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首先要先說明一下關於大熊貓名字的誤會,大熊貓和殺人鯨一樣,都是翻譯或者誤會導致與真實名字不符,殺人鯨其實正確的名字叫做殺手鯨,而大熊貓正確的名字應該叫大貓熊。
這是因為解放前,重慶北碚博物館展出的大熊貓標本從左至右寫著貓熊,而當時的閱讀習慣還是從右至左,這麼多年來媒體的廣泛傳播,大熊貓的名字很難再校準為貓熊了。人們也都習慣叫貓熊為熊貓了。重點要落在後面的「熊」上,大熊貓本身為熊科動物。
大熊貓是屬於食肉目熊科的動物,它是完全可以單挑藏獒的,可以說對付藏獒易如反掌。我估計就算是個體較大將近200斤的藏獒,三隻也打不過一隻成年大熊貓。
熊貓的戰鬥力如何?
其實細數熊貓傷人的事件,真的不比藏獒傷人的事件少。在2007年8月份,蘭州動物園「蘭仔」隔著熊貓鐵欄把飼養員咬成重傷,後經過搶救傷者才脫離生命危險;2008年11月,香港海洋動物園熊貓「安安」咬傷女保育員。
2008年12月份,邯鄲市叢臺公園熊貓「陽光」直接咬傷遊客胳膊,並拽掉羽絨服袖子。這類的熊貓傷人事件比比皆是。如果當時沒有人制止的話,熊貓傷人的後果不堪設想。
大熊貓從古至今都是戰鬥力非常強的一種動物。大熊貓在古代被稱為貔貅,傳說與豺,狼,虎,豹,熊等動物一同被黃帝部落馴化。而漢朝人曾以制服大熊貓作為勇士的最高榮譽,可見古時熊貓的兇悍程度。
11年前,科學家們測定大熊貓擁有2萬多個基因。確定它是一種真正的食肉目熊科亞種,但是在後期的進化當中,它丟失了一種叫T1R1的基因,所以雖然它能吃肉,但是吃肉並沒有特殊的味道,習慣吃素不代表它的戰鬥力弱。
熊貓上下顎的牙齒分為臼齒,前臼齒,犬齒,門齒和裂齒。它的四顆犬齒相當於四把短刀,咬合力達到1300N,熊貓傷人或者打鬥也都是用犬齒比較多。但是在野外遇到猛獸生死攸關的時候,熊貓真正與敵人搏命主要靠的是裂齒,裂齒的咬合力將近1900N,裂齒就像鍘刀一樣,可以碾碎動物的骨頭,肌肉,筋膜等。
動物園的大熊貓已經被人們半馴化,但是它終歸是野生動物,野性難馴,攻擊力雖然大大降低,但是在野外生存的大熊貓,它們一點也不弱,是一種真正兇殘的動物。大熊貓作為一種雜食性動物,基本什麼都吃。從腐屍,竹子,山羊,家禽,玉米,青茅甚至還偷吃過農民的豬飼料。
大熊貓的戰鬥力甚至比亞洲黑熊和馬來熊的都要高。在以往的紀錄片中,科學家們甚至拍攝到熊貓敢從野生花豹嘴裡爭奪食物的畫面。
熊貓如果遇到攻擊,它會背靠大樹或者石頭,順勢站起,做出防禦狀態,對進犯者一律用掌擊擊退。必要時則和敵人抱摔撕咬。熊貓還有一項絕技,就是「死亡翻滾」,它們會抱著敵人從高坡滾落,使敵人受傷。
動物園的熊貓在樹上掉下來大都都安然無恙,這就是它們的天然本領,從高處抱著敵人滾下來,大熊貓毫髮無傷,可進犯者不死也只剩半條命了。
在野外的大熊貓遇到幾隻狼都會泰然處之,普通的豹子和狼對大熊貓真是無可奈何。在野外的成年大熊貓沒有任何天敵,但是亞成年的大熊貓即幼年熊貓,它們的天敵就比較多了。雲豹。猞猁,金貓,亞洲黑熊,赤狐,貂熊,小靈貓,蟒蛇,金雕,野豬都可以獵殺幼年熊貓。
而藏獒的戰鬥力如何呢?
不無否定地說藏獒的戰鬥力有人為炒作出來的原因,藏獒實在擔不起「東方神犬」的名號。本來敖犬就是在農戶及牧民家庭馴養出來的看門狗。遇到狼也就是吼叫提醒主人,可在炒作藏獒人的嘴裡就出現了「一獒戰三狼」。
在全球範圍內,如果在鬥犬中排名,藏獒的戰鬥力能否擠進前10都是未知數。以前有一部短片,5隻成年藏獒圍攻一隻狼。狼根本沒有逃跑,回頭就單殺一隻藏獒,不慌不忙地吃起藏獒來,其他四隻藏獒聞風而逃。
論戰鬥力,藏獒也不是比特犬或者庫達犬,大高加索犬的對手,藏獒體型臃腫,打鬥方式單一,並且靈活性較差,所以,藏獒只適合看家護院,也有少數藏獒群敢圍攻野狼的事件。
幾隻藏獒也有可能單殺一隻狼,但是這種情況卻非常罕見。藏獒經濟泡沫破滅後,許多藏獒淪為流浪獒犬,它們也有傷人的事件,但藏獒傷人的對象一般都是老人和孩子。
熊貓和藏獒的戰鬥力對比
大熊貓的體重可以達到150斤至300斤,而藏獒的體重可以達到140斤左右。也有將近200斤的藏獒,但是這種藏獒已經嚴重肥胖,失去了戰鬥力。熊貓可以用肉搏碾壓兩三隻狼。而一群藏獒只敢追趕獨狼。
論咬合力,藏獒的咬合力也不及大熊貓的五分之一。藏獒的攻擊方式非常單一,它只會咬住並且晃頭撕扯獵物,而熊貓的攻擊方式多種多樣,除了屁股壓,熊抱,掌擊,用犬牙咬,用裂齒切,還會死亡翻滾。
總結
所以無論從體型,體重,攻擊方式,咬合力來看,熊貓的綜合實力都在藏獒之上,制服藏獒非常輕鬆。熊貓是一種食肉目熊科動物,讓熊科動物獵殺犬科動物,完全是一種降維打擊,大熊貓的戰鬥力碾壓藏獒。(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