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裡,修身養性是首要之事。
《周易》曰: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換言之,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國慶假期末尾,一條新聞衝上微博熱搜,爾後很快消失。
事件源於百年老校河南大學發布的一則處理意見。
將侯運華調離教學崗位、撤銷行政職務、取消高校教師資格。
單就行事處事來說,無疑是雷厲風行,且毫不手軟。
無怪乎,網友齊齊在線點讚:
「不迴避問題,處理速度快!」
「大快人心,終於沒讓人失望。」
「……」
可是問題來了,侯運華是誰?又發生了什麼事?
資料顯示,侯運華是河南大學文學院碩士生導師,曾多次獲得教學質量獎勵,在2017年被評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博士,教授。
兩個身份合起來,典型的高知高幹分子,妥妥的學霸人設。
8月31日,侯運華約女生小山(化名)「談心」。他先是以導師的身份,與小山談學術,聊考研,話理想。
興頭上,侯某話鋒一轉,問女孩:
「有沒有男朋友?」
「有沒有性經歷?我可以教你。」
「……」
說著,他「自覺」地對小山上下其手,進行猥褻。
之後,女生對於遭到教授的性騷擾感到非常憤怒、羞恥。
但是,她更認為,應該讓冒犯她的人受到懲罰,於是在10月3日報警。
10月4日,開封市婦聯和警方介入調查。河南大學決定停止侯運華與學生有關的教學活動,並成立了調查組。
調查結果出來後,一向硬氣的河大,一紙通牒,將德行淺薄的「教授」掃地出門。
羅斯福說:
「有學問而無品德,如一惡漢;有道德而無學問,如一鄙夫。」
生而為人,如果任由欲望、私心泛濫不加克制,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做人一旦膨脹,厄運便會找上門。
因為潮水褪去,就會發現是誰在裸泳。
有德有才,是精品;無德有才,是毒品。
今年7月,中山大學也曾曝出一則新聞。
起因是中山大學發布的一條通報:
該校教師王曉瑋因教學期間不當行為,調離教學崗位,等待後續處置。
王曉瑋,博士,男,碩士生導師。2009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現任中山大學海洋學院講師。
7月6日,王曉瑋在騰訊課堂授課直播,中途休息期間,他忘記關閉直播。
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
但見,眾目睽睽下,王老師見縫插針,利用直播空當在微信上和女性約X。
於是,一場「私生活」,被眾多學生全程圍觀。
只見他言辭露骨,各種不堪入目的詞彙次第出現;
更為惡劣的,是他給每位約見的女性編了號,從「南沙地產8號」到「南沙地產10號」……
反觀王曉瑋微信好友列表,這樣的「約會對象」還有很多個。
不敢想像,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師,背地裡竟是這樣下流齷齪。
更不敢想像,這場曖昧直播,這位老師的行為,給學生留下怎樣的心理陰影?
想起去年,北大有一位非常「火」的老師,馮仁傑。
而馮老師爆火的原因,和王曉瑋如出一轍。
但不一樣的是,這次事件的起因,是一位姑娘的舉報信。
舉報信中,受害人將馮仁傑與多位女性同時交往、把女性當玩物的卑劣行徑,一一揭發。
舉報信的內容,更是震碎了網友的三觀!
海外歸來的馮仁傑,先是插足別人感情,生生拆散一對恩愛情侶。
之後,以結婚為由,馮仁傑又腳踏N條船亂搞。
善於「管理時間」且精力充沛的馮老師,可以一天與三名女性同時約會!
在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科研壓力之下,無所不能的馮老師可以在不同溫柔鄉中自由切換。
俗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
因愛生恨、由恨生智的姑娘,忍無可忍,取得微信證據後,一封實名舉報信,將馮仁傑精緻偽裝撕開,把他推向風口浪尖。
一時間,關於「北大教師馮仁傑」的口誅筆伐,愈演愈烈。
群情激憤中,向來惜才的北大,一紙通報,將馮老師「抱出」燕園。
我們的財富、智慧、名望、地位,都需要德行來承載。
德可載舟,亦可覆舟。
古人講:「德不稱,其禍必酷;能不稱,其殃必大。」
反觀這些年不斷曝出高校老師行為不端的新聞:
從廈門大學男教授裸照事件,到上海財大錢教授性侵女學生事件,再到寧波大學黃教授性騷擾事件……
終結他們的,不是別的,恰恰是自己低劣的品德。
試想,如果沒有這些不端之行,他們或許還是好老師、好榜樣。
但是,世上沒有如果。
對道德規矩心存敬畏,約束自己,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才是行穩致遠的殺手鐧。
前段時間,浙江衛視總編室原主任陶燕,因違法收受賄賂新聞引發關注。
說起陶燕,很多人可能會問「她是誰?」
可是,她策劃的節目很多人一定看過:《中國夢想秀》《十二道鋒味》《我看你有戲》……
北大畢業生、浙江衛視美女總編……所謂顏值實力雙在線,說的就是陶燕這樣的人。
按理說,以她從事的工作,所處的環境,一年賺的錢可能比普通人多好幾倍。
已經衣食無憂、未來可期,本該專心工作、更加努力以回報社會,卻在當打之年面臨牢獄之災。
怎樣的經歷,讓陶燕自毀人生?
判決書顯示:
2016年,陶燕因資金短缺,向某公司負責人借款投資《春風十裡不如你》。
該負責人為了放長線釣大魚,便以公司名義為陶燕及其丈夫投資,並表示收益所得全部歸陶燕一方。
面對金錢誘惑,陶燕將德行規矩忘在腦後,任自己被貪慾蠱惑,一步一步滑向深淵。
都說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斷頭皇后》裡有句名言:
「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因果循環,世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
所有的不勞而獲,背後都伴隨著代價;所有的人生捷徑,都通往了死胡同。
當財富來得太容易,卻沒有足夠的德行去支撐,不懂得節制欲望,只會迷失了心智,最後被越來越膨脹的欲望反噬。
成年人的生活,不是我們認為的「自由萬歲」。
不懂把握欲望的尺度,自然也無法掌控生活。
當下,我們面臨的誘惑就像商品,五花八門,琳琅滿目。
看過一個洗腦式營銷:
「每個女孩都應該有一隻Chanel口紅,一隻LV託特包;每個男生都應該有一雙AJ,一雙Yeezy。」
一開始,我們也許只是不想Out,想要跟上潮流,證明自己。
但人的欲望是個深淵,最好的東西,永遠沒有上限。
有一則不可思議的新聞。
一個90後女護士,生活很「精緻」:
出門一定要叫網約車,路上隨手來杯星巴克,看到美食就一定要吃;
同事有的首飾包包,自己一定要買;
想去哪個地方,即使只有兩天的假期,坐飛機也要去遊玩。
她說:「有這些東西才感到充實,才有安全感。」
月入8000的她,每月開銷2萬起步,花不起,就借貸。
花唄、白條、網貸……
環環相扣,最後借了幾十萬。
母親先是幫忙還債,不成想,女孩大手大腳慣了,又借了十幾萬網貸。
失望透頂,母親拿出領養證告訴她:你不是我親生的,請走吧。
女孩涉世不深,殊不知這個世界比想像中更加惡毒,看似天上掉下的餡餅,地上實則有無數的坑在等著。
成年人的世界,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今天做了縱慾的奴隸,明天就可能當別人的奴隸。
能夠掌控生活的人,無不是讓自己的德行與欲望、言行、事業相得益彰,彼此成就。
他們懂得做事先做人,時刻提醒自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懂得與人為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作家廖一梅在《悲觀主義的花朵》一書中說:
「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門鑰匙,放縱肯定更不是。」
掌握分寸,恪守道德,才能贏得人生。
德是我們的第一資本,讓人負起了能負的責任,也讓人負起了不能負的責任。
因此,請認真打好手中的「德」字牌,打出大格局,打出精彩一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