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輪椅女孩」收到青大首封錄取通知書,她最大的心願居然是……
文/半島記者 孫雅琴 圖/半島記者 賈馨儒
她是媽媽最心疼的小包袱,從小就患上脊肌萎縮症,媽媽放棄工作十幾年陪讀至今;她又是媽媽最驕傲的支柱,以理科592分的高分考入青島大學,成為青大應用心理學專業的省內最高分。8月2日,半島都市報6月25日獨家報導過的平度「輪椅女孩」蔡東曉收到了紅彤彤的錄取通知書,這是青島大學今年發出的第一封新生錄取通知書,上面還有校長夏東偉的親筆籤名。青島大學不僅破例給母女倆安排了一間單獨的宿舍,還把陪讀媽媽也「錄取」了,讓她在學校邊工作邊照顧女兒。
收到青大的第一封錄取通知書
8月2日上午,記者來到平度蔡東曉家裡的時候,她正在茶几上看漢英雙語的《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旁邊還擺放著一本《牛津詞典》,閱讀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她就查閱詞典,然後認真地記錄在書上。「知道今天學校要來送錄取通知書,她一大早就起來了,雖然沒有怎麼說話,但還是很激動的。」媽媽劉淑玲幫她梳好辮子抱下床,她挑了件淺色的短袖衣服,漂漂亮亮安靜地等待著。蔡東曉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很有規劃,她說希望利用假期時間多提高一下英語能力,等上了大學之後儘快把英語四級考過。
蔡東曉收到通知書。
「蔡東曉,我們來給你送錄取通知書了!」上午10時許,青島大學副校長劉彩雲等一行人親自把錄取通知書送到了蔡東曉家裡,蔡東曉今年高考成績理科592分,超出青島大學理科普通批錄取線34分,被青大應用心理學專業錄取,是該專業的山東省最高分。蔡東曉的雙手不太靈活,但她還是小心翼翼地親手拆開了盼望已久的錄取通知書,認真地讀著上面的每一個字,眼裡滿是幸福的淚光。
這是青島大學今年發出的第一封新生錄取通知書,上面有校長的親筆籤名。劉彩雲一起帶來的還有書記、校長為蔡東曉精心準備的《讀大學,究竟讀什麼》《時間簡史》等四本書籍。看著青大老師的良苦用心,懂事的東曉不停地向老師們致謝。女兒開心的樣子卻讓一旁的劉淑玲漸漸紅了眼圈,跟記者講起了東曉小時候的故事。
收到通知書,蔡東曉和媽媽十分開心。
媽媽陪讀12年,風雨無阻
東曉一歲多就能自己走路,可走路時總是晃晃悠悠的走不穩,當時劉淑玲沒有在意,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走得穩了。一直到3歲時,東曉被確診為脊肌萎縮症,父母帶著她跑遍全國的各大醫院,家裡負債纍纍、生活困難。小時候,她還能在劉淑玲的幫助下自己走路。到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因一次意外摔倒,東曉從此就再也沒能站起來。但禍不單行,6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奪去了她父親的生命。從此以後,劉淑玲就成了女兒的貼身「拐棍」。「東曉從小就很聰明,不到兩歲時就能背唐詩。後來確診了她的病情,我就經常騎著自行車帶她去做康復訓練,在路上她能把路邊門頭房上的字全記下來。」說起女兒小時候,劉淑玲的臉上浮現出一種幸福。
很快到了東曉上小學的年齡,劉淑玲身邊的朋友了解他們家裡的情況,有人建議她把東曉送去特殊學校上學。「那個學校大多是智力有障礙的孩子,可我們家東曉這麼聰明!」劉淑玲不幹了,從那時起,她便開始了「陪讀媽媽」的生活,整整12年。從小學、初中,再到高中,劉淑玲的臉就是學校的出入通行證。每天早晨,劉淑玲騎著自行車或電動車載著女兒來到校門口,停好車,將女兒抱起蹣跚走向教室。中午,再把女兒接回租住的「家」中,下午準時送女兒上學。到了高中每天晚上下晚自習後,再把女兒從教室抱出來,放在後座上,騎車帶著女兒回到家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劉淑玲從未讓女兒遲到過一次,從未落過一堂課。
收到通知書,蔡東曉和媽媽十分開心。
在女兒的病情確診之後,原本有穩定工作的劉淑玲還辭去了原來的工作。這些年為了生計,劉淑玲換過不少工作,但無論換什麼工作,劉淑玲的條件只有一個,就是不能耽誤接送女兒上下學。最近幾年,劉淑玲一直在做保潔員的工作,「苦點累點沒關係,關鍵是時間比較寬鬆,能照顧她」。
怕給別人添麻煩,早晨從不喝粥
儘管身體上的病痛無法逆轉,但劉淑玲卻很重視女兒的心理健康,她常常和女兒談心。有時候女兒說的一些話總會讓劉淑玲感到心酸:「媽媽,你說我以後能幹什麼呢?」每每這個時候,劉淑玲都忍著淚水告訴東曉說:「你可以做很多事,可以當醫生,可以當教師,可以當公務員,只要你好好學習,你就會有無數條道路可以選擇。」正是因為有了劉淑玲的這些鼓勵和關愛,小東曉漸漸成長為一個熱情、開朗、堅強的女孩。雖然東曉肌肉沒有力氣,寫字相當吃力,速度要比別人慢很多;雖然東曉身體狀況也不好,不能經常熬夜,每天晚上11點前一定要睡覺,但她在這樣的身體條件下,學習成績卻一直十分優異。中考時,她以普通班第一名的好成績考入平度九中。
青大老師和蔡東曉交流。
學校為了照顧她,這個班的教室始終安排在一樓。在班級裡,她的成績也一直是前三名,常常給同學耐心講解難題,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但她自己卻不願給同學們添麻煩。「東曉早晨吃的很少,從來不喝粥,也不喝水,一個上午都很少喝,因為要上廁所不方便。」劉淑玲告訴記者,對女兒來說,上廁所是一件興師動眾的事情,會影響到班裡的其他同學,這也是女兒不願意的,所以她總是忍耐著。
而在同學們眼中,蔡東曉一直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物」。「她就是一個榜樣,班上要是誰開小差或者不好好學習,看到蔡東曉那麼認真地學習,也會為自己感到不好意思的。」班裡一名男生告訴記者。
最大的心願是媽媽能跳跳廣場舞
蔡東曉理科成績很好,很想報考藥學相關專業,可是打電話諮詢了好幾所院校,學校回復她這個專業不只是學習理論知識,也涉及一些解剖等實操方面的學習內容,這是東曉的身體條件所無法報考的。面對這樣的結果,劉淑玲感到十分難過,「這麼多年的苦難熬過來,我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到頭來,女兒卻不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專業,我感覺特別愧對於她。」東曉也說,她一直都告訴自己,別人能做的自己也能做,所以她從不叫苦,但沒想到最後的專業報考還是要受制於身體條件。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她決定報考青島大學的應用心理學專業,「我覺得心理不健全比起身體不健全要更嚴重。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到其他人,延續大家給予我的愛。」最終,她在第一個學校志願、第一個專業志願上被青島大學的應用心理學專業錄取。
「蔡東曉曾經給學校打電話諮詢過報考專業的問題,從那時開始我們就開始關注她了。」青島大學學生處處長解濤說,了解到東曉的身體情況之後,學校校領導還特意開過討論會,決定免去東曉大學四年的學雜費,給母女倆在學校裡單獨安排一間宿舍;還給東曉媽媽一份後勤工作,既有收入又方便照顧女兒。開學時,學校會派專車去接母女倆到校報到。教學樓的臺階近期也將進行改造,方便輪椅進出。
即將踏上大學的新徵程,蔡東曉希望自己能加入幾個社團,多交幾個好朋友,學業上也會努力繼續考研。未來的生活,她也將繼續在青島大學的校園裡與母親相依為命。面對記者的鏡頭,東曉說她最大的心願是希望日後能找到一份養活媽媽的工作,多賺點錢,讓媽媽過上好日子。「希望我的媽媽也能像其他人的媽媽一樣,擁有自己的生活,多跳跳廣場舞。」蔡東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