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父親節到了,社交平臺上充斥著各種廣告文案和祝福訊息。與父愛相關的話題也少有的進入了大眾的視線,對於許多子女來說,這也可能是一年中難得的和父親直接親近的機會,大家有沒有及時的送上祝福與禮物呢?
在我國的傳統家庭結構中,父親一直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但在很多孩子心中,離母親似乎要更近一些,父親在長久以來也是被忽視的一方。在家庭生活中,父親們經常會遇到各種窘境。
01
1. 父親的形象深受刻板印象影響
在大家的印象中,父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母親節快到了,記得給你媽買個禮物。」
今年五月初,就在母親節前幾天,我難得的接到了父親打來的電話,在來來回回嘮了幾句家常之後,他突然冒出了這麼一句話。
這幾乎顛覆了父親在我心中的刻板印象。
印象中的父親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一個典型「鋼鐵直男」,多年來從來都沒有做過什麼浪漫的事情,踏踏實實的工作,踏踏實實的生活,而這句話則揭開了他內心深處敏感溫柔的一面。
原來他一直關注著愛人的感受,早早的察覺到母親對這個節日的在意,也深切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粗線條的人,一旦忙於工作,便很容易將此事拋之腦後。
因此,儘管這些年間我從來也沒有錯過任何一個父親節與母親節,他還是決定打電話提醒,相比與自己與孩子親近,他更希望看到愛人開心的笑顏。
而在我心目中向來細膩體貼的母親卻沒有做到如此貼心,父親真的展現出了和刻板印象完全不同的一面。
可能是大部分父親都承擔了養家餬口的重任,孩子們每日與母親相處的時長遠遠高於父親。因此父親的形象遠不如母親那樣生動。
回顧之前的人生,在不同的年齡段間,父親的形象總是在不斷變化的。
在上小學的那幾年間,家裡的經濟條件還比較一般,母親幾乎是全職主婦,將九成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家庭之中,而父親則要忙碌的多,早上一起吃完早餐後便匆匆離開,晚上也多有應酬,往往很晚才能回家。
那時的父親在我印象中是一個一身酒氣的醉漢,一個為了工作不著家的人,記憶中依稀記得半睡半醒間,父親輕輕坐在我的身邊,借著醉意說一些旁人聽不到的心裡話。兒時的我哪能理解大人的煩惱,總是抱怨他不能時時陪在自己身邊,而他只是默默得撐起一整個家。
再過了幾年,我便進入了青春期,在荷爾蒙的驅使下,那段時光是多彩而絢爛的。一群十多歲的少年被困在小小的校園之中,一點點叛逆之舉便往往讓人興奮不已。那時網絡尚未完全普及,網吧行業也處於野蠻生長時代,網路遊戲和網絡小說迅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此時的父親是封建與古板的代名詞,他在我即將誤入歧途時及時攔住了我的去路,我卻對此不屑一顧。站在現在的角度回想那段時光,他無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即使被自己的孩子誤解厭惡,他還是做出了自己心目中正確的事情,是他的負責,挽救了我的人生。
接著我便上了高中、讀了大學,一步步獲得了比父親更高的學歷,視野也變得越來越開闊,逐漸越過故鄉的小城,逐漸超出平庸的生活,開始對未來有所嚮往,開始暢想之後會有怎樣的成就。那幾年父親已經略有老態,每次回家便變得蒼老了一些,漸生白髮,皮膚也鬆弛了許多。
此時在我的眼中,父親的形象已經遠沒有兒時那麼高大,年輕氣盛的我逐漸看不上他的節約吝嗇,看不上他的世故虛偽,看不上他的固執守舊,接觸了一些新的知識,便以為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這種毫無依據的自大在走出象牙塔後迅速崩塌,當血淋淋的現實擺在眼前,我這才明白,面對生活的艱辛,我表現的並不比父親好多少。
從兒時崇拜父親,到叛逆時挑戰父親,再到長大後「藐視」父親,在孩子們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父親們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大多是刻板而帶有偏見的。
你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大家可以試著撥開重重偏見,重新審視自己的這位至親,他的形象可能要比你的印象中更加生動多元。在這個過程中,前車之鑑,後車之師,在理解父親的過程,你也會得到一定的成長。
每個父親都是一本書,這本書你讀懂了嗎?
2. 父親常被子女忽視
大家總是可以輕易的背出一大堆和母愛相關的詩詞諺語。
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有「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有「曾母投抒」和「孟母三遷」。
但是大家能說出幾個和父愛有關的成語和詩句呢?
給大家十秒鐘時間,大家可以自行回憶一下。
相信很多人除了一個「父愛如山」,便想不出其他的和父愛有關的詩詞成語了。
歷史上實際上是有不少和父愛有關的詩詞成語的,但從知名度來看遠遠比不上那些歌頌母愛的詞句。
似乎從古代開始,父愛便總是處於被忽視的一方。
這當然和家庭分工有關,傳統中國社會,奉行男主外女主內,家庭分工十分明確,從傳統的觀念來看,照顧教育孩子大多是母親的職責,
即使到了現代,在名義上,女性已經擁有了和男性平等的地位,無論是養家餬口和照顧孩子都可以由父母雙方平等承擔,但在大多數家庭中,女性所承擔的家庭義務還是要比男性略高一些。
父親忙於生計,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少了,親子關係自然沒有母子間親近。母愛自然要比父愛更受人愛戴。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父親們往往也更難向孩子敞開心扉,一部分傳統父親十分在意自己的家長威嚴,總是站在家長的立場上,高高在上的批評教育孩子,不肯和他們說一些心裡話。也有一些父親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即使內心波濤洶湧,也從不向他人傾訴。
與父親相比,更加感性的母親顯然更容易相處。俗話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如山的父愛雖然厚重,但是遠不如如水的母愛沁人心脾。因而在很多人心中,母愛要比父愛更加刻骨銘心。
正是因為父愛常常遭人忽視,父親便經常會遇到尷尬的境地,為了明明為了家庭耗盡心力,孩子卻不與自己親近,這又怎能讓人不寒心呢?
作為子女,或許我們應該正視父愛的地位,至少在父親節這天要充分理解父親的犧牲與貢獻,並及時的給予自己的祝福。
父親節已經到了,想必大家為父親買的禮物也已經送到了家裡,送禮物誠然是一種表達心意的好方法,但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其他的方法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心意。
02
1. 為他寫封信
寫信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一件有些陌生又有些矯情的事情了,但文字的確是情感的優良載體,只要情真意切,父親是可以通過文字感受到子女的心意的。
至少對於我父母來說,寫信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很多年輕人正是通過寫信互相交流的。
因此大家不妨將自己平日裡想說的話寫成信件送給父親,相信我,他一定會感到驚喜的。給父母寫的信無需辭藻修飾,想到什麼寫什麼就行,對於信件來說,真誠要比寫作技巧更加重要。
2. 陪他聊聊天
如果讓父親們在昂貴的禮物與孩子的陪伴中挑選一個,百分之九十的父親都會選擇後者。
父母們其實並不看重禮物的貴重,更看重禮物中寄託的心意,但再好的禮物也無法與孩子陪在身邊相比。但如今許多年輕人背井離鄉到大城市工作,一年到頭與父母見不了幾次面,陪伴就成了稀有的奢侈品。因此如果大家有空,今天不妨花些時間陪陪父親,陪他們下下棋,陪他們聊聊天,陪他們出去逛一逛。
這花不了多長時間,也花不了什麼錢,卻可以讓父親無比幸福。
3. 給他做頓飯
大家也可以試著給父親做頓飯,燒幾道他們喜歡吃的菜,吃點好的,一來可以使節日氛圍更加濃鬱,也可以讓父母從廚房中解脫開來,使他們可以盡情的享受被子女照顧的一天。
為父母做飯也可以很好的展現自己的生活技能,如果孩子能夠燒得一手好菜,這至少說明孩子能夠很好的照顧自己,減少父親的擔憂。
互動話題:大家心目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大家有沒有發現過父親身上不一樣的一面呢?在父親節這一天,大家又打算如何度過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