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孩子們都有大半年沒有去學校了。而且孩子呆在家裡也不能隨便出去玩,很多孩子都被憋壞了吧!當終於可以開學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激動了起來。尤其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他們去幼兒園又沒有什麼學習壓力,還有老師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所以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都特別喜歡幼兒園。
最近微博上有位媽媽發出了一段視頻。他們家的小女兒是一個正在上幼兒園的小神獸。新學期開始了,寶貝要去上幼兒園了。所以她特別的興奮,去學校的路上都是小跑著的,留下媽媽在身後狂追。視頻中,媽媽正追著前面背著小書包狂奔的女兒。小姑娘背著小書包還跑得飛快,頭髮甩的一晃一晃的,媽媽根本就跟不上。視頻畫面晃動的非常厲害,媽媽追著跑還要拍視頻也太不容易了。後來媽媽實在是追不上女兒了,於是只能大聲叫女兒,讓她等一等。小姑娘這才放慢了腳步,讓媽媽跟上來了。不過進了幼兒園的大門之後,女兒又激動起來了,又開始跑。不過她忘記了自己一學期沒有來學校了,直接就跑錯了教師。好不容易被媽媽糾正過來了,可是隨後女兒連招呼都沒有打,就想跑進教室了,被媽媽提醒後,才跟媽媽告了別。
網友們在微博下留言:「太可愛了,真是全網上學最積極的娃!」、「太好玩了,不像我家孩子,哭得昏天黑地的。」、「寶寶:等什麼等!你的腳步都跟不上我求學的心。」、「我家娃也是,特別興奮。一直激動的滿教師瘋跑,老師都給我說讓我在家克制著點閨女,別讓她太激動了。」
有的孩子特別喜歡去幼兒園,覺得幼兒園裡有很多一起玩的小夥伴,還有很多玩具,非常有趣。不過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卻顯得比較拘束,總是一個人孤零零的,不敢主動找別的小朋友。
那麼家長擔心孩子不合群,想要發展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交到許多朋友,應該怎麼做呢?
⑴不要把所有事大包大攬
很多家長在孩子初入幼兒園,面對陌生環境的時候顯得過於擔心。所以總想把一切都替孩子安排好。可是整理被褥等勞動可以讓家長來,交朋友卻不能由家長代勞。比如老師或同學問孩子:「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幾歲了?」還沒等孩子開口,家長卻非常積極地幫孩子回答:「快告訴阿姨,你叫 XX 」、「媽媽不是教過你嗎?你今年 X 歲了。」這本來是孩子自己交際的機會,卻被家長搶走了,孩子根本沒有開口的機會和必要。次數多了,孩子也覺得家長可以替他說,自己也就不願意開口了。
⑵別給孩子過度保護
家長擔心孩子,注重孩子的安全問題是好事,但是卻不能過度了。「不許碰」、「不要亂跑」,家長們總是對孩子這樣說。每當孩子想要去嘗試一件事時,家長總是以危險為由粗暴阻止。時間久了,給孩子留下的感覺就是「外界=危險」。所以變得內向膽小,什麼都不敢做,也不敢主動和別人交流。
⑶幫助孩子創造機會
很多時候孩子自己是非常渴望融入集體,融入同齡人的,但是孩子自己不知道怎麼去做。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可以稍微棒棒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機會。比如一群小朋友在一邊玩,孩子自己也想和他們一起玩,卻不敢主動過去,那麼家長可以給孩子小一些玩具,帶著孩子在小朋友們旁邊玩。這樣可以吸引別的小朋友的注意力,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話題。然後可以趁機讓孩子把玩具分享給別的小朋友,然後一起玩耍,一起交朋友。
孩子們的友誼都非常簡單。孩子們之間要拉近距離,成為朋友往往只不過是差一個契機。家長可以多一點耐心引導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融入同齡人集體的機會。當孩子們跨出了第一步,後面的路就不再艱難。不過孩子之間的事情也只能由孩子自己來,家長們可以給孩子一些幫助,但是卻不能代替孩子去交際,否則孩子永遠也學不會自己去交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