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人把軟體和系統測試預算的分配講清楚了!

2021-02-13 Testin雲測

對於眾多的企業信息官來說,他們每年都需要去為新一年的預算做分配,但如何才能夠真正地做好預算的規劃與合理分配呢?

坦率說,企業的預算分配是一個技術活,科學合理地進行預算分配,一方面能促進企業經營目標的完善,減少企業風險和財務風險;另一方面也能夠為企業發展提供核心競爭力。

 

這不是某個人的臆想之語,而是切切實實關乎每一個現代企業正常發展的必要措施。

我國古代講究「務本節用財無極」,意思是說,一方面致力於生財的根本,努力創造財富;一方面有計劃地合理消費,節約開支。這樣,財富就會不斷積累,無限豐富。放到一個企業裡也是如此。

務本是指企業做好擅長的事,不屬於核心業務或者不擅長的事情可以交給其他服務商來做;節用就是節約成本,翻譯過來就是「降本增效」。也就是說,務本是前提、降本增效是核心、「財無極」是理想。

遵從著這樣一個原則,企業的經營發展就會長久進行,甚至於完成當下熱崇的數位化轉型。

俗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或者聽到這樣的案例:企業的某個部門既想要降本增效,又想要預算花的有價值。但由於前期的預算沒有做到精準分配,稀裡糊塗的結果就是在採購物料或者執行其他項目時,錢不夠了,只能硬著頭皮向上申請預算。

數據顯示,預算申請得到審批一般需要一定的周期,小公司的審批可能是3天,大企業的流程至少需要半個月,這由此在中間耽誤的效率和時間成本也是不可估量的。

 

那麼,有沒有一種預算分配模式,既可以做到降本增效,又能夠將預算分配的精準完美呢?

 

我們拿數位化轉型中的企業為例。很多數位化轉型的企業在做預算時,往往認為採購一套系統或者某個軟體就能完成。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數位化不僅僅是對小規模的效率的提升,而是內部經營思維的改變,不再將數位化轉型視為成本中心,不再將數位化轉型中用到的雲測試當做一種備選模式,而不是去思考真正的降本增效和最適合當下時代的模式。

根據案例,企業在數位化轉型和新興技術手段的應用上應該更加大規模性。換句話說,企業的信息官和決策者應該加大數位化領域的預算,將錢花的更有價值。

 

具體到業務上來說,企業的信息官和決策者需要考慮數位化轉型中的雲測試模式究竟該增加多少的預算,增加多少的比例。

 

先給不熟悉雲測試的讀者科普一下,「雲測試」模式在2011年由Testin雲測開創,這種創新的服務模式隨著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成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及開發者所接受。

在十年的時間裡,Testin雲測試通過資源的匯聚和技術的創新,為企業軟體應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測試服務,而這也是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中的底層支撐。

我們以測試體系規劃作為基礎,服務涵蓋DevOps體系諮詢、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兼容測試、安全測試、自動化測試、自動化監控、遠程真機等多項服務,以雲模式為企業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測試服務。

雲測試的內在邏輯是,提供解決問題的能力,產品和服務只是載體,更深層次和宏大的是雲測試所能夠解放生產力和生產資料,以及重複性勞作,讓比較複雜比如做外包的模式,變成僅僅是只做測試這件事、變得更簡單。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通過Testin雲測試提供的服務,企業可以在全球任何地點、任何時間提交測試任務到雲測試平臺,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數據顯示,通過使用雲測試模式,企業的的測試成本至少降低30%,效率提高了50%以上。做到降本增效,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的降本增效,是雲測試模式越來越被廣大企業所接受的原因。

 

如今,我們觀察到一個新現象,雲測試模式的預算比例有攀升的趨勢。很多企業在年底做軟體和系統測試預算時,他們刻意增加了雲測試模式所佔整體軟體和系統測試預算的比例,由過去的自建團隊40%、外包測試40%、雲測試20%,調整為自建團隊40%、外包測試30%、雲測試30%。

 

這就是善用新技術做到的降本增效,或許雲測試預算佔比的就是未來企業降本增效的需求所產生的的新趨勢。時代不會拋棄每一個人,關鍵看你有沒有緊跟趨勢不掉隊。

- FIN -

Testin雲測創立於2011年,是一家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企業服務平臺,為全球超過百萬的企業及開發者提供雲測試服務、AI數據標註服務、安全等服務。Testin雲測的使命是助力產業智能化,即在全球產業化升級浪潮中,Testin雲測通過工具、技術、人才、服務四位一體的共享,加速企業智能化、數位化、科技化的進程,為企業在各行業中的智能化升級與商業化落地保駕護航,釋放創新力量,賦能企業改變世界。




相關焦點

  • 軟體和系統測試的預算分配,這三點你得搞明白
    比如,安裝相關軟體、模擬工具、配置鏈路、前臺等,在雲計算大勢所趨的當下,這種操作方式也可以基於雲端去按照要求動態分配一套立馬可用的測試環境,供測試人員使用。  雲測試是將人工智慧技術和彈性的人力模式融入到測試行業中,革新了整個測試行業,使測試行業的效率提高50%以上,讓企業成本支出至少減少30%。
  • 2021年的預算分配趨勢原來是這樣!80%的企業都做錯了
    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臨近年關很多企業在新一年的預算分配,尤其是測試預算分配時,都有這樣一個比例:自建測試團隊40%,外包測試30%,雲測試模式30%。這與今年的預算比例自建團隊40%,外包測試40%,雲測試20%有明顯的區別!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 系統軟體測試計劃書Word模板
    關於本文檔1介紹1.1標識1.2系統概述1.3文檔概述2引用文檔3術語和定義4測試目標和測試內容測試技術和方法6.7評價準則和方法7關鍵資源7.1硬體環境7.2軟體環境7.3網絡環境8角色和職責9測試活動和進度計劃
  • 軟體測試基本方法之集成測試和系統測試
    所以,很有必要進行集成測試。(1)集成測試定義:集成測試是將軟體集成起來,對模塊之間的接口進行測試。大棒法:先是對每一個子模塊進行測試(單元測試),然後將所有模塊一次性地全部集成起來進行測試。三明治法:自兩頭向中間集成。(4)系統測試定義:檢驗系統所有元素之間協作是否合適,整個系統的性能和功能是否達到要求。
  • 軟體測試基礎 (三): 系統測試
    大家好,我是BugBear,一個專注於分享軟體測試乾貨的測試開發。我們已經學習了 單元測試 和 集成測試,今天我們來學習系統測試。一、系統測試定義對象不僅僅包括需測試的軟體,還要包含軟體所依賴的硬體、外設甚至包括某些數據、某些支持軟體及其接口等。比較常見的、典型的系統測試包括恢復測試、安全測試、壓力測試。 二、系統測試與集成測試
  • 聊聊軟體系統測試
    在汽車控制器開發流程中,開發和測試是同樣重要的,按照ISO26262標準,在開始任何設計之前都需要可測試性,並且大篇幅的介紹了測試要求。因工作關係,對軟體測試相對熟悉點,本文就聊聊軟體測試。1. Overview        需求工程是從更高層次的抽象層向更為詳細,更具體的低層次發展。而測試是相反的。
  • 終於有人講清楚了樹莓派是什麼
    打開APP 終於有人講清楚了樹莓派是什麼 發表於 2018-01-22 15:59:53 樹莓派各版本發布時間和差異對照?
  • 基於VB和VC++混合編程的EMI標準自動測試系統軟體設計
    本文針對目前傳統手動標準測試的局限性,提出了組建EMI標準自動測試系統,詳細闡述了基於VB和VC++混合編程的EMI標準自動測試系統軟體的設計思路及各功能模塊的實現原理及過程。本系統的主要優點是可以在實驗室實現多種標準的自動測試及局部頻段的摸底非標準測試。
  • 軟體測試工程師的職業發展
    他們需要對測試團隊的發展負責,進行人員招聘和培養,留住關鍵人才,提高或更新不合格人員,提升團隊的勝任力和職業能力;負責項目財務管理(預算和控制);負責資源的計劃與分配;持續改進測試能力,提升效率和產品質量,從測試的角度對交付產品的成本、周期和質量負責。軟體測試在技術上的發展方向,似乎不像軟體測試在管理上的發展方向那麼明確。
  • 軟體測試中回歸測試,你知道嗎? ​
    1、回歸測試是指重複以前的全部或部分的相同功能測試2、新加入測試的模塊,可能對其他模塊產生副作用,因此要進行某些程度的回歸測試3、回歸測試的重心,是以關鍵性模塊為核心二、做回歸測試的好處如下:1、自動回歸測試將大幅度降低系統測試、維護升級等階段的成本,回歸測試作為軟體生命周期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整個軟體測試過程中佔有很大的工作量比重
  • 小草版 自動化測試系統軟體V1.0
    連結:【教程】從LabVIEW狀態機到TestStand所以,很多人工作中,用到的界面大概如下,一些設置,然後一些測試序列,然後一項一項的PASS和FAIL,特別是電源測試還有一些功能測試用相似和重複性更高。以下是某測試軟體界面。以下是軟體實際執行界面。是不是有些小夥伴經常看到?最喜歡看到一路順利的執行下去,然後看到PASS,出個報告?
  • 軟體測試江湖的神兵利器
    經集成測試後,已經按照設計把所有的模塊組裝成一個完整的軟體系統,接口錯誤也已經基本排除了,接著就應該進一步驗證軟體的有效性,這就是確認測試的任務,即軟體的功能和性能如同用戶所合理期待的那樣。 系統測試
  • 終於有人把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講明白了!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其他手機廠商,裡面都裝安卓系統。原因就是蘋果系統不開源,而安卓系統大家都可以用。  在虛擬化軟體也一樣,有了 VMware,這個軟體非常貴。那就有大牛寫了兩個開源的虛擬化軟體,一個叫做 Xen,一個叫做 KVM,如果不做技術的,可以不用管這兩個名字,但是後面還是會提到。
  • 未來幾年,軟體測試九大新興趨勢
    這一切,不是削弱了軟體測試,而是促進了軟體測試的發展,軟體測試在軟體研發中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中生存下去,每個軟體都需要有良好的質量,而且希望在儘可能快的時間內交付最好的產品,以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這就是人們所期望的「又快又好」。
  • 終於有人把各個指令集之間的關係和發展講清楚了
    與大多數指令集相比,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於任何目的,允許任何人設計、製造和銷售RISC-V晶片和軟體。雖然這不是開始的開源指令集,但它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其設計使其適用於現代計算設備(如倉庫規模雲計算機、高端行動電話和微小嵌入式系統)。設計者考慮到了這些用途中的性能與功率效率。該指令集還具有眾多支持的軟體,這解決了新指令集通常的弱點。
  • Testin雲測試:全平臺自動化測試能力,編寫效率翻兩番,維護成本降低...
    與去年不同的是,本屆TICA2020採取的是線上直播的方式,阿里巴巴集團CTO魯肅、同濟大學特聘教授朱少民、Testin雲測CTO陳冠誠等國內等國內一線公司的嘉賓出席演講,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軟體測試從業人員共同探討測試行業的技術、未來和行業發展。本屆TICA2020大會的主題為「雲端智測」,似乎與「雲測試」有莫名的關係。
  • 用了一年,大佬終於把大數據測試講清楚了
    女巫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是2020年的聖誕節,魔幻般的2020終於就要接近尾聲,女巫的大數據分析系列也快要接近尾聲。如果這個機率比較大,工程師是不是可以再努力一下,讓測試數據margin更大一些?以免到了工廠量產時會因為margin不大,加上一些環境等變異因素,最後導致測試結果Fail,而無法量產。失敗率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 軟體測試面試題匯總——(2)
    參考答案:軟體測試計劃就是在軟體測試工作正式實施之前明確測試的對象,並且通過對資源、時間、風險、測試範圍和預算等方面的綜合分析和規劃,保證有效的實施軟體測試;利用「5W」規則創建軟體測試計劃,可以幫助測試團隊理解測試的目的(Why),明確測試的範圍和內容(What),確定測試的開始和結束日期(When),指出測試的方法和工具(How),給出測試文檔和軟體的存放位置(Where)。
  • 終於有人講清楚了,BI 和報表的差異
    IT系統自帶報表功能,為什麼還要額外採購BI?報表和BI都能做數據分析,區別在哪裡?加班加點做了那麼多表,為什麼還不滿足老闆需求?報表分析需要IT團隊來開發,那BI呢?信息化時代,企業通過基礎IT建設產生大量的業務數據,這些數據存放在不同的系統中,數據口徑不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數據處理;而商業環境瞬息萬變,業務發展迅速,更加需要企業去收集各個來源產生的數據,從而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和形成數據決策閉環。
  • 乾貨|音響師如何測試系統?用什麼專業音頻測試軟體?
    近年來音頻測試軟體不少,但在主要測量功能都大同小異、各有優劣。當擴聲系統搭建完畢進入調試階段後,我們可結合軟體對整個系統主要參量進行測試與校準。下面筆者就結合實際運用案例來淺述SMARTLIVE、SYS TUNE、PAS、EASERA、SpectraLAB、Acoustics Tools等各測試軟體的使用特性和實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