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栽培草莓病害有灰黴病、白粉病、炭疽病、黃萎病等。
1、灰黴病:發病適溫為15~25℃、相對溼度90%以上,草莓開花期至採收期最易發生。陰雨多、光照弱、溼度高時易發生。
症狀:以危害花器和果實為主,也能危害葉片。花器染病、花萼上出現水漬狀斑點,後發展成橢圓形或不規則病斑,並蔓延至子房和幼果,溼度大時,病部產生灰褐色黴層。果實染病,主要發生在青果期,從柱頭侵人產生水漬狀,後形成淡褐色病斑,最後果實軟腐,產生灰黴層,果實易脫落。葉片染病,症狀與花器基本相同。
防治方法:深溝高畦,地膜覆蓋,加強棚內通風降溼,及時清除病殘老葉和病花、病果。發病初用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1 000~1 500 倍液、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倍液交替防治,每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2、白粉病:發病適溫為16~25℃、相對溼度80%以上。通風不良、密度高、氮肥施用過多或長勢較弱時易發生。
症狀: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葉片發病初期先在葉背產生白色粉狀小圓斑,後擴大為不規則、邊緣不明顯的白粉狀黴斑。嚴重時,白色粉狀黴層布滿整張葉片,葉片捲曲直立,葉色褪綠、變黃。果實染病初期在果面產生少量白色粉狀小斑,擴大後呈不規則厚粉斑。果形小、無光澤、口味差,失去食用價值。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高畦深溝,地膜覆蓋,加強通風透光,及時清除病殘老葉、病果。發病初用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1 000~1 500倍液、62.25%仙生可溼性粉劑600倍液、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 500倍液、12%晴菌唑EC2 000倍液、4%朵麥可SC1 500倍液交替防治,每5~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3、炭疽病:發病適溫為28℃左右,以7~8月份高溫期危害苗期為主。草莓長勢較弱時易發病。
症狀:在葡匐莖、葉片上產生黑色凹陷病斑逐漸擴大至莖或葉柄的四周。溼度大時病部會產生黴斑,莖與葉片極易折斷,直至凋萎枯死。根莖部染病,植株整株枯死,根莖部外側變成褐色。
防治方法:繁苗田選擇水旱輪作,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田塊,高溫季節採用避雨遮陽育苗,保持田間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溼度。發病初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30%多氧清水劑600倍液4%朵麥可SC1 500~2 000倍液交替防治,每7天1次,連續2~3次。
4、黃萎病:在連作田塊易發病。
症狀:發病初下部葉片葉脈間產生淡黃色斑點逐步發展至半邊或全葉變黃,初期病葉白天萎蔫,傍晚恢復,葉色由黃變褐,葉緣向.上捲曲,直至枯死脫落。病害向上發展,可以至全株萎蔫。發病植株矮小、果實小而少,內部有褐色條紋。莖基部腐爛,莖和根部維管束變成褐色和棕褐色。
防治方法:與水稻輪作1~2年以上、增施有機肥,及時拔除病株銷毀。發病初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灌根,每7~10天灌根1次,連續2~3次。
本期內容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覺得有用,請在下方點讚、關注,轉發給更多好友,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