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盛行的「水管房」,每套11平米售價10萬,在內地能賣出去嗎?

2020-12-12 搜狐網

原標題:香港盛行的「水管房」,每套11平米售價10萬,在內地能賣出去嗎?

引言

有個成語叫「僧多粥少」,用來形容如今的香港再合適不過了。香港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雖說人多的地方才熱鬧,但是一旦超過了某個限度就成了災難了,尤其是對於人口基數大,住房需求大的中國人而言。

01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先秦時代,香港所在的嶺南之地就是書中記載的「百越」地區,屬於蠻夷之地。春秋時期,香港所在地區為當地原始部族所統轄,遠離中原爭霸。到了秦始皇掃六合一統中原後,香港也就被劃屬為番禺縣管轄。到了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直至明朝,香港還分屬於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香港夜景

香港的苦難始於清朝。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局是《南京條約》的籤署,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又籤署了《北京條約》,清政府再次割讓九龍半島;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以租借方式「借」新界99年。後來日本還短暫佔領了香港3年。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祖國懷抱。

▲1997年香港回歸舊照

在古代,嶺南一帶一直就是未開化的地區,是很多中原王朝流放官員的地方,香港同樣也是蠻夷聚居區,「香港」這個地名由來已久,當然歷史同樣悠久的還有九龍山。英國是大航海時代以後最大的贏家之一,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甚至發展成了駭人聽聞的「日不落帝國」。而香港作為東亞地區的中轉港口,這塊肥肉自然被英國人覬覦已久。清政府割讓出香港後,這片地區逐漸發展成了二十世紀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香港維多利亞港夜景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香港經濟發展迅速,當地的消費水平也就水漲船高,而這其中漲幅很明顯的就有房價。畢竟這對資本家來說是天大的好事,他們本著不把人民口袋裡最後一分錢掏空不罷手的精神瘋狂炒房,直到讓普通百姓絕望為止。

02

眾所周知,中國人素來對「家」十分看重,因此我國人歷來對房子都有一股瘋狂的執念。其實很多人都會算一筆帳,比如在北京花幾千萬買一套房,還不如天天住五星級酒店來得划算,這點投射到其他城市、其他階層也是同理,但是絕大多數我國人就是不同意,因為沒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就找不到家的感覺,而且住得也不踏實。再者房子其實也是一筆固定資產,就跟土地一樣重要。

▲高樓大廈照片

這個觀念與我國根深蒂固的鄉土觀念脫不開關係,歷史圈子裡一直有一句話:農民兩千年的起義只是為了一塊土地。土地傳承的不止是產業,也是對先祖的懷念。記得中學時筆者的歷史老師常常感嘆說中國農民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因為他們幹了一輩子賠本買賣。現在筆者理解了,這種愚蠢有時候不是壞事,我國人正是憑藉這股「愚蠢」的執拗才能成就偉大。

▲香港水管房照片

03

說遠了,我們還是回到正題。內地的房價對普通百姓造成的壓力有多大是有目共睹的,無數年輕一輩早早就成了房奴,但是如果跟香港一對比,就會發現這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香港是真正的寸土寸金,可能70平米的面積就要住200人,很多一家四口乃至一家三代都擠在一個十幾平米的房子裡生活。香港房地產商人靠炒房賺得盆滿缽滿,而普通民眾就只能蝸居在陰暗的角落裡瑟瑟發抖。

▲水管房內部照片

所以聰明人就紛紛開始動腦筋了。之前曾有人提出過「棺材房」、「陽臺屋」、「貨櫃屋」等概念,而現在香港又盛行有「水管房」。所謂水管房,就是由兩個直徑2.5米的混凝土水管拼接而成,每套11平米售價10萬。

有道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水管房內部分為兩個區域,其中生活區有廚房衛浴,娛樂區有床鋪桌子。水管房可以住1-2人,並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在其中我們看到的沙發只要展開下面的木板就成了床,而電腦桌也是可以摺疊收放的,冰箱、空調、微波爐都在床頭,還有小巧的簡易衣架。是不是有一種溫馨的感覺呢?

▲香港街頭的水管房

這種水管房的好處是大大節約了土地,因為它們可以像工地上的水管那樣重疊堆放的。如果要租住在其中,每個月也只收3000元的租金,這在香港算是相當實惠了可以解決年輕人的住房問題。如果要購買,這種水管房也只需要大概10萬人民幣,物美價廉,那麼「水管房」在內地能賣出去嗎?「水管房」乃是因為香港特殊的情況所致,內地房價雖然高,但還遠沒到住房緊張的地步,所以水管房想來也不會在內地流行起來吧。

結語

「家天下」的觀念深深的影響了中華人民幾千年,因此「家」對於每個中國人而言不簡單只是一份產業,它更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心靈的港灣。試想?平時在外工作累了,還沒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是不是感覺自己始終都是漂泊無依的?因此,即使房價壓得人喘不過氣,熬一輩子也只能買個小房子,對於重視「家」的中國人來說也是值得的。

參考資料:

《醒世姻緣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香港的「水管房」,11平米一套賣10萬,內地人會買嗎?
    香港的「水管房」比如說在我國香港,就出現了這一問題。有很多富商想要在香港買房,卻發現自己心儀的房子尚未蓋好,另一個隨時可以出售的,價格卻非常高。人口的不斷增多以及土地的有限,使得香港的街頭變得愈加擁擠,新蓋的大樓越來越高,甚至出現了香港「水管房」。
  • 香港推出新房型「水管屋」,每套僅11平米賣10萬,換成你會買嗎?
    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香港房租最高的地方不是什麼豪宅,而是在最貧窮的深水埗。那些隱藏在平民區中的籠屋、劏(tāng)房、棺材房,每平方米的租金可以高達2500~3000港元。有大約20萬的香港居民,都只有幾平米的容身之所,有的人甚至連容身之所都沒有,只有一個一個的「牢籠」。
  • 香港的「水管房」,11平方米10萬一套,如果放在內地會有人買嗎
    這種房子的構造相當奇特,形如水管,佔地面積僅有11平方米,卻售價10萬一套,然而香港人卻似乎對其趨之若鶩。如果放在內地,會有人買嗎?一、人口富集,寸土寸金談及香港如今的發展,就不得不對香港的歷史做一次回顧。香港原來只是廣東地區一個並不起眼的小漁村,但近代以來由於被英國殖民者強迫清政府租借,命運就此改寫。
  • 在香港一套11平方米的管道房,售價是100000元,在內地能買到嗎?
    在香港,一套11平方米的「管道房」,售價是100,000元,在內地能買到嗎?從古到今,香港都是中國固有領土,早在先秦時期,嶺南包括香港就被稱為「百越國」。在秦王統一六國之後,香港被劃歸番禺縣管轄。兩漢時期,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
  • 香港人住房新時代:水管也能擠出10平米房!網友:不豪華也是別墅
    之前小編寫過香港的棺材房,相信很多人都已經了解到原來香港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繁華,它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為了解決香港人口蝸居的問題,希望貧困的人也可以生活得有尊嚴,香港的一家公司設計了一款低成本的微型公寓,因為外型酷似水管,所以稱之為「水泥管」公寓。
  • 香港樓市:房價貴,而租賃市場租金價不低,月租比你月薪還高?
    一,香港區域房價:香港房價是以尺計算的,即每尺約是0.09m,那麼1平米大約是11尺。新界區房價:均價在9~12萬元每平米。而九龍那邊房價高的已經到60萬/m,港島房價每平米超過10萬/m。但是,香港的房價還在繼續上漲,下跌的希望也渺茫。之前就有一套位於新鴻基地房源,房源26平,售價總價約948萬人民幣,大約是42萬港元/m。香港的房價,確實高,比起北上廣深的房價,簡直是母雞與小雞的區別。
  • 南京珠江路商圈,一套55平米的二手房,能賣出261萬嗎?
    房住不炒,所有人都要住得更舒適,更美好!都要獲得一流的居住體驗。在南京主城區,許多老破小房子,長期賣不掉,也很難租出去,即使有人租住,租金收益也不會高。對於這類房子,怎麼辦?受業主委託,有人全額投資裝修改造,並且代為出售的這套房子,是優質學區房,又是好地段的地鐵房。學區是成賢街小學,從小區到這所學校,步行不過400米。這是一所老字號的名牌小學,是南京市第一所對外開放小學,近年來,共接待世界各地800多批、2萬多人次的外賓,其中還有元首和首相。
  • 拼爹拼娘還拼學區房?香港學區房才沒有內地那麼瘋狂!
    學區房是兩類稀缺資源的疊加:房產+優質學位。雖然最近一直在唱衰房地產市場,但學區房是個例外,它仍然很搶手。在香港,和內地一樣,也有學區房1香港學區房是怎麼一回事?學區房在香港重要程度沒內地那麼高,要說原因,先來看看香港小學的收生制度。
  • 棺材房、籠房,香港底層窮人真實的居住環境,一輩子買不起房子
    香港,一個寸土寸金的城市,是富人的天堂,同時也是窮人的煉獄。香港土地少,人口密集,所以樓房大都密集高聳。繁華的街區、發達的制度也吸引了無數年輕人。可是,要想在香港買下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其難度遠超過北上廣深。香港的房產均價十幾萬,幾十平的房子要上千萬港元。
  • 遊客在香港買瑪卡刷掉10萬港幣 維權花費遠超賠償
    案起藥房「斤」變「錢」刷走遊客逾10萬港幣今年1月,一則香港本地媒體的報導悄然「走紅」網絡,報導稱,「2015年10月,位於銅鑼灣恩平道的龍城中西大藥房,將藥材瑪卡的計算單位由斤變錢,令內地旅客以為涉案瑪卡每斤售680港元,結果結帳時被迫支付逾10萬港元。」年過六旬的周勇,就是被刷走逾十萬港幣的內地遊客。
  • 香港13平米小鋪成最貴「鋪王」 每平方米1177萬元天價
    而香港商鋪的本地買家都是很有實力的一批人,他們往往會專門組建一個公司去擁有一間商鋪。商鋪基本都是在他們手中轉手,商鋪價格也被越炒越高。有業內人士指出,近年香港商鋪租售價不斷上升,吸引內地投資客入市,或短炒或長線收租投資獲利。
  • 香港人為何寧願睡「棺材房」,也不願到內地租房?知情人說出答案
    香港自開埠以來,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從一個小漁村高速發展成為聞名遐邇的世界大都市,一舉躍升為第三大金融中心、第七大航運中心,不得不說這真是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蹟。自從香港回歸以後,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去香港生活,其中大部分人就是被香港繁榮景象所吸引的,但事實上香港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完美。
  • 香港人住「棺材房」,4平方米都算大戶型,為啥不願來內地買房?
    在這樣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人去往香港尋找機會,踏上追夢之旅,希望能夠成功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香港人數也因此越來越多。由於空間過於狹小,所以被稱之為是「棺材房」。而這些「棺材房」也是應需而生的,一方面解決了香港人口眾多住房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又給這些人提供了一個家,儘管這個家很小。
  • 14平米!香港最小房屋開賣,這種房子在一線城市有前景嗎?
    近期,不少人被「香港最小房屋」開賣的消息刷屏了。這個「最小房屋」有多小呢?14平米!香港車位標準是15平米,也就是說,這個房子的面積比一個車位還要小,整個房間最多5步可走完。2014年李嘉誠旗下的長實地產在新界推出的「嵐山」樓盤,有43套使用面積僅16平方的微型戶型,創下香港「最小戶型」記錄。當時一套15平米的房子售價約為112萬人民幣,這在當時普遍流行大戶型的房地產市場引起了一陣轟動。該戶型居室面積僅8平米多,和香港監獄的單人囚室相仿。
  • 香港寸土寸金,為何TVB電視劇中普通的香港警察家裡都是百尺豪宅
    但是我們經常在電視新聞中看到對香港民眾住房情況的描述和對香港房價的描述,大多都是說香港住房緊張、房價貴,有些收入不錯的白領階層甚至都蝸居在「棺材房」裡,甚至一家四五口人擠在十幾個平米住房的現象也比比皆是。這就讓人疑惑了,到底是新聞報導出現了偏差還是TVB影視劇在過度的誇大呢?
  • 揭秘香港蝸居族:9平米隔斷月租4千多 1平米「棺材房」也能住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魯曼曼(音),是一名自由職業的模特,她在香港租住在一間只9平米的隔斷間內,每月租金4700港幣(約人民幣4150元)。
  • 香港學區房購買攻略
    香港國際化程度高,名校教育資源豐富,成為了很多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家庭送孩子上學的好選擇。無論是按學區劃片因素還是方便小孩上下學,學區房都是在給孩子選擇名校的重要一環。那麼,香港的名校大多聚集在哪裡,那些眼花繚亂的升學制度和概念又該如何理清,名校聚集區域的學區房行情如何,本文將一一分析。
  • 臺灣本土內衣品牌奧黛莉進軍內地
    圖/奧黛莉提供     看好大陸商機,臺灣本土內衣品牌奧黛莉進軍內地,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香港等地拓點。     臺灣內衣市場逐漸飽和,負責港澳市場特助賴宜宏表示,未來主力將是大陸市場,奧黛莉以香港為出發點,拓展內地主要城市的市場。
  • 香港竟有人用水管建房子!月租僅3000港幣,你住嗎?
    水管屋由兩條水泥管前後連接而成,面積約11.15平方米,能供應食水和電力,適合一到兩個人居住。(圖片來源:網絡)當他走到水泥管裡面,卻發現水管利於隔熱,內部十分涼爽,都知道香港年輕人買房困難,用水管建房子說不定能造福一代香港青年吶
  • 香港人的居住條件真差,天后鄭秀文的豪宅不如內地三流小區
    說起香港,大家都會認為那裡特別豪華,到處都是高樓,遍地都是名牌店。但實際在那裡生活過的人可能意見相反。大家都知道香港是現代化大都市,但實際上它的地盤特別小,所以它的房價特別高。香港的房價可以說是寸土寸金,房價成為壓在香港人民身上的一個重擔,甚至連明星們住的房子也不是很寬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