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曼寧(Edward Manning):適應性(Adaptation),氣候變化中被...

2020-12-14 中國綠髮會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譯者按:近日,綠會秘書長、羅馬俱樂部執委周晉峰收到了來自加拿大羅馬俱樂部協會愛德華·曼寧(Edward Manning)博士分享的關於「氣候變化中易被忽視的因素——適應性」的相關報告。羅馬俱樂部成員、綠會資深顧問杜暉賢教授(Fred Dubee)為了使綠會加深對氣候變化適應性策略的了解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國是「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的共同牽頭國。應對氣候危機是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展現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應盡的國際義務。現將報告整理翻譯如下,以饗讀者。

譯+按/雪兒 核/Linda 編/Angel

本專題介紹了應對氣候變化有時被忽視的因素,即適應的必要性。它主要涵蓋以下主題:

a. 需要制定適應性計劃,因為不能保證國際社會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取得成功。

b. 風險管理和適應性計劃和戰略

c.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特殊脆弱性

d.適應性經驗和世界最大的工業旅遊部門的可持續性。

e. 加拿大努力通過CACOR向個人和決策者提供信息和工具

加拿大還沒有做好應對氣候變化的準備:…...加拿大需要明確的碳管制聯邦政策和氣候適應性戰略。-加拿大商會

A. 巴黎協定的適應性含義

……如果所有承諾都得到落實,世界上有50%的機會保持在2.7℃以下;66%的機會保持在3℃以下。這意味著超過2.7°C的可能性為50%;眼看著冰川消失。

後果:舉幾個例子

1.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蝕加劇破壞基礎設施

2.熱應激和媒介傳播疾病引起的健康問題

3.非洲之角的乾旱地區:人類安全

4.生態系統變化:農業和瀕危物種

5.多年凍土退化對基礎設施的影響

6.冰川覆蓋減少影響西部水資源和水能資源

7.五大湖下遊水位影響航運、水利、旅遊

B. 適應性和規划進程

處理適應性問題可以被描述為風險管理

基本步驟是為所有破壞性事件定義可能存在的漏洞

如果你認為良好的規劃是基於對可避免的風險的預期和預防,那麼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的整合就是良好的規劃。

我們在海嘯後重新規劃普吉島的工作包括了對風暴潮造成的氣候變化風險的明確定義。

適應性策略

這些包括:危險評估;穩健規劃;確定可能適合的地點;地點和項目設計;風險管理;恢復;重新安置;保險

適應性是為了確保下一代的未來生存

C.小島嶼發展中國家

必要時需要在適應過程中處於領導地位;

較脆弱但通常無法明顯改善;

環境署的工作確定了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具體戰略,包括預先安置、建立庇護所、加強基礎設施;

許多國家尚未進行初步評估——系統地審視脆弱性和準備狀態;

2019年的大巴哈馬是一個典型案例。

1.受影響社區的選擇策略

設計和建造能夠適應預計變化的基礎設施(例如,建造海堤以抵抗海平面上升或風暴事件);植物樹種,如果有變化,將是穩健的(例如,避免在其範圍邊緣的樹種);保護可能受影響的區域(例如,不要在低海岸或河流平原修建永久性結構);改變農業方法,作物選擇更能抵抗乾旱或高溫,或變化;農作物多樣化;減少對單一物種的經濟依賴。

2.吐瓦魯(南太平洋)

人口供水不足;經濟基礎薄弱—可用耕地和當地魚類資源已經充分利用。

戰略:遷移人口——作為世界各地的海員和諾魯的礦工,很大一部分男性人口在任何時候都在國外;買一座新島嶼來重新安置整個國家。

D. 旅遊業的情況

全球最大的產業之一;它的大部分基礎設施都是沿海的。

初步規劃必須包括氣候變化風險

基礎設施改造——從最底層移除易受影響的功能、制定逃生路線、增加避難所、屏障、種植紅樹林等;使遊客遠離風暴、危險。

遊輪是保持關鍵基礎設施移動的關鍵

1.評估當前能力

許多適應性反應發生在地方或部門特定的範圍內——一個關鍵的障礙是地方範圍內缺乏能力(例如,海岸帶、旅遊目的地、河流流域沒被授權)

威尼斯每年被洪水淹沒的次數更多。

主要適應性範圍包括:防洪閘;高架道路;商店防洪;浮動碼頭

2.社區層面的適應性

應急準備(減少不可預測事件的影響);必需品的儲存(減少氣候變化造成物資短缺的影響);保險方法-分散風險(跨管轄範圍、跨地區的共享解決方案);在所有規模(區域、國家、地方、特定地點)將氣候變化適應性納入現有規劃程;緊急避難所和逃生路線。

3.能力建設

主要官員/機構是否具備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所需的技能?(問題定義、計劃制定、實施)

在國家層面,主要部門是否有意識和能力?

在當地,是否有機會獲得有關風險或脆弱性的關鍵領域的專業知識?

哪些技能是關鍵?(這可能是非常特定的地點或項目-例如珊瑚礁保護、作物多樣化、基礎設施設計、建築規範?)

人們能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和財產?

4. 重點規劃問題

處理不確定性;澄清關於他人行為的假設

規模——適應性是否發生在個人、社區或國家/地方層面?

事實證明,我們的參與式方法在處理旅遊目的地和其他社區的一系列環境/氣候風險方面是成功的——關注關鍵風險和指標。

警告:雖然一些通用方法可以起作用,但每個站點、區域、部門都是特殊的。

5. 加拿大的應對措施

向那些能夠採取行動保護自己的人提供信息和支持

氣候變化適應性的成本可能是採取行動限制氣候變化的額外刺激。

《生存計劃》指南是由加拿大羅馬俱樂部協會制定的,目的是為適應氣候變化做出貢獻,並為決策者提供信息。

適應氣候變化

《生存計劃》指南說明了您可以做些什麼:處理現有的緊急情況;為即將到來的威脅做好準備;預見並採取行動以適應極端情況;在新條件下這種變化趨於穩定。

哪些變化是可以被預測的?

極寒天氣和熱浪;伴隨強風、洪水以及沿海風暴潮的風暴;冰川消融事件增多;生長季節變換-時間和天氣;影響動物、人和植物的疾病的到來。

應對策略:

1.能源系統中斷

電力供應;準備;備份

2.水和食物供應

你需要什麼;儲存和供應;救生包

3.健康風險

藥品;個人用品;聯繫人和信息;新威脅

4.保護財產

保護你的住所安全;降低脆弱性;強化你的財產;改變景觀以反映新情況;不要建在高風險區

5.與社區合作

為共同工作制定計劃;確定盟友和資源;要求你的地方政府有一個適應性計劃。

【本文作者為愛德華·曼寧(Edward Manning)。經作者授權,未經綠會同意,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影響力人士聯署全球適應委員會呼籲:從大流行中恢復氣候覆原力
    該「行動呼籲」對大多數國家尚未將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納入到迄今用於緩解大流行危機的10萬億美元公共資金中表示遺憾,並警告說,由此產生的債務可能會限制政府解決未來應對氣候變化需求的能力。全球適應委員會還警告說,到2020年底,COVID-19大流行有可能使一億人陷入極端貧困,並呼籲各國政府和捐助者將恢復援助直接用於世界上最脆弱的人群。
  • 加拿大留學-愛德華王子島大學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
    愛德華王子島大學被2015年加拿大《麥克林雜誌》大學排名列為基礎類大學第10名,卓越教育品質;籤證率高,籤證周期短;無需託福,直接被愛德華王子島大學提前錄取,避免渡過語言難關的漫長周期和花費大筆費用;高學分轉移,可從以前就讀大學轉學分高達60學分(20門科);入學即獲長期「校外工作許可」:根據如今加拿大法律規定,國際留學生只要能滿足在加拿大本地修讀並取得兩年大專文憑及以上學歷
  • 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中國國家自主貢獻(全文)
    Full text...
    6月30日,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活動,特別是發達國家大量消費化石能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累積排放,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顯著增加,加劇了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產生顯著影響,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Climate change is today's common challenge faced by all humanity.
  • 美國海岸面對氣候變化很「脆弱」
    新華社電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地質勘探局等機構1月28日聯合發布報告稱,在氣候變化帶來的海平面上升、風暴、洪水等現象面前,美國所有海岸都很「脆弱」。   這份名為《海岸影響、適應和脆弱性》的報告認為,墨西哥灣、大西洋中部、阿拉斯加北部、夏威夷等沿岸人口稠密、地勢較低的地區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   報告認為,美國沿海地區還將面臨海產品質量下降、疾病形態變化以及與熱浪相關的死亡率上升等公共衛生威脅。
  • 如何提升企業在環境變化中的「適應性」?
    越是危機時刻,越是企業塑造「適應性」的關鍵時刻。所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很多企業都在忙著轉型和創新。  在自然界,很多動植物為了生存,會改變自己的形態、溫度或顏色,來適應環境的變化。最典型的,就是變色龍。這種變色能力,既有利於它們隱藏自己,又有利於捕捉獵物。  在商業領域也是如此。
  • 要怪氣候咯
    不要怪父母或祖父母,怪氣候吧。   研究報告寫道:「這可能對乾冷氣候中的人們更重要。」   "People with narrower nostrils probably fared better and had more offspring than people with wider nostrils, in colder climates.
  • 人才強校 | 李孟華教授團隊在綿羊抵禦肺炎的關鍵功能基因和氣候...
    本網訊 9月17日,我校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李孟華教授課題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線發表題為「Historical introgression from wild relatives enhanced climatic adaptation
  • Genome Biology:科學家解答黑人高海撥適應性問題
    在這樣一個獨特的和強大選擇壓力下的生活,使這些人成為教科書中進化的例子,但他們的基因究竟如何傳達生存優勢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回答這個問題上取得了新進展,他們用第一個全基因組研究對擁有高海拔適應性的第三個主要人口進行研究:衣索比亞高原的阿姆哈拉人。令人驚訝的是,三組的適應性似乎都涉及到不同的基因突變,趨同演化的一個例子。
  • RRA特刊徵稿:河流相關的建成環境地方性與適應性
    圖片來源: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網站為加強規劃、景觀、建築領域與河流關係的研究,由RRA期刊編委北京大學汪芳教授發起並組織,推出「Locality and the adaptation of river-related built environment (河流相關的建成環境地方性與適應性)」徵稿。
  • 澳洲會計師公會:應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澳洲會計師公會和全球多家大型專業會計團體,承諾將共同採取行動以應對氣候變化。14家專業會計團體代表全球250萬名會計專業人士,發出此次倡議。澳洲會計師公會執行長何安德表示:「氣候變化,為當今和未來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挑戰——這些挑戰急需政府、企業和各界人士共同應對。」「會計師們活躍於各個行業領域,能夠有效幫助企業和組織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
  • 氣候變化重創南極,這種企鵝或將走向滅絕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不久的將來,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或許將完全消滅帝企鵝,當然,這是一個迅速的變化過程。研究認為,到本世紀末,全球70%的帝企鵝就將在氣候變化和全球浪潮的浪潮中被悄然抹去。帝企鵝數量下降是明顯的,它們的種群下降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便是氣候環境的改變,冰川融化使得企鵝繁殖和捕食場所改變,科學家們認為,南極地表因為氣候改變而發生的變化將使得企鵝覓食的距離變長,這對帝企鵝的捕食和育種不利。隨著南極氣候的近一步變化,這可能將使得帝企鵝不得不遷徙,如果溫室氣體繼續按照目前的效率進行排放,大約110萬的帝企鵝將被迫搬遷直至消失。
  • 馬達加斯加巨型動物的消失,罪魁禍首是人類,還是氣候變化?
    在《科學進步》(Science Advances)雜誌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這很可能是人類活動加劇的「雙重打擊」,再加上一段特別嚴重的全面乾旱,導致這些巨型動物的滅亡。研究人員否定氣候變化是唯一動因,相反,他們認為人類殖民的影響是導致大型動物群崩潰的關鍵因素。
  • 【考研英語】同源文詳解227期:市場的進化因素——適應性市場假說
    【點評】:詳釋羅聞全觀點「適應性市場假說」。首先退而指出羅聞全反對經濟學家的「有效市場假說」, 隨後明確羅聞全觀點「適應性市場假說」,最後具體闡釋「適應性市場假說」。【翻譯】:當我們把行為怪癖用於市場時,結果便是一種快速演變:投資策略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受到檢驗。【點評】:指出決策行為怪象應用於市場時的消極後果。
  • 胡楊林的生長與氣候變化
    胡楊又稱胡桐,是楊柳科楊屬胡楊亞屬的一種植物,常生長在沙漠中,有很強的生命力,被譽為「沙漠守護神」。百萬年的進化,磨鍊出胡楊超強的生命力,它對乾旱、鹽鹼及風沙具有一定的適應性。胡楊對氣溫的適應範圍為-39.8~41.5℃,在年降水量40~289 毫米,蒸發量高達1500~3700 毫米的環境中依然安然無恙。「千年不死」 的胡楊畢竟很少,大多時候,人們看到胡楊樹幹基部被沙土壓埋後長出新的不定根。
  • 雙語閱讀:氣候變化 一場我們必須打贏的比賽
    我們面臨著氣候危機的新時代。2019年7月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2015年至2019年有望成為人類歷史上最熱的5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達到了人類歷史上的最高點。與氣候變化有關的自然災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乾旱、颶風、熱浪和山體滑坡的頻發造成了大範圍人員傷亡,給許多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尤其是社會中最脆弱的群體受影響最為嚴重。
  • 世界文化遺產正在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MDPI Climate
    遺產資源通常是在穩定的氣候條件下創造的,然而,因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不斷增多,世界各地許多遺產資源已受到重大威脅。氣候變化對歷史遺蹟材料和結構造成的直接破壞,會對世界遺產的普世價值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建立一個合理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評估方案,以提高遺產資源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 表型可塑性在現階段紫莖澤蘭入侵中起主導作用
    紫莖澤蘭憑藉其較強的入侵能力和生態適應性,已在我國雲貴高原地區迅速傳播、擴散,已入侵佔據了多種不同的生境。
  • 氣候變化的基本事實和科學應對
    記者:氣候變化的定義是什麼?  丁一匯:氣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狀態和離差(距平)兩者中的一個或兩者一起出現了統計意義上的顯著變化。1957年,瑞威拉等在美國發表了一篇關於增加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可能產生氣候變化的論文。同年,美國夏威夷觀象臺開始進行二氧化碳濃度觀測,從而正式揭開人類研究氣候變化的序幕。  近百年的氣候變化由自然的氣候波動與人類活動共同造成,而近50年的全球變暖主要是由人類活動造成,這是兩句不可分割的結論。
  • 哪些地球物種能逃過氣候變化而劫後餘生
    但有關地球各物種逃過氣候變化而生存下來機率大小的討論,卻是令人不安的。最近一份引起各方重視的的生物多樣性報告聲稱,目前地球上每四個物種中就有一個面臨滅絕之災。地球生物今天如此之脆弱,很大程度與當今的氣候變化有關。氣候巨變造成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而且出現更多極端反常的天氣。必須發出一些警告。
  • 應對氣候變化 世界青年在行動 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在...
    邱勇指出,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不分膚色、不分語言、不分文化,期待青年學子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中攜起手來,共同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智慧,共同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解振華在特邀報告中對本次論壇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指出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的重點大事,各國應不斷提高環保的力度,將氣候與經濟、環境、社會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善環境。尼古拉斯·斯特恩勳爵在主旨報告中從經濟學的視角闡述如何高效地進行「零碳」轉移,提出應對氣候變化要求我們在技術、制度、商業模式、城市規劃流程、自然資源管理等諸多方面做出改變。