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22日對外公布了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並向社會公示一個月。在公布的560名有效候選人中,除了佔多數的來自院校及科研院所候選人外,企業的工程科學技術帶頭人也佔了相當比例,多位企業高管也榜上有名。
中國工程院今年院士增選的總名額不超過60名。新院士將於今年年底前選出。
記者發現,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易小剛,湖南大學羅安、陳政清、曾光明,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鄒學校、單楊,長沙理工大學鄭健龍和湖南農業大學陳立雲都在名單裡。 省農業科學院鄒學校:
讓你在各地都能一年四季吃鮮辣椒
「評審環節非常嚴格,最終能否評上,不得而知。」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研究員鄒學校說。
5月23日下午,鄒學校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提名增選院士候選人的途徑有三條,一是省政府和相關部委推薦,二是三個以上的院士聯合提名,三是中國科協提名。他是經省政府推薦入圍的。
鄒學校介紹,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必須具備多個條件,如候選人的學術水平、研究的項目在全國產生的影響、科研成果是否產業化等。他透露,2009年也曾被提名、推薦為院士候選人。他分析,2009年落選的原因是,「學術影響還不夠大」。
鄒學校研究的領域是辣椒,研究時間長達20多年。可以這樣形容,市場上的辣椒,大部分來自於鄒學校的科研團隊。
湖南的氣候高溫、高溼、寒冷,形成了獨特而豐富的辣椒地方品種。鄒學校的研究工作就是,把外地辣椒優質品種引進來,與湖南本地品種雜交,形成新的品種。品種的使用,一般是逐年退化,所以,鄒學校的科研工作就不能停止。經過20多年的努力,他帶領的團隊在長江中上遊地區收集了1079份辣椒品種資源,是我國辣椒資源保存最多的育種單位之一。
很多人講,現在的辣椒越來越不辣了。這是鄒學校幹的。上世紀80年代末,鄒學校發現了甜椒與尖辣椒(猛辣型辣椒)雜交,出現了一個新的辣椒類型——微辣型辣椒,而且產量極高。這一成果迅猛地推薦到了全國全球許多地方。很多不吃辣椒的地方,開始接觸微辣型辣椒。有人形容,湖南的辣文化在全國蔓延,完全是從這個品種開始改變的。
對於湖南、四川、貴州的人而言,不辣不過癮。鄒學校又將西北的螺絲辣椒品種優化,推出了油閃閃、皺巴巴、脆生生、辣度較高的螺絲辣椒。湖南人最喜歡吃的辣椒炒肉,不用這個辣椒品種,就會枉費那一碗肉。
「我們的工作,就是不斷研發品種,讓大家一年四季、在不同的地方,都能吃上當地產的鮮辣椒。」鄒學校說。
鄒學校參評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類別是蔬菜學。他介紹,目前,中國工程院只有兩位蔬菜專業的院士,分別是黃瓜院士與甘藍院士。
他不認為,因為市場上出現了被汙染、使用激素催熟等問題蔬菜,評審委員會就會對蔬菜院士候選人高看一眼,「都是嚴格按評審程序進行。」鄒學校說。
今年全國入選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候選人約有560位,鄒學校說,最終入選的院士大概就是十個人中產生一個。
辣椒大省能不能出個辣椒院士,只能等待下半年的最終評選結果。記者曾鵬輝實習生曾孝喜張雪松
三一重工易小剛: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帶頭人
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重工執行總裁易小剛作為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帶頭人,進入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
易小剛是湖南武岡人。他擔任三一的首席科學家,主持參與了9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開發的混凝土泵送關鍵技術使國內混凝土機械市場格局由上世紀90年代初外資品牌佔據95%以上市場份額改變成國內品牌市場佔有率95%以上。 記者張冬萍
湖南大學羅安:電氣工程專家
55歲的羅安主要從事的學科專業領域包括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電氣自動化技術與裝備、現代電力系統控制理論與技術等領域。2013年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終身榮譽稱號。 記者謝功梅實習生張雪松
湖南大學陳政清:橋梁抗風專家
陳政清教授是湖南大學985工程首席科學家,1988年開始一直致力於大跨度橋梁和結構的非線性分析和抗風抗震研究工作,主持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科研課題多項,創新成果成功地直接應用於我國幾十座大型橋梁工程。 記者謝功梅實習生張雪松
湖南大學曾光明:捐出獎金資助學生
2010年11月,曾光明教授將所獲「長江學者成就獎」的1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長江環境獎」基金,用以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學生。
曾光明主要從事城市生活垃圾綜合利用、清潔生產工藝和方法、環境系統工程、廢水廢氣治理、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研究。 記者趙晶實習生王渠平
長沙理工大學鄭健龍:攻克「公路癌症」
鄭健龍是我國道路工程領域的著名專家,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他領著全國25家單位的380多名科技人員,針對在公路修建中遇到膨脹土「逢塹必滑,有堤必塌」這一「工程中的癌症」,聯合艱辛攻關,終於「治癒」這一「頑疾」,榮獲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記者趙晶實習生王渠平
省農科院單楊:讓橘瓣罐頭生產更環保
單楊研究員帶領的團隊不但找到了去皮和脫囊衣效果最好的複合酶,還順利將成果應用到企業,用於生產橘瓣罐頭,可減少氫氧化鈉廢水排放。在去年2月8日舉行的湖南省科技獎勵大會上,該項目獲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單楊是湖南攸縣人,現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實習生李亞平記者楊傑妮
湖南農大陳立云:水稻品種專家
陳立雲,男,1949年出生,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種子科學與工程。現為湖南省農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種子協會副理事長,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水稻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組織部聯繫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主持育成的18個水稻品種(組合)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認)定,累計推廣7000多萬畝,新增產值近60億元。 實習生李亞平記者楊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