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柳州晚報報導,11月24日,柳州市柳北區長塘村附近一名女子卻被丈夫在街上活活打死。警方和救護車都在第一時間趕到了案發現場。
施暴手段殘忍
據了解,死者滾女士與丈夫賈某兩人50歲左右,育有一子,夫妻兩人租住在事發現場附近。據當地居民稱,當時聽到夫妻二人在家中爭吵,之後滾女士從家裡跑出來,其丈夫賈某在後面猛追。
賈某追上滾女士後用鐵質的長棍敲擊其頭部,並用鐵質長棍上的鋒利處的鐵鉤勾住滾女士的脖子。當醫護人員趕到時,滾女士已經失去生命體徵,地面上一灘血跡。
賈某將妻子打死後,在現場逗留了一會兒才離開,最後警方在出租屋中將其抓獲。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娃崽怎麼辦?老子坐牢定了"
事發之後,現場的群眾紛紛議論之後孩子該怎麼辦,母親死了,父親肯定要坐牢。夫妻家暴,受到傷害不僅是受害者本人,對孩子的內心會產生更為致命的傷害。
前幾天在網上曝光的一個視頻中,一名男子用力將妻子推到門沿上,然後男子拖著妻子的腿將她拖進屋裡。旁邊一個幾歲的孩子哭著阻擋著男子,該男子則摸了摸孩子的頭。還有一個孩子則蹲在被打女子身邊,沒有哭鬧,仿佛對這個場景已經麻木。
也許是不想讓孩子再看到這個場面,男子又將妻子拖到室外,並將兩個孩子的頭扭轉,不讓他們再去看這名女子。
家庭本來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可以給予孩子安全。但是家暴,會消磨家庭帶給孩子的安全感。有些孩子會認為因為自己才導致父母之間出現家暴的,因此出現負罪感,有些孩子會產生很多負面悲觀情緒,容易自卑。
在家暴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容易以暴制暴,之前有一個報導稱,一名大學生在半夜驚醒後親手將自己的父親殺死,據他自己承認,自己在小時後經常目睹父親對母親家暴,內心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事發當晚被嚇醒後就決心要把父親殺死。究竟為何家暴事件頻頻被曝光呢?
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今天是世界反家暴日,但是無論怎樣反家暴,家暴似乎從來沒停止過。據相關數據統計,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平均7.4秒就會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毆打。當然,在家庭中男性也有可能是被家暴者。尤其要注意的是,面對暴行,女性平均被虐待超過35次才選擇報警。側面說明了很多女性不願意承認自己被家暴的事實。這樣的忍氣吞聲帶來的是不斷升級的暴力或者長期受虐之後的極端報復。
2005年,央視的一檔新聞調查節目《女子監區調查》中,在河北省石家莊監獄的女子監區中有十幾個女犯,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都是因為殺死了和自己同床共枕的丈夫被判重刑入獄。正是因為"長年受虐待,無聲的忍受,一朝反抗,卻是終生的重罪。"節目中的導語道出了事實的真相。家暴拉扯到極致,女性的極端報復也將反家暴拉扯到極致。
家暴一直出現的原因其實不僅僅是被家暴者的退讓,還有傳統的觀念的影響。比如"家醜不可外揚",很多被家暴者不願意公開自己被家暴的事實。而一些警方也因為"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思想的影響,在面對被家暴者的求救時充當了和事佬的角色。甚至就連當事人的親屬也會勸被家暴者忍忍,"哪家兩口子不吵架不打架啊"。正是這些對家庭的落後理解與不正當的觀念,讓被家暴者在不知不覺中一步步走向深淵。
並非所有的行為都可以原諒,忍耐和遷就並不能感化一個人扭曲的心理。及時遠離家暴,留下被家暴的證據,才能讓施暴者得到應有的懲罰。
來源:斑馬大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