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1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關註上海科技,領略科技精彩
今天是2019年的最後一天,21世紀10年代的最後一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隨著年紀的增長,總覺得時間越來越快。
有人可能會認為,因為當人們成年後,會變得忙碌,從一個目的地奔波到另一個目的地,沒有機會靜下心來留心其過程,所以才覺得時間過得好快。這樣的觀點也不乏其合理之處,而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科學家,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他們認為這與時間無關,和我們的大腦有關。
沒錯,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並沒有加快,而是你的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下降了,你能體驗到的時間將會越來越少。這一觀點是由本星期發表在《歐洲評論(European Review)》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提出的。
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者阿德裡安·貝揚(Adrian Bejan)認為,實際時間和我們的「心理時間」之間的差異,是導致我們年齡越大感到時間過得越快的原因。
首先,大腦接收新事物的多少,決定著大腦對時間的感知
在我們小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是新鮮的,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新信息。新信息使我們的大腦處於高度活躍狀態,所以我們就會感覺時間很慢。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能夠認知的新鮮事物越來越少,沒有了新信息的刺激,大腦會感覺時間流逝很快。研究發現,那些在退休後仍然不斷學習新知識的老人感覺時間流逝的速度比普通老人的感覺慢得多。所以,你想時間過得慢一點,就多學一些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就好像安排一些活動會感覺時間很慢,而賴在床上,則覺得天很快就黑了。
其次,大腦對心理感知的處理速度,決定著大腦對時間的感知
我們所聽到和看到的一切,都會在形成一種心理感知,而後大腦則對這些心理感知進行處理,最後做出反應。在年輕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對於心理感知的處理效率是很高的,我們更容易對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做出分析反應和判斷。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對於心理感知的處理速度變慢,我們對於所看到的、聽到的事物會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夠得出必要的結論。當大腦單位時間之內所能夠處理的問題變少之後,我們就會感覺到時間加速流逝了。
最後,大腦的複雜程度,決定著大腦對時間的感知
從出生開始,我們的大腦就處於不斷的發育之中,起初,我們的大腦是相對簡單的,而隨著成長,大腦的神經連接以及信息傳輸會變得越來越複雜,當然,這種變化是為了能夠讓我們對問題作出更準確的判斷和分析。然而,大腦越複雜,則越會讓我們感覺時間在加速流逝,特別是當我們處於老年之後,大腦功能開始退化,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越來越低,這又會進一步加快我們對時間的感知。可見,時間在我們的心理變得越來越快是必然的,也是真實的。
貝揚曾在一份聲明中提到,「當我們感知到眼前的圖像發生變化時,人類的大腦才會感知到時間在變化。」換句話說,當我們看到水在流,鳥兒在飛,人在走等物體變化的景象時,我們的大腦才感知到時間在流逝。如果我們處在一個空無一物的空間裡,我們是很難感知到之間在變的。
在他的論文中,他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感知到心理圖像變化的速度會降低」,而由於孩子們每秒能比成年人接受和處理更多的心理圖像,因此他們的日子就好像被塞滿了更多的時間,因此我們在孩童時期才覺得「日子總過得太慢」。
很早以前科學家們就發現,人的眼睛其實一直在移動,一旦它們處理完一個物體的圖像,就會把焦點轉移到其他物體上。這種快速的眼球運動稱為「眼跳」,並被稱為「注視」的短暫靜止時間隔開。
一個普通成年人的眼睛每秒會進行3到5次掃視,在每一次掃視之後,都會有300毫秒到500毫秒的「注視」時間。然而,兒童的「注視」時間明顯較短,因此他們能夠進行更多的掃視,每秒「拍攝」到更多的圖像。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大腦發展出越來越複雜的神經網絡,這意味著視覺信號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到達大腦的各個區域,簡而言之就是,大腦處理視網膜接收到的信息的時間開始變長了。
形象來說,就像一臺正常的電影攝影機,每秒能拍攝到24幀的畫面,電影裡的人物的動物看起來都很正常。一旦讓攝影機減少了每秒的幀數,電影裡面的人的動作看起來就會快很多。
時間沒有變,變的是我們。都說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能體驗到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對於每個成長的人來說,時間也變得越來越寶貴了啊。
原標題:《科普 | 一年又過去了,為什麼覺得時間越來越快了?》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