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上圖,成績單。
2018年3月15號開始全職備考,直到5.15號,中間有些情緒,備考不在狀態,所以備考時間儘量趁早,最好高估不要低估,留出旋轉餘地。
本人非會計專業,2017年有備考過注會,17年注會考試成績為52分,所以會計有基礎但不紮實。會計實務科目大概用了兩周的時間,主要因為第一章會計概述、第七章管理會計、第八章政府會計之前沒怎麼接觸,特別是第八章,內容多,難度相對大,就多花了些時間,其他章節,基本上一天一章。後面百分之八十的時間用在了稅法。因為之前沒怎麼接觸過稅法,雖然容易,但總是看起書來清清楚楚,做起題來迷迷糊糊,稅法考得細,有些稅種之間還挺容易混淆,還是要多做題多總結。比如說,第一道單選題印象深刻,讓選出房產稅、契稅、土地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哪個屬於免稅的,這個都是和房子有關的,如果沒有總結,還是很容易選錯的。
輔導教材前期主要用了輕一,知識點系統詳細,直接當教材用了。4月份把輕一看完後,覺得有點簡單,根據別人的推薦然後又買了輕二(章節練習)、輕四(模擬卷)、輕五(知識架構圖),題目沒有做完。實際上用輕一、輕二、輕四夠了。理論上,輕一側重基礎,輕二比輕一的題難不少,適合提高階段的練習,輕四適合考試前練習,但在刷題的時候並不是按這麼嚴格的順序來的,我首先做輕一,然後直接模擬題,查漏補缺,找出薄弱點,然後對症下藥,用輕二的練習進一步鞏固。
在2017年學注會的時候,停工損失和廢品損失一筆帶過,容易錯,看到就有陰影,在初級職稱上就很系統很詳細,茅塞頓開。如果想在會計這條路上走下去,個人覺得還是打好基礎,弄清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好點。還是那句老話,在江湖上混,欠的遲早都是要還的。\(^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