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2018臺灣藝術博覽會」在臺北世貿一館開幕。近400個攤位上,約百位臺灣及駐臺藝術家,帶來繪畫、陶瓷、布藝、手工等逾千件展品。其中,20餘家主要來自廈門的大陸藝術機構參展。
來自福建省的陶瓷藝術大師李錦峰,從事雕塑20餘載,一直致力於傳統陶瓷雕塑的當代傳承與藝術創新。首次攜30餘件個人作品來臺參展,李錦峰說,感受到臺灣同胞很熱情。
他介紹,早期福建德化窯雕塑以佛造像為主,現代則多做減法,除了傳統元素外,創作上偏重當代審美意識的表現。白瓷不張揚也很經典,是他創作的首選材質。此次參展作品多為以白瓷為主的侍女和佛造像。李錦峰說,希望通過參展,加強與臺灣當地陶藝家的交流互動。
【同期】參展人 李錦峰
把我們德化窯推介到臺灣來,再一個我們也希望說能夠跟當地的陶藝家進行一個交流和互動,比如說臺灣的鶯歌窯很出名,然後展覽完之後,我應該也會到他們那邊去學習一下。
【解說】上海繪真堂總經理王琛也是第一次來臺參展。此次帶來20餘幅栩栩如生的傳統重彩工筆道教神像畫,最小的不到兩尺,最大為六尺掛軸,均使用傳統生物顏料繪就。由於繪畫精細,通常一季度完成作品僅七、八張。王琛表示,自己很早就有來臺交流學習的想法,希望通過這次機會,更多了解臺灣的藝術。
【同期】參展人 王琛
我還是很希望跟臺灣的那些藝人,然後一些會畫神像的一些師傅,做一些交流,昨天我們去了那個保安宮臺北的,然後故宮也去看了一下,然後再就是龍山寺,晚上順便逛了一下,可能就是會展結束以後會詳細地去走一走。
【解說】臺灣經典柴燒陶瓷藝術名家徐清治,帶來柴燒作品400多件。他介紹,柴燒陶瓷最大的特色就是不上任何釉料,通過四天三夜柴燒,由天然落灰燒制而成。因成功率只有五、六成,所以相對比較珍貴。他說,自己經常參加海峽兩岸的相關展覽和交流活動,年均赴大陸六次。
【同期】參展人 徐清治
目前大陸還是比較流行這個紫砂,那經過我們這幾年臺灣的柴燒的一些老師們,到大陸不管是推廣也好,展覽也好,慢慢地現在大陸比較能夠接受,我們臺灣的柴燒。
徐清治也表示,希望未來兩岸在相關領域有更多交流。
據悉,此次博覽會以「幸福藝術 幸福臺北」為主題,展期五天,分為藝術家專區、手創藝術區、臺廈裝飾精品區三大展區。除藝術品展出之外,還將舉辦藝術講座、藝拍嘉年華、兒童慈善繪畫義賣等多場活動。
範思憶 臺北報導
責任編輯:【劉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