒多久,就因為父親毛澤東,受了太多磨難。

  毛新宇:後來他們兄弟三人待的那個大同幼稚園,因為叛徒的出賣又解散了。我伯父(毛岸英)、我父親(毛岸青)和我叔叔(毛岸龍)就開始流浪,流浪不久,我那個叔叔很小就得瘧疾,就死了,後來大概在1935年前後,(中共)上海特科終於找到我父親和伯父的下落。

  1936年,岸英、岸青兄弟倆進入莫斯科的國際兒童院。而在萬裡之遙的延安,他們的妹妹李敏出生了。

  葉燕(葉子龍之女):她好像生在一個塔裡邊。鄧(穎超)媽媽看見她以後說了一句,還真是一個小嬌娃,後來她就起名叫毛嬌嬌。

  出生於1940年的李訥,是唯一一個毛澤東看著長大的孩子。父女間有著彼此的暱稱:「大娃娃」和「小爸爸」。

  毛小青:她在父親面前可以撒嬌,可以耍脾氣,可以鬧。

  俄羅斯伊萬洛沃市。在這座成立於85年前的國際兒童院的博物館裡,泛黃的花名冊上,記錄了一對兄弟的出生日期和他們進入兒童院的時間。

  蔡轉(蔡和森之女):老大,中文的名字叫永福,俄國名字,叫謝廖沙。老二,中國的名字叫作永壽,外國名字叫戈利亞。

  1938年3月,兄弟倆向遙遠的延安寄出了第一封家書。收到信後的毛澤東當即回信。一個月後,又寄信一封,為了讓兒子們知道自己的模樣,還附寄了一張照片。

  1946年2月11日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有一則報導說:「延安空中飛來的蘇聯的運輸機,運來醫療設備,兩名俄國醫生,還有一位高個子的中國青年,他叫毛永福……」

  在病中的毛澤東,與闊別18年的長子團聚了,不久的一個下午,父親找岸英談心。兩人坐在一處石凳上,毛澤東說,我要送你到農村去,拜農民為師,上中國的勞動大學。於是,岸英背起背包到棗園下鄉,與農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勞動,直到曬得又黑又瘦,手上磨出厚厚的老繭。

  星移鬥轉,天空朗朗。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與愛人劉思齊舉行了婚禮。新婚後,毛岸英與妻子每逢周六都會去看望父親,父子倆常開懷暢聊。

  1950年6月,韓戰爆發,不久後的一天,毛岸英告訴妻子,有一項重要任務要出遠門,但因為保密需求,不能告知自己的去向。離去時,毛岸英給劉思齊深深鞠了一躬。

  一個多月後的11月25日,28歲的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

  1951年初,北京下了一場大雪,銀裝素裹。此時,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在中央軍委辦公室裡已經壓了一個月。

  葉燕:實在瞞不住了,就由我父親把那份電報送給主席看了。

  這封電報,毛澤東看了很久很久。楊尚昆在日記裡記錄了當時的情形——「長嘆了一聲之後,他(毛澤東)說:犧牲的成千上萬,無法只顧及此一人。事已過去,不必說了。精神偉大,而實際的打擊則不小……」毛澤東克制著內心的傷痛,特意叮囑在場的人,此事不要告訴兒媳劉思齊。隔了一天,毛澤東提筆給小女兒李訥寫了一封極短的信——小李娃:你病了,我很念你,你好好養病,早日好了,大家歡喜。下大雪了,你看見嗎?

  下大雪了,你看見嗎?長眠於異國的長子毛岸英,已經永遠看不見北京的雪了。

  直到毛岸英犧牲近三年後,劉思齊無意間看到一張他身著志願軍軍裝的照片,她意識到丈夫是去了朝鮮。

  王明富:劉思齊就去問主席了,別人家的人都回來了,我們家的人怎麼還沒回來?主席後來就找總理兩個人一起跟劉松林(劉思齊)談話,岸英已經犧牲了。劉思齊失聲痛哭,而毛澤東就坐在一旁一言不發。許久之後,周總理開口說,你摸摸爸爸的手吧,劉思齊才發現毛澤東的手冷如寒冰。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1962年,經毛澤東的介紹,劉思齊與楊茂之成婚。為此,他將《卜算子·詠梅》抄贈思齊。

  「胸中裝著整個世界,卻始終沒有忘記詩」。詩人革命家毛澤東的這個特質,終其一生。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曾引起毛澤東強烈的精神共鳴。而魯迅的《答客誚》,恰能詮釋這位偉人兼父親深沉的愛:「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凡情操高尚的人,心中必懷人間大愛。

  第五集:《長島人歌》

  「衡山西,嶽麓東,城南講學峙其中。人可鑄,金可熔,麗澤紹高風。多材自昔誇熊封。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

  這首校歌,在湖南一師傳唱已超百年。1914年,毛澤東來到一師時,唱的也是這首校歌。

  毛澤東在一師學習和生活了八年。他曾對斯諾回憶說,「在第一師範度過的生活中發生了很多事,我的政治思想在這個時期開始形成,我也是在這裡獲得社會行動的初步經驗的」。《倫理學原理》,是德國哲學家、倫理學家泡爾生所著,由蔡元培先生翻譯成中文。毛澤東為它著了迷,全書共11萬字,他竟在頁邊上作了多達1萬2千字的批註。整齊的蠅頭小楷,一絲不苟。青年毛澤東因此立下了「只將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處探討」的雄心壯志,並把講授倫理學課程的楊昌濟先生視為最好的師長。而楊先生也認定,毛澤東是個可堪造就的青年,未來不可限量。

  1918年,楊昌濟應蔡元培之邀,到北大講授倫理學。在北京,楊先生得知法華教育會正推動赴法勤工儉學,馬上寫信告訴毛澤東等長沙的學生。這次北京之行,毛澤東得知了在俄國的十月革命後,世界上出現了一個屬於「庶民」的國家。

  毛新宇:所以我認為楊昌濟老人不僅是我爺爺的嶽父,更主要是我爺爺人生中最重要的領路人,最重要的一個人生導師。

  朋友,是生活中的陽光。

  1915年9月,長沙的二十幾所學校,陸續張貼了一則署名「二十八畫生」的「徵友啟事」。「二十八畫生」是毛澤東的筆名,他以《詩經》名句:「願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表達了自己求友若渴的急切期盼。

  陳晉:毛澤東年輕的時候有個外號,同學們把他叫做毛奇。為什麼叫毛奇,一個說法是,毛澤東經常跟同學們講,我們要讀奇書,交奇友,創奇事,做奇男子。

  據毛澤東自己回憶:大概在1915年到1918年間,「我逐漸地團結了一批同學在我的周圍,形成了一個核心,後來成為對中國的國事和命運產生廣泛影響的學會。」

  毛澤東所說的「對中國的國事和命運產生廣泛影響的學會」,即指1918年4月在蔡和森家成立的新民學會。在第一師範求學期間,毛澤東與蔡和森已是至交和諍友。他們相遇以後的志向軌跡,幾乎重合。正是在毛澤東和蔡和森的倡導和籌劃下,從1919年初到1920年底,湖南共346人前往法國,佔全部留法人數的近四分之一。其中,新民學會會員即有18人。

  積極推動赴法勤工儉學的毛澤東,自己卻沒有走出國門。他認為要有人留在本國,研究本國問題,從事實際改造。1919年底,毛澤東第二次前往北京。他回憶說:我熱切地搜尋當時我所能找到的極少數共產主義文獻的中文本。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的心中,使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接受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就一直沒有動搖過。與此同時,抵達法國蒙達爾紀的蔡和森,也在「猛看猛譯」馬克思主義經典。1920年7月,在法國蒙達爾紀,蔡和森等留法新民學會會員,召開了一次可以載入「中國共產黨誕生大事記」的重要會議,蔡和森主張,應該立即組織共產黨,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

  次年1月1日,新民學會在長沙潮宗街文化書社召開新年大會,這次新年大會,是為湖南「建黨先聲」。半年多後,毛澤東和何叔衡兩位新民學會會員,挾湖南革命豪氣,代表眾多敢為天下先的摯友前往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們這一去,中國將開天闢地。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

  詩人的思緒,總是這麼奔騰、激越。它穿越時空,俯瞰大地,長鳴百年。

  回望歷史,125年過去,地覆天翻。然而,在這片驕傲的土地上,竟似乎永遠鐫刻這樣四個大字:潤澤東方。

  (總撰稿:李向前 楊壯 總導演:夏蒙 章紅偉 撰稿組:彭勃 解敏)

相關焦點

  •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故園長歌——五集電視文獻紀錄片解說詞
    ■編者按: 今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5周年。芒果TV、湖南衛視、金鷹紀實衛視聯合出品的五集電視文獻紀錄片《故園長歌》正在熱播中。本報刊出全片解說詞精簡版,以為紀念。 題記:2011年,習近平同志來到韶山,向毛澤東主席像敬獻花圈。這是他第三次到毛澤東的故鄉。
  • 我寫偉人毛澤東
    原標題:我寫偉人毛澤東   昨天有很多故事數也數不清,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顏色記在我心中。那潑墨是李白,金樽對月詠千裡江陵,山川大河映孤帆遠影。那綠色是杜甫,秋風入夜聽琵琶心曲,茅屋破處頌長歌之行。那黃色是廟宇,晨鐘暮鼓,一炷香火萬世太平。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具有八個審美特徵
    今日下午,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務部主任汪建新教授做客人民網黨史頻道,以「讀不盡的毛澤東詩詞」為主題與廣大網友交流。 汪主任講到,柳亞子稱讚毛澤東詩詞是「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詩」;元帥詩人陳毅評價毛澤東詩詞是 「妙語拈來著眼高,詩詞大國推盟主」。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從形式方面去評論,毛澤東詩詞都是藝術精品。毛澤東詩詞具有八個審美特徵。
  • 一個現代人眼裡鄉村故園的落日煙霞|評林賢治《故園》
    林賢治的《故園》一書像是中國社會壓抑良久後一次盡力噴薄,一傾塊壘以澆沉壓在心頭的時代之憤、孤書之憤。林賢治,詩人,學者。1948年生,廣東陽江人。著有詩集《駱駝和星》《夢想或憂傷》;散文隨筆集《平民的信使》《曠代的憂傷》《孤獨的異邦人》《火與廢墟》;評論集《胡風集團案:20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記》《自製的海圖》《五四之魂》《時代與文學的肖像》《一個人的愛與死》《午夜的幽光》《紙上的聲音》《夜聽潮集》;文學史著作《中國新詩五十年》《中國散文五十年》等。主編叢書叢刊數十種。
  • 《我愛你,中國·人間正道是滄桑》:禮讚新時代奮鬥者
    《我愛你,中國》第三季以「人間正道是滄桑」為題,既有「大國風採」的紛呈展現,又體現當代國人追尋「中國夢」的進取情操,也將「小家」作為重點展現,把獨立個體與歷史宏大敘事相結合。通過聚焦7位在時代大潮中攻堅克難、為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努力的闖將,記錄新時代奮鬥者們真實的工作生活狀態,節目講述了他們熱愛祖國、奮鬥於無聲處的感人故事,展現出了一種不畏浮雲遮望眼,在滄海橫流中盡顯英雄本色的攻堅精神。
  • 毛澤東詩詞中的古往今來
    毛澤東在「湘江北去」「茫茫九派流中國」的似水流年中回望歷史。他在「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天生一個仙人洞」的自然演化中把握歷史。他在「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的季節更替中感觸歷史。《賀新郎·讀史》區區115個字,縱論中國歷史,風骨雄健。紅軍長徵波瀾壯闊,《七律·長徵》僅用56個字,是一篇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
  • 芙蓉國裡盡朝暉,毛澤東詩詞中的湖南
    1925年9月,青年毛澤東獨自登上湘江岸邊的嶽麓山,放眼漫山紅遍的楓林和漫江碧透的湘江,腦海中萬千思緒,無限感慨油然而生,遂吟《沁園春·長沙》詞一首。 《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 毛澤東最感興趣的清代詞人納蘭性德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詞興於唐,流衍於五代,而極盛於宋,元、明中衰,至清方中興,湧現出不少清詞大家。毛澤東熟稔中國古典詩詞,對中國古典詩詞多有點評,而對於有清一代的詞人詞作,卻較少提及。那麼,毛澤東究竟是否有最感興趣的清代詞人呢?
  • 天盛長歌改編自哪部小說?天盛長歌改編什麼小說
    天盛長歌改編自哪部小說?天盛長歌改編什麼小說天盛長歌改編自那部小說?最近有在看陳坤和倪妮主演的《天盛長歌》嗎?《天盛長歌》近日播出,受到很多網友們的熱評,你覺得這部劇好看嗎?你知道《天盛長歌》改編哪本小說嗎?其實《天盛長歌》改編自天下歸元小說《凰權》,小說主要講述了在皇權更替,如浪淘沙的背景下,當朝風流皇子的他和被逐高門之女的她邂逅,於朝堂爭鬥發生的一系列鬥智鬥勇、相愛相殺的權謀故事。《凰權》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全四冊,連載於瀟湘書院。
  • 劍俠情緣手遊長歌華山必備同伴推薦 長歌華山搭配什麼同伴
    那麼如何在《劍俠情緣手遊》眾多的同伴中挑選出合適自己門派呢,下面主要根據門派特點需求結合華山論劍這個活動給各位少俠們談一談《劍俠情緣手遊》長歌門派如何選擇同伴。門派淺析  長歌,遠程門派,門派屬性土。體質成長4敏捷成長3力量成長2靈巧成長1。較高的體質和敏捷成長可以保證長歌的生存能力。
  • 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五嶺逶迤騰細浪」,「五」謳歌中國人民改天換地的壯舉。「六億神州盡舜堯」,「六」頌揚中華兒女奮發有為的嶄新風貌。「七百裡驅十五日」,「七」描繪革命戰爭勢如破竹的磅礴。「坐地日行八萬裡」,「八」揭示地球運動的客觀規律。「九死一生如昨」,「九」體現奮鬥人生的波瀾壯闊。「十萬工農下吉安」,「十」強化革命隊伍狂飆突進的聲勢。「躍上蔥蘢四百旋」,「百」突顯廬山臨江而立的挺拔。
  • 毛澤東詩詞中的花草樹木
    中國古典詩詞中出現的植物數不勝數,詩人們喜歡用情態各異的花草樹木形象,來表達不同的志向和理趣,抒發不同的心境和情懷。「桃花依舊笑春風」讓有情人體驗到浪漫的甜蜜;「天涯何處無芳草」使失戀者瞬間變得灑脫;「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映襯出傲然挺立的剛毅和堅強。詩人毛澤東善於託物言志,作品中也不乏對花草樹木的生動描寫,將其刻畫得儀態萬千、神情飛揚、蘊含豐富,令人回味無窮。
  • 光大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尋訪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感受偉大「詩魂」的中國氣派,是「四個自信」尤其文化自信的生動實踐  「毛澤東詩詞,有指點江山的激揚,有秋收暴動的霹靂,有眾志成城的炮聲,有萬裡長徵的凱歌,有殘陽如血的壯烈,有橫掃千軍的暢快,有天翻地覆的慷慨。」
  • 毛澤東詩詞與中國故事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與中國故事 核心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詩詞的主題發生了重大變化,視野更加開闊,面向整個世界,成為抒發外交理想、表達外交立場、宣示外交政策的特殊文本。 20世紀30年代以後,毛澤東把中國古典詩詞推向了世界。
  • 毛澤東署名信函90萬美元拍出 被中國收藏家買下(圖)
    毛澤東署名信函90萬美元拍出 被中國收藏家買下(圖) 2015-12-17 04:11:59毛澤東在信中表明對英國人民的團結與友好的態度,並呼籲對方採取實際行動,幫助中國抵抗日本的侵略。  蘇富比拍賣行表示,這封英文信函是由中文翻譯而來的,英國記者貝特蘭(James Munro Bertram)翻譯並列印了信件,中文原件已經遺失。記者貝特蘭於1937年10月採訪毛澤東,隨後這封信函與貝特蘭的手寫信一同寄給當時的英國工黨領袖艾德禮。
  • 毛澤東署名信函90萬美元拍出 被中國收藏家買下
    原標題:毛澤東署名信函90萬美元拍出 被中國收藏家買下   內存   「毛澤東英文籤名」使用威妥瑪式拼音   北青報記者在蘇富比拍賣中心的官方網站上看到,在這封信函中毛澤東的英文籤名為「Mao Tse Tung」,朱德的籤名為「Chu
  • 毛澤東詩詞與中國詩歌 探索毛澤東詩詞創作實踐成果
    「毛澤東詩詞與中國詩歌的發展道路」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第十二屆年會日前在江蘇啟東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毛澤東詩詞的美學和文化價值及其對中國詩歌發展走向的影響進行了交流。   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認為,中央高度重視文化的發展,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總體要求,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在新形勢下應該有更大的發展。
  • 毛澤東:「秦始皇是個好皇帝」
    「反對暴秦,就包括反對秦始皇,完全是正義的」 1926年,毛澤東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課程,有分析中國歷史的內容。據當時學員保存的筆記,在「中國政治史與中國地主階級」的題目下,毛澤東談到秦王朝的歷史:「中國政治,可說是地主階級的政治。
  • 毛澤東的24個驚人預言
    希特勒小試牛刀,而毛澤東早已洞悉其奸。   毛澤東1936年7月15日預言   中國取得獨立之後,可能大規模引進外資   新中國建立後獲得的第一筆"外資"是蘇聯政府提供的3億美元的低息貸款,後來中國人為償還外債而勒緊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