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歲末,立城千年的山東省會濟南重磅消息頻現。
時間迴轉到10月29日傍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剛閉幕。參加完會議的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和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並沒有第一時間離京返魯,而是來到位於北京三裡河路附近的中國科學院。
在那裡,劉家義、李幹傑與院長白春禮、副院長張濤等座談交流,並一同出席了《中國科學院 山東省人民政府 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建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合作協議》的籤約儀式,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副省長凌文等一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至此,這項院省市三方共同推動的重磅合作進入了全面提速新階段,濟南向「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目標又邁出重要一步。
12月7日,2020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來到泉城濟南。
劍指創新「策源地」
有外界評論認為,濟南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建設,不僅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具體實踐,還是打造「科創濟南」、實施「東強」戰略的重要載體。
從地圖上搜尋可以發現,濟南科創城規劃建設所指之處,屬於濟南城市新發展格局的「東強」戰略範圍。本報記者注意到,院省市三方合作協議籤署後不久,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旋即到現場調研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建設推進、項目落地情況,現場研究解決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記者注意到,孫立成當時提出,要將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打造成為引領全國的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策源地」。有觀點認為,如若能夠成功打造成為「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策源地」,對於「東強」戰略實施落地具有重要引領、帶動作用。
熟悉濟南的人都知道,這座城市近二十年的建設發展始終圍著著「十字」方針展開。「東強」的前身便是人們熟悉的「東擴」。從「東擴」到「東強」,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背後卻是整座城市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城市格局和未來藍圖的變化和進步。
17年後的新「十字」方針
2003年6月26日,山東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確定了「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的濟南城市空間布局。隨後的17年,濟南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漸次展開,城市發展空間,經濟體量、城市框架、產業布局等顯著提升。
在新的發展階段,單純的擴展空間格局已經無法滿足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必須在原有空間格局基礎上疊加全新的定位、全新的理念、全新的目標,以形成全新的城市發展格局。
2020年7月23日,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確定了「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格局。自此,「新十字」方針開始進入迅速落地實施階段。
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擘畫的藍圖遠不止「新十字」方針。被人們熟知、深入實施的發展目標和遠景藍圖還有——「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發展目標和「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的「五個濟南」發展願景。
之所以從時間和空間上謀劃了這麼龐大的發展體系和目標藍圖,根本上在於濟南從時代大勢、國家大局中認清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戰略謀劃、作出重大部署,並明確提出「鄭州、西安、濟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設」的重要指示要求。
2020年1月3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中心城市」「加快建設」「龍頭作用」「高質量發展」等關鍵詞,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以往對山東、對濟南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的基礎上,對濟南工作的最新定位、最新指示、最新要求,是優化國家區域協調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的重大舉措。
黃河時代的濟南機遇
有外界評論認為,濟南被定位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標誌著濟南真正從大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邁進。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國家戰略層面最高層級的重大區域戰略
這是濟南發展首次納入重大國家戰略層面來推進,可以說是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機遇。
也正因此,從孫立成近期的行程來看,他在高校及社區宣講五中全會精神、參加全會精神培訓班作輔導報告、主持各界徵求「十四五」規劃意見座談會時,必談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深入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要求……在踐行重大國家戰略中展現濟南擔當。
從一系列頂層設計到深入推進的基層實踐,不難看出濟南正站在乘風而起新起點——
從宏觀層面看,有《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引方向,從區域發展來看,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從實踐層面看,有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體系來對標對表,有「新十字方針」作支撐,濟南真正迎來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崛起關鍵期。
實幹步點密集有聲
任何美好藍圖都要靠實幹兌現。為了實現新目標、新使命、新要求,濟南的2020實幹步點十分密集。
為加快打造「智造濟南」,今年7月9日、11月19日,在4個多月時間內,濟南兩次召開加快建設工業強市大會,目標只有一個——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重振「濟南製造」雄風。
作為濟南工業強市建設的標誌性成果、山東先進位造業的重點項目,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項目從開工至今僅280天,就實現了首款產品成功下線。
濟南市再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繼續位列省會、副省級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實現了自2018年以來年度測評「三連冠」,向全國文明城市的「典範城市」邁進。
走南闖北,濟南深化交流合作,北京、上海、雄安、杭州、寧波、鄭州、西安、成都、湘西、武隆、東營等城市或地區,都留下了濟南代表團學習考察、對接協作、洽談交流的足跡和身影。
按照目前這股拼勁兒,濟南走完2020年發展徵程之後,極有可能邁過地區生產總值一萬億元的發展門檻兒。這座千年古城,正在展開鳳凰之翼,趁勢而起。
來源|香港商報山東
編輯|孔雪
責編|鄭富強
發布濟南權威資訊
與您一起,見證濟南發展!
原標題:《「粵港澳媒體山東行•察勢」從「東拓」到「東強」,一字之差濟南發生了什麼?》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