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記者李彬胡公崗閱讀提示|近日,市民張女士向記者反映稱,她發現今年上初一的兒子在家庭作業中能答對的原題,在考試中卻答不上來,經過詢問,她才知道兒子在手機裡下載了一款軟體應用,只需要將題目拍照後通過軟體上傳,不一會就能得到答案,還有詳細的解題步驟。張女士對這種軟體非常擔心,擔憂孩子會利用軟體簡單地應付作業,學不到真知識。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手機軟體?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反映 孩子學習不用腦 手機拍照抄答案
「前幾天我兒子把數學考試卷子拿回家讓我籤字,我發現其中一道他沒答出來的試題是他家庭作業中的原題,而且他在作業中答得非常好。」張女士告訴記者,她發現兒子平時題目都會做,但考試成績總不是太理想。「在追問下他才告訴我,很多題都是用解題軟體幫他做出來的。」張女士說,兒子告訴她,解題軟體只要手機支持下載,把題目拍照後通過軟體上傳,不一會就能得到答案,還有詳細的解題步驟。
「直接在手機上抄答案,孩子能學習好才怪。」張女士對記者說,現在智慧型手機在校園普及率都不低,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差,利用軟體應付作業,家長和老師無法真正了解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體驗
對此,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類似張女士兒子所使用的解題軟體竟有10多款,而且有的軟體下載次數達24萬餘次,其中一款名為「解題小能手」的軟體,明確指出「85%的題目30分鐘內解答,9%的題目60分鐘內解答,5%的題目,可以秒殺。」
隨後,記者隨機挑選了兩款軟體進行下載發現,分別採取拍照上傳(五年級數學應用題)和對大致內容描述(初三物理題)的形式向解題軟體「求助」,其中一款軟體1分鐘後就給出了答案,而且還標註有詳細的解題步驟。而另一解題軟體則標註「只解答數學題」,而且只能花費積分向老師提問,記者花費20積分提問了一道初二數學題,16分鐘後就收到用戶名為「羅某某老師」給出的答案及詳盡的解題步驟。同時,記者體驗時也發現,在軟體「我要回答」板塊裡,同一問題,不同回答者給予的答案也不同,甚至連選擇題也有不同答案出現。
聲音
解題軟體名頭多 最快1分鐘內「解題」
學生、家長、老師各有說法
學生隨時答題解惑不排除照抄答案
「爸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這種神器真是太棒了,為什麼不早點出現。」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多數學生對「解題軟體」的誕生都有一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心態,只恨它出現得太晚。「回家做作業遇到不會的題,沒法問老師也沒法和同學一起討論,家長也解答不了時,就可以拍照上網向學霸和老師提問,得到答案解題思路。」今年上高一的丁姓同學說,這種軟體就相當於一個家教老師,可以隨時隨地幫他答題解惑。但丁姓同學坦言,有時他也會僅僅只是照抄答案,不思考解題方法。
家長孩子過分依賴軟體違背學習本意
「這樣讓某些想偷懶學生省去思考的過程,對成績的提高不是什麼好事情。」今年孩子上五年級的李女士說,軟體讓孩子少了自我思考的過程,我不同意孩子用這種軟體。
「這種軟體的存在就是讓孩子的大腦『生鏽』,依賴別人的智慧。」市民陳先生說,學習的意義在於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但如果孩子遇到不會的題,身邊又沒有人可以解答,解題神器能夠提供思路,也不失為一劑良方。但因此導致學生過分依賴,而變得懶散,就違背學習的本意了。
老師軟體有利有弊關鍵靠學生自覺
「我認為這和孩子們的自律能力有關,這件事應該分年齡段來看。」洛陽市第五十一中學張文娟老師說,小學階段接觸手機少,家長對孩子監督嚴,解題軟體不會太盛行,但初、高中階段的學生用手機者居多,而且喜歡接觸新事物,這就導致一些自控力不足的學生使用此類軟體,來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但這種軟體在一定意義上也給學生提供了能隨時幫學生解答問題的輔導老師,幫助他們學習。」張文娟說,但這無法和現實中的老師相比,因為它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解題軟體對於老師和家長來說也是件好事,因為老師和家長有時候也會遇到難題。」新安縣李村一中邵燕老師告訴記者,學生不懂就問是好事,但得到解答後一定要學習解題思路,變為自己的知識,把原本多用於通訊和娛樂的手機變為學習機。「在學校時,學生還是儘量別使用解題軟體,有問題可以直接找老師解答。」邵燕說
對此,河南省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洛陽分校校長張勝輝認為,對於這類解題軟體,關鍵要看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如果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比較高,那還可以,尤其是遇到一些疑難題時,就會起到極好的作用。
(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