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梁樂)近日,由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簡稱新疆生地所)劉國軍等人編寫的《梭梭自然更新與維持生態學》出版發行。
這本專著以梭梭為研究對象,對其自然更新與維持進行詳細論述和總結,為恢復和重建梭梭群落提供科學支撐。
據了解,梭梭是綠洲農田天然生態屏障的重要組分,極具生態價值。在我國,梭梭主要分布於新疆(佔全國的73.35%),併集中分布於準噶爾盆地。近年來,隨著梭梭荒漠肉蓯蓉人工接種技術的突破,梭梭已躋身經濟作物行列,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強烈幹擾下,部分荒漠區的梭梭植物群落退化,風蝕荒漠化問題凸顯,嚴重製約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恢復重建梭梭植物群落勢在必行,而梭梭自然更新方式和機制研究則是重要科學理論基礎。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A類先導專項「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等相關林業項目的合力支持下,新疆生地所沙漠研究團隊高級工程師劉國軍、研究員張希明等科研人員,以梭梭為主要研究對象,在荒漠區進行了長達十餘年的野外研究工作,提出了荒漠植被保護、恢復與可持續發展的適宜新思路和新方法,其核心思路是採取「近自然」方式,促進自然恢復,實現自我維持。在眾多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寫了專著《梭梭自然更新與維持生態學》,近日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據了解,該書對梭梭的自然更新與維持進行了全面研究與系統總結,內容涉及梭梭的分布區及研究進展、梭梭自然更新早期階段的種群生態學基礎、自然更新過程(種子特性、種子萌發、幼苗建成)、逆境適應機制、植被管理與持續利用技術等。該書的出版將為溫帶乾旱荒漠植被恢復重建和後期管護提供理論依據,也可為政府和相關部門決策與管理提供科技支撐。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