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廖慧清
老家在蓮花,一座古老的贛西小縣,歷史悠久,物產豐富。這裡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小縣,有許許多多的美景和美食。
來過蓮花的人都知道,蓮花人善於吃辣更不怕辣。雖然我不太吃辣,但不能阻擋我對蓮花美食的熱愛。蓮花血鴨、蓮花小炒肉、冬筍炒臘肉、辣炒田螺,這些以辣為主的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蓮花的家常菜,到蓮花做客都會品嘗到這些美味。
外地人去了蓮花,如果說沒有吃到正宗的蓮花血鴨,很多人會深深惋惜。在蓮花縣城餐館,血鴨是地道的招牌菜,走進餐館,老闆會問你,「乃哩(帥哥),來只蓮花鴨崽哩(血鴨)不?我們做得很正宗」。
而真正土生土長的蓮花人,無論在何時、何地都不會忘記的一道美食,就是蓮花血鴨!
對我來說,蓮花血鴨是一種思鄉的情結,一種心靈的慰藉,一種理想的堅持……因為,我們都生長在這塊老土地上,每次吃血鴨,都會有一種熟悉的的味道在舌尖,因為蓮花血鴨的味道是老家的味道,更是親情的味道。
做蓮花血鴨,必用蓮花麻鴨。
記得小時候,我們村裡家家戶戶都養鴨子,我家也養了一群鴨子,估計有二十來只,是那種褐色麻點的土麻鴨。我放學回家最興奮的事就和小夥伴們一起放鴨和放牛。春天來了,江南大地,鳥語花香,此時正是老家農耕的季節,也是家裡人養鴨的好時節。鴨子從鴨圈裡放出來,首先是趕鴨往離家不遠,靠近良坊養路隊馬路邊上的平安湖。到了平安湖邊,鴨子奮力扇動著翅膀,從湖邊上急速躍入水中,撲通撲通地濺起水花,場面甚為壯觀。我把老黃牛栓在附近山頭的茶樹林裡,讓牛吃周圍茂盛的野草,然後返回來守著鴨群,看著鴨子在湖邊嬉戲遊玩直到夕陽西下。傍晚黃昏,牽著老黃牛,趕了鴨仔和小夥伴們一起嘻嘻哈哈地回家。春季在水稻禾苗封行時,老家每家每戶把鴨仔趕進稻田裡。入田的鴨仔在水中覓食,偶爾把嘴迅速啄向禾苗,飛蛾不經意間就吞食了。鴨子在田裡爬行或遊走,水稻田的一些稗草、雜草便可浮上水面。老家人養鴨還真智慧,不僅僅可以爆炒血鴨美食,還可利用鴨仔去耘田、除草、捉蟲。
逢年過節,母親總會挑選自己家養的肥壯大麻鴨,精心地烹製一道血鴨犒勞我們幾兄妹。那時的我認為,血鴨那是世間最可口的一道菜了。我最喜歡啃鴨翅膀和鴨爪,香而不膩,耐得起咀嚼,還有些甜味。狼吞虎咽後,還會嘴饞地舔一舔殘留手上的鴨血,最後倒碗米飯在吃剩的血鴨碗內,攪拌攪拌,可真是人間美味呀!
高中畢業,我考上了北方的一所大學,離開了老家。獨在異鄉為異客,在北方上學的那七、八年裡,曾經有一段日子較為不順,前途迷茫,情緒低落,而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霓虹閃爍,偌大的城市被裝扮得詩意盎然,但我卻無心欣賞,滿眼的繁華卻沒有屬於我的那一份。校外的餐館很多,就是不見「蓮花血鴨」蹤影。對血鴨的思念就像荒草一樣在我心裡時時蔓延。家裡的味道,就這樣一絲絲,一縷縷地留在我的記憶中!而記憶就融化思念家人的味道裡,任由一點點的思念,牽引出無盡的思緒,靜靜地,獨自想念……我在想念血鴨的時候,增添了一種對親情和家鄉的眷念,更增添了一種對理想的堅持。
研究生畢業後,我分配到了南昌工作,認識了不少老鄉。聽老鄉說,在南昌的撫生路,有位老鄉開了家「蓮花血鴨館」。下了班,約幾個老友,打個的士,便亟不可待地奔赴那家血鴨館。血鴨館就在撫生路街邊小巷子裡,好遠就能看見不太顯眼的招牌,血鴨館是靠街邊的一樓民房改造的,記得門口上方搭了一個雨棚。在外漂泊,我猛然發現在南昌的老鄉還真不少,江湖冷暖,人生際遇不同,出門在外,唯有家鄉美味同行,生活才得以充滿快樂與自信。
其實,南昌的血鴨做得也不太正宗,僅僅是採用了蓮花血鴨的製作方法,而真正的蓮花血鴨在選材上很有講究,必須具備四個條件,即蓮花的麻鴨、蓮花的辣椒、蓮花的米酒和蓮花的茶油,所以也只有在蓮花老家才能吃到最正宗的蓮花血鴨。當然,我不是美食家,不會挑肥揀瘦,能有符合自己口味的血鴨就心滿意足了。
幾年前,我在南昌還有過一次炒蓮花血鴨的軼事。
我老哥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北方工作,由於路途遠、小孩小,來回頗為不便,好幾年沒有回老家過春節。那年春節後,母親過來南昌幫我們帶小孩,特意從老家帶來了幾隻鄰居家養的麻鴨和山茶油,而老哥正好在鄰省出差開會。聽說母親過來了,他在電話裡嚷嚷說,好想吃蓮花血鴨,特意中午抽空飛到南昌來。母親年紀大了不能親自下廚,我臨危受命,自知廚藝一般,暗暗叫苦。
母親在旁邊耐心教導,我採用上西的鹽鴨做法,依葫蘆畫瓢,小心翼翼地殺鴨放血,用鹽水發血調成糊狀,切了半碗老家帶來紅辣椒,將剁成小塊的鴨肉稍炒幹水份,再放入紅辣椒炒燜約二十分鐘,湯汁快炒幹時燴入加了蓮花老酒的鴨血,快速翻炒後迅速起鍋,糊狀的血汁恰到好處粘在鴨塊上。我大喜過望,大功告成,這是我炒的最好的蓮花血鴨傑作!色是辣椒的鮮紅和鴨血的暗紅混合後的不豔不暗的碳黑紅,香是鴨肉、鴨血經爐火作用互相滲透後的獨特濃香,味中有辣椒和蒜頭的爽辣,也有蓮花老酒滲入鮮嫩鴨肉後的甘醇。
面對一碗色香味俱佳的蓮花血鴨,誰能忍住不舉筷?
我老媽牙口不好,鴨雜歸老媽,鴨頭哥哥最愛吃,上嘴下嘴都歸他,哥哥豪不客氣地搶了去,而我小孩早已把鴨腿夾到了自己的碗裡,而我喜歡用血鴨拌飯吃,血鴨的湯汁同樣鮮美。一家人其樂融融吃著這樣的美味,聊著這幾年家鄉的往事。席間,我們倒了點蓮花老酒,吃著血鴨,聊著過往,好像我們又回到了童年、少年,回想青春和夢想……我們吃出了大山的味道,微風的涼爽,陽光的溫暖,少年的純真,當然還有家鄉的味道,親情的味道,堅持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思念、理想等情感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頭,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但綻放在舌尖上的美味,讓我們感知一種別樣的情愫,我們在享用血鴨的時候,回顧一段段難忘的往事,更能感受到兒時的那種濃濃的情義和親情。
往事如煙,揮不散的是塵封的記憶。有些事情,有些地方,雖然看起來平平常常,但足以讓人一輩子難以忘懷。在我心裡,蓮花血鴨已經不是一種美食,而是一種思鄉之情的寄託,一張思念故鄉的信箋。曾經有人說,所謂鄉愁,大概就是味蕾懷念家鄉美食的味道!蓮花血鴨是蓮花人的一種情結,無論男女和老少,血鴨情結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中,又融入了我們的血脈,而血鴨給了我一種思鄉的情結,一種心靈的慰藉,一種理想的堅持,讓人有一種心有靈犀的思念和自得其樂的怡然之情。
作者簡介
廖慧清,碩士,蓮花良坊人,現供職於省直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